第7章:大学生参谋

以茶佐剑之士 著    2771 字     发布

  “这是啥?”

  

  江安道好奇地指着汉中城外一些立在城外的木桩问道。

  

  “这些啊,这些叫梅花桩。层层交错布置,立在城前面,可以防止云梯、冲车、梯车靠近城墙。”李晨耐心地解释道。

  

  虽然自安庆改制以来,国朝的中央军已基本完成“火器化”,能实现在江安道看来类似于16世纪的西班牙大方阵的长枪火枪方阵,但是大部分地方军和元军还是符合冷兵器时代战争规律的。而且就算是配备半机械化火绳枪和笨重的青铜炮的中央军,面对汉中城这种高大城墙,除了云梯、冲车也没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远处,周军的打桩队,正举着盾牌,挥舞着斧子破坏那些木桩。而汉中城头则铳炮声不断,似乎在劝退着打桩队离得远一点。

  

  “鞑子的铳炮还是三年前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缴获我们的。不过他们那边没有会用的人,也不懂有效射程等参数,只会胡乱一气地瞎放。所以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儿郎们根本不用怕。”

  

  李晨解释道。同时不屑一顾地瞅了汉中城一眼,在他眼里那些关中的北佬就跟他们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主子一样,只会茹毛饮血,根本弄不明白汉人的智慧结晶。就会用一股蛮力高喊着“杀杀杀”。全然不顾汉唐时期关中还是天下汉人首都的事实——事实上,在经历辽宋金元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和见识到东南繁华与西北的破败后,像李晨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和“北佬”划清界限的人不少。

  

  虽然李晨心里也敬重前宋辛弃疾这样的北人,同时还抱着天下汉人是一家的想法。但是北人跟北人终究是不同的不是。比如辛弃疾祖籍所在的山东,就是曲阜所在、孔孟之乡,久经文化熏陶。不但有辛弃疾这样的忠臣义士,还有金末的红袄军起义等,无不证明着他们对汉人的忠诚。相比之下三秦的粗犷大汉就显得不那么可爱多了(当然也是李晨受限于眼界,不知道关中同样风起云涌的起义运动),至少没有像山东汉人一样主动反抗鞑子暴政。

  

  

  而历史上这种南北裂痕,还得等到朱元璋统一中华后的“再造华夏”社会运动,以及“南北榜”等、重修大运河等沟通南北的事件后,到了仁宣年间才慢慢消于无形了。

  

  而江安道则没想那么多,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还在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四处打量着周军的营寨壁垒。

  

  “江公子在吗?”

  

  这时几个骑着马的周军骑兵来到了江安道和李晨身边,翻身下马,为头的一个人热情地招呼着。原来是昨天的刘三春。

  

  “师座下令了,说你作为一介大学生,在军中没有个身份不好活动。因此要我来给你送个告身。”

  

  江安道此时感到一脸懵逼,而李晨则凑热闹地主动上前接过了刘三春手里的告身,大声念道:

  

  “皇周第十师师长黎手令……嗯……第十师第五团参谋……嗯……”

  

  “江兄,你可真是走运了。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第五团第一个参谋了。”

  

  李晨放下手令,笑着对江安道说道。

  

  “可我压根不懂军事啊……叫我做参谋,我都不知道该干啥。”江安道喃喃自语道。在军中这么多天,不说整个第十师,他对自己所在的第五团还是有点清楚的。印象里,整个第十师就师部设置了一个参谋部,参谋长和师长黎子豪平级。到了第五团这个层次,就卢团长天老大、地老二一个人说了算。从没听说过团级还有个参谋留给他。

  

  倒是刘三春心思细腻,一下就知道江安道在想什么了。笑着解答江安道的疑惑,而江安道运用自己前世的知识也大致理解了他的意思了:原来自2年前晋公开庐州幕府以来,一心改革军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参谋制度。便要求中央军各师设参谋部,在各大讲武堂也开设参谋科。晋公为了起模范作用,还带头把最高军事机构从五军都督府改组为总参谋部。最高军事长官也从大将军改成了总参谋长。以求将“中央军”这支“半近代化”军队更快向近代化靠拢。

  

  只是讲武堂开设参谋科本来就晚,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到还没毕业,就被拉上战场卷入了这次第二次北伐。而旧学方面,本来投军的读书人就少,南方那边还是抱着前宋“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想法,很少有读书人愿意弃文从武。尽管晋公一直努力提高军队待遇,他们也宁可去参加大周的科举或者经营海贸而不是给自己找个“穷丘八”做东家。所以到现在为止,那些靠近江淮的还好,其他偏远地方如两广、云南的师连师部的参谋部的架子都还没搭起来呢,更遑论将“参谋建立在团”上了。像第十师这种能勉强把师部参谋部架子搭起来的都算中上了。团部的参谋部?那只存在总参那边虚无缥缈的设想里面。

  

  而且江安道也清楚,即使在前世PLA参谋制度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还是流行一句话叫“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更不用说像周军这种参谋制度刚刚建立,在部队里毫无威信而言。不少地方军官都不能理解领会参谋制度的精神,都是以为这参谋和旧军队的幕僚、师爷一样,就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幕僚一口气全塞进参谋部,还向庐州幕府汇报已完美完成任务。对于幕府来说,一个偏远地区的中央军这效率可把总参那边整得瞠目结舌,在给予全军通报表彰后,还专门派了个中央督察组前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等满肚子疑惑的中央督察组和信心满满的地方军官碰面时,差点没把庐州幕府那边给气死。后来还专门出了个通知严禁这种行为。

  

  当然,严禁归严禁,大帅的幕僚还是要养的不是。所以这份禁令到地方上有多少执行度,那就全看大帅们的自觉性了——就跟参谋制度本身这种近代制度执行到封建时代军队的层面会产生多大的扭曲变形一样。

  

  想到这里江安道大致明白师部那边的意思了——反正你不是卢团长捡回来的吗?叫卢团长放人他估计也不会放。那干脆在让你就在他的地盘就地组建一个本该有的团参谋部,反正这本身就是个闲职,也不会影响到第五团日常的军队运转。这样你有了身份,卢团长那边也得了乖,算身份还是挂在第十师的,可以说是个三赢的局面。

  

  而刘三春则浸淫官场许久,想得更远:给江安道一个第五团参谋而不是参谋长,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反正第五团的参谋部就他光棍一人,随他瞎蹦哒。可参谋长和参谋,本身在名头上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在江安道的真实身份严重存疑的情况下,给予一个参谋或参谋长在日后的影响可不是同日而语的。而且虽然第五团依然还是卢团长说的算,但是如果是参谋长的话,理论上的指挥第三顺位可就要是他江安道了,在团的事务上可是有插话的权力了。江安道就是一白面书生,没带过兵,“书生误国”是谁都不放心的。黎师长和卢团长还是同年,也没有恶心卢团长的理由,也没必要干这一出恶心他。

  

  唯一的问题是,在大家谁也不确定江安道到底什么来历的情况下,刘三春想不明白为什么黎师长愿意就这么放心地给他一个军中的正规职位——虽说是个空架子,但终究还算编制内了。衙门里招衙役还要查清三代了,这么随便就把一个团参谋的位置丢出去真的好吗。论大学生刘三春自认稀罕,但是也不至于让黎师长稀罕到这个地步。

  

  不过在看到黎师长一脸凝重的表情后,刘三春很自然地选择闭嘴。

  

  “哦对了,还有以后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江参谋可以来问我。”

  

  刘三春笑着说道,嘴里已经把称呼从江公子亲切地改成江参谋了。

  

  “师座说了,你初来乍到,多有不便。就安排我带一个排,做师部驻第五团前敌委联络人。相当于给江参谋你做‘亲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