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旅行的开始

西葫芦炒鸡 著    2576 字     发布

  

  

  

  总结来讲,有几个主要意思:

  第一、我为了治理好这个国家,已经很尽力了;

  第二、让李治继承皇位;

  第三、文武百官照常运作,三品以上早饭时间段可以临哭,四品以下不得擅离值守;

  第四、诸王在地方者全来奔丧,濮王李泰除外;

  第五、各地方官员举哀三日,依照汉制,以日易月(一天算一月);

  第六、宫殿园陵,一切从简;

  第七、停止对高丽的征讨。

  唐太宗之死,举国同哀。我说过,唐朝有数不清的外来移民,他们有的是来留学的,有的是来做官的,有的是来避难的,还有很多外邦使者。唐朝官吏中,有半数都不是汉人。加上来朝贡的君王、使者,共有几百人,纷纷来到了追悼会现场。这些人致哀的形式十分特别。

  一时间,剪发、划面、割耳者不计其数,流血满地。

  这就是悲伤。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初一,高宗即位,大赦天下。贞观,作为一个时代,伴随着李世民的死亡而结束了;但是,作为一种态度,中华文化不灭,她就永远留在华夏子孙心中。李世民说过,我们想要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心。也说过,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这,就是李世民。

—旅行的开始

  

  李世民驾崩之前三天,是平静的一天。然而,就在这一天里,注定有一句话会被发扬光大。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者:玄奘。

  很多同学为之一振:玄奘,你终于出来了!是的,玄奘姗姗来迟,双手合十,微笑不语,他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却只能在小说里瞧见他的身影。

  在民间,玄奘法师有一个响亮亮的名字——唐僧。唐僧生得美眉明目,仪表堂堂,而且吃了他的肉能长生不老。所以,不管是白骨精,蜘蛛精,还是耗子精,都对他垂涎三尺。玄奘西游,离开东土大唐的时候,受到了李世民极高的礼遇。一路上,观音点化,如来帮忙,悟空降妖,八戒添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全国人(貌似都知道,先后加盟这个旅行团的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当然,还有一匹白龙马。

  然而,历史上的他,刚刚打算西游的时候,远没我等想象的风光。

  玄奘本名陈袆,出生的时候没有闪电,也没有奇光,就下落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一年,正好是公元600年。玄奘的命很不好,5岁,母亲去世;10岁,父亲去世。家里头就剩下一个哥哥了,还是出家人。陈袆的哥哥一看,我弟小小年纪,大有慧根,却如此孤苦,便把他介绍给了白马寺。

  佛门中有一个全国统一考试,全天下的沙弥都要报考。公元612年,还是隋炀帝杨广的黄金时期。这场考试的难度不亚于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因为在全国无数僧人当中,只能有27位能得到剃度。

  13岁的陈袆注定成为其中一员,即便对手是自己年龄几倍的人。

  公元624年,玄奘获得了一个荣誉称号——三藏。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只有熟通三藏书籍者才有可能获得这么一个称号。24岁的玄奘很轻松就拿下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玄奘的名声达到了鼎盛,佛门中人,如未听说玄奘法师名号,必定会被人看做是井底之蛙。

  玄奘苦学佛法,很快,他有了新的打算。

  去长安。

  玄奘的哥哥不同意,留在寺院,名望都有了,你去长安,是去看繁华么?

  玄奘说,不是,是去取经。

  一年后,长安。玄奘已是名动京师,其佛法高深莫测,为众人所景仰。众人之中,有一个叫萧瑀的人,经常颠颠儿跑来听闻玄奘法师讲课。估计玄奘是不可能不重视萧瑀的,那个时候,萧瑀早已是当朝重臣。可是,这还不是玄奘想要的彼岸。在长安的经历让他明白,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到找到佛法根源,去那里寻求真谛。

  这个地方,就是天竺。

  不甘就此停顿的玄奘托人送给了李世民一封申请信,请求到天竺求取真经。

  李世民看到了这封信,说:“不行。”这一年,是贞观元年。因为在贞观元年,唐朝与西域的关系并不乐观。

  很快就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在屡次上书未果的情况下,玄奘决定私自西行,偷渡。但摆在面前的问题却让他失望了,长安到西域,无数关卡,如何才能过去呢?此时,我们的一号人物玉皇大帝出场了,他说,既然你如此虔心向佛,那我就赐你一场天灾罢!

  就在这个秋天,长安遭遇了难得一见的霜灾,这可以断定,明年的收成彻底完了。李世民无奈地决定让长安的百姓四散就食。

  迁徙的流民中,有一个和尚。

  和尚是要去西天取经,为了取经,他什么都豁出去了。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和尚这一年来天天练习跑步和缩水之法,还在业余时间恶补了梵语。可见,唐僧同志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文弱,他走啊走……很快,他就遇到了西行途中的第一重劫难。负责招待他的,不是白骨精,也不是观音菩萨,而是凉州(甘肃西北)大都督李大亮。

  李大亮的职责很多,当然也包括流民的管理。此时,见一光头和尚执意西去,心想:这家伙莫不是私通突厥的信使?

  也不逮捕,也不废话,直接下令将其遣返。既然是遣返,那总得有人送不是。说到这里,可要感谢一下我们的李大亮同志了,那时的他军务缠身,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和人员去管一个和尚的事?就这样,玄奘悻悻地从城门被堵了回来,在凉州城内打转,打转,打转。

  正在凉州无计可施,突然有两个小和尚找到了玄奘。这次,是如来佛祖的旨意。好在玄奘天下闻名,凉州地方虽偏,但河西佛教掌门人慧威法师却不偏,是他派人来送玄奘出走的。在两个小和尚的带领下,玄奘抄小道离开了凉州,到达了瓜州(甘肃安西)。

  既然是个州,就一定有刺史。玄奘脑门儿是真真正正的锃亮,就在他闯入瓜州的时候,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他,此刻,瓜州刺史独孤达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和尚常说“出家人不打诳语”,我相信,玄奘绝不会说谎。但是,他犯规了,他故意回避关键问题。

  独孤达冷冷看着玄奘,问:你是首都来的?

  玄奘回答:是的,我从长安而来,到瓜州讲学。

  独孤达顿时来了精神,换了一副嘴脸,说:特地从京城赶来,好哇,难得大师如此虔诚!

  独孤达大喜,用接待贵宾的规格接待了玄奘,还送了很多东西。一番好吃好喝好打听之后,玄奘又开始谋划西去了。可往前一看,失望了。

  再往前走,是一条大河,大河后面,还有一个名叫玉门关的关卡。玉门关就是边境线上的海关,没有签证,官兵是绝对不可能给他放行的。如果万一玄奘长了翅膀,飞了过去,别高兴得太早,再往前,是烽火台。烽火台之上,是日夜守卫边疆的战士,他们不会跟远道而来的偷渡者客气,一旦发现有人拼命跑动,拉弓便射,绝不废话。

  好吧,现在,假使玄奘有金刚不坏之身,靠着翅膀忽闪了过去,又扛过了烽火台上守兵的弓箭,他也不能有丝毫的喜悦。因为其实真正的危险不是烽火台,烽火台上的官兵并不算太多,烽火台也不算太多,总共才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