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汉中城

以茶佐剑之士 著    2265 字     发布

  汉中守将华康大最近的日子可以说是倍感煎熬。

  

  准确说,自从永乐三年大周的北伐号角吹响,南周北伐大军兵出剑门、包围汉中后,他就没睡过一天好觉。

  

  蜀公邱子龙给他下来了亲笔的战书很简单:“皇周蜀公邱,带大军十万入关中。其中披甲两万。”刚看到这封战书的时候,华康大的幕僚们吓得肝胆俱裂。一个个哭着喊着:“东家,邱公上次北伐时来过,信誉很好的。他说披甲2万,绝对不会多一个数字的!”

  

  华康大看到战书的一瞬间也惊惧万分,直接动摇了。但是看到众幕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乱象后,气得华康大差点把众幕僚扫地出门了,但是也因此把心思收拾了一番。不过他心中其实也暗暗相信邱子龙的话——蜀公说2万披甲,那绝对不会多一个数——由此可见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朝廷上下对光复中原是有多么自信;蜀公邱子龙为了塑造王者之师的风范,做了多大的努力。

  

  但是知道对方的准确数字后,华康大更是感到绝望了。当夜就有带着亲兵火速逃离汉中城的想法,可是一想到长安城里,李思齐那张冰冷的脸,华康大更没有勇气去面对了。在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李思齐还只是关中地区军阀联盟的领袖。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他已经隐隐有成为关中王的气势了。他如果不想自己活,那他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不过还是有人懂华康大的,在周军包围汉中的第三天后,一个心腹幕僚就偷偷摸到他的书房里,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大帅要效忠朝廷,那就要设法离开这个险地,现在邱逆的主力还未抵达,岛夷的禁军(指大周的野战军)也还远在路上。只留下少量人监视我们,我们突然趁夜开撤,这点人马是拦不住我们的;如果大帅要反正,那就不要再犹豫,立刻出兵与蜀公会师,水陆并进直取西安,即是将功赎罪,也要争取立下大功,这样将来大帅的位置才安稳。现在大帅既不助周、又不助元……蜀公若败,朝廷绝不会饶了大帅,蜀公若胜,大帅也没有任何地位。”

  

  在大部分情况下,投降这种大事的确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能左右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后世明朝的黄得功,他决定抗清,部下都不同意,大部分人都觉得投降好,于是黄部一触即溃。

  但是,一支封建军队中体现大部分人意志的方式不是把大小军官都召集起来投个票,而是主帅下令之后,大家觉得可以接受,犯不上为了这事反对大帅。黄得功面临的情况是谁都能看出大明要完蛋了,黄得功的决定根本不是为了求胜,而是为了尽忠,于是他的部下出于保命和荣华富贵的考虑当然不会跟他。

  

  但是现在华康大的问题是,打不过周军当然是汉中军将领的共识,这一点谁都能看出来,但是在果断反正选择大周,还是继续坚守、等待支援选择李思齐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一脑袋糨子。

  

  有人说大周朝百万大军即将席卷天下;有人说晋王三路北伐也就六七万人。有人说岛夷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蜀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有人说南军纪律严明,战力强悍。有人说南周的汪逆狼子野心,弑君谋位;有人说晋公汪宪之如同刘邦再世、李世民复生,不日甚至将登大宝。有人说周军专事剽掠,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有人说皇周屯田兴商,辖境大治。有人说西路军总指挥蜀公邱子龙就是山大王,心怀鬼胎,在蜀中自成一国;有人说他礼贤下士,公忠体国,是大周大大的忠臣。有人说南人专一拷掠北人将领;有人说大周皇帝优待降将,个个封侯封伯。

  汉中军上下的核心诉求是和华康大相同的,首先要保命,必须站在胜利者一方,其次是要保全自己的兵马、官爵、财产,最后是要取得更高的荣华富贵。但是现在,大部分人对于前途感到一片迷惘,汉中军打大周军是肯定打不过的:蜀公邱子龙都把全蜀统一了,大周都发三路大军北伐了。汉中军多半也是打不过他的,那么大周朝和西安的李思齐李大帅甚至远在大都的朝廷谁更强呢?不知道,不到真正打起来的时候,谁能打这个保票?

  这个时候,李思齐、华康大的个人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关陕、汉中的绝大部分兵马直接隶属他们俩指挥,其中又有很多是他们长期统带的嫡系,在关中比他们有威望的、或者差不多的人如张良弼、脱烈伯,基本上都在20年来的元廷内部斗争中让其他人替他们解决了。而李思齐相对于华康大又有明显的优势,他的官爵更高,兵马更多更强,占据长安城(元时的奉元路),在关中的势力也远比华康大这个汉中军阀树大根深。

  如果说部下们都有很明确的而且基本统一的想法,主帅想独持异议肯定是没有用的。可是在部下们都在犯糊涂,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主帅站出来给大家指一条路,大家也只能先跟着走再说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换别的路能不能行得通,还不如老老实实跟着大帅。

  

  而华康大自己的想法也很简单——先打一打,打不过就利索点降周。这是一种符合传统的军阀思维的正常选择。头上换了皇帝了关我们什么事,我们继续当兵吃粮,谁给我们发饷我们就替谁砍人。管他天下姓张还是姓李,我们都照样当官。一般来说,王朝更迭的时候大部分的军阀都会做这样的选择。

  

  这也是前几天,为啥西路军围攻汉中城过程进展迅速、汉中城看起来指日可待的原因——一是大周军誓师不久,士气未堕。二是汉中守军本就思想混乱、军无战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元军、周军、秦军(李思齐在长安府登基的谣言在关陇一带一直很有市场)、叛军,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要争取什么前途,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但是当晚,关陕刀客入城则打破了华康大的想法。

  

  “李帅没去朱仙镇?!”握着刚入城的关陕刀客的手,华康大又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终于有人能替他做选择了;害怕的是如果刀客在这,那李思齐就说明如临亲至。

  

  “大帅已经去了朱仙镇了。”一个骑马黑袍的男子,直接带着几个卫兵毫无顾忌地走进衙门,淡淡说道。

  

  “只不过,还是得留点底子在长安,以震慑宵小不是。”黑袍男子冷笑道。

  

  远处,一面面“张”字大旗,正在夜风中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