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五体投地

西葫芦炒鸡 著    2643 字     发布

对于邻居家发生的一切,有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数个日日夜夜,他苦苦的思索、认真的谋划,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堪称完美的作战方案。

没错,这个人正是咱们的战神同志李靖,而那套方案就是传说中的“平梁十策”!只可惜,史书中只留下了这么一个名字,却并没有记载“十策”的具体内容。

接着,李靖将它交给了自己的上司李孝恭。

李孝恭看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赶忙将其上奏给了皇帝李渊。

李渊的感受跟李孝恭差不多,没多久便下了一道诏令: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造舰船,练习水战;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长史,辅佐李孝恭。

“夔州总管”相当于四川方面军总司令,“长史”相当于总参谋长,也就是说,“战神李”的职位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另据史书记载,由于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军权实际是在李靖手中(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这一年,这位老兄已是50岁;若是普通人的话,应该够得上“安享晚年”的级别了。

年龄大吗?无可否认,确实有点大,尤其是与那些少年成名的英雄比起来。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向这种东西岂是以年龄来衡量的?君不见周瑜,十几岁领兵吗?君不见姜子牙,白发苍苍当统帅吗?

我想,此时此刻李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不容易啊,等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终于迎来了一展才华的这一天!

对于他来说,战死沙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功名不显于天下”。读书习武,为了什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治国平天下;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为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千古留名。

接下来的时间里,咱们的老李哥和李孝恭精诚合作,开始为即将进行的大战做准备。归纳起来,主要是两项工作:制造战舰和训练水军。有点好奇,不知道这哥俩造的船有没有“眼镜蛇”杨素造的大?

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四川一带的各部族,李靖想出来了一个绝佳的主意:将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用史书中的原话来说,就是“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你们的孩子全都在我唐军营中,看谁还敢不老实?!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很妙,但也确实很阴。

大概七个月后,唐军在中原战场取得重大突破,接连擒获两大强敌(窦建德和王世充)。平梁的时机已然成熟!

皇帝李渊果断下令: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代理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任命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

不久后,四路大军浩浩荡荡踏上征途!其中,以李孝恭的军队为主力,其它三路为偏军。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支军队规模有多大?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偶也不知道。粗略估计,应该不低于5万。

顺风顺水

很快,李孝恭和李靖率领水军来到长江三峡。

当时,恰逢江水暴涨,水流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峡谷,场面极其壮观!大伙儿看着如此盛大的场面,一个个全蔫了,于是提出来一个请求:待水退后,再进兵。应该说,这是非常合理的,倘若强行前进,一旦翻了船,不就全都喂鱼了吗?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啊,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李孝恭思索了一阵子,内心有些犹豫。

这时,李靖发言了:“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敌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意思很简单,不能因为这点小困难就畏缩不前,应该迅雷不及掩耳,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李孝恭听后,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下令道:“出发!”

于是乎,大唐2000艘战舰进入三峡江面,顺着奔腾的江水,向东疾驰而去。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军,因为暴涨的水面、急速的流水;同时,这也是一次成功的行军,因为他们果然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战神李”的话一点都没错,萧铣确实没有料到唐军会选择在这种时候出兵!书呆子就是书呆子啊,又怎会明白“兵者,诡道也”的道理?

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唐军抵达夷陵(今湖北宜昌一带)。在此地驻防的乃是梁军骁将文士弘,拥有精兵数万。

李孝恭指挥大军突然发起猛攻,一举击败梁军,缴获敌舰300多艘!

文士弘不甘心失败,收拾残兵重新交战,结果又被打败。

大概就在此时,唐军来攻和文士弘失败的消息传到了江陵。

萧铣大为惊恐,赶忙下令征兵,可恶搞的一幕出现了:由于裁军裁的太彻底,士兵们都在遥远的地方当农民,一时之间根本赶不过来!也就是说,这哥们虽然拥有40万大军,但现在身边能用得上的只有几千人。

他娘的,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尴尬的事吗?打个比方:自己明明有好几吨粮食,但就是饿的吃不上饭。哎,岂止是尴尬,明明就是悲剧呀!

真应了那句话:作茧自缚。

少点就少点吧!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咱们的梁帝干脆来了个“倾巢出动”,预备跟唐军拼一把。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步臭棋;既然兵少,就应该全力守城、以待援军才对,怎么能够主动出去送死呢?这不是正中人家下怀吗?

不久,双方在距离江陵不远处遭遇。

连胜之后的李孝恭有些轻敌,想立即发起攻击。

李靖知道后,赶紧过来劝说:“此为援救文士弘的军队,其策略并非事先拟定好的,且尽兵出战,恐不可当!宜且泊南岸,勿与争锋,待其气衰,然后奋击,破之必矣。今若急速逼迫,他们合力死战,楚地士兵彪悍骁锐,结果未可知也。”

“避其兵锋、挫其锐气、一战而擒”,源于兵书,高于兵书,咱们的李老兄不愧为一代战神!

李孝恭求胜心切,再加上年轻气盛,便坚定地否决了李靖的意见,亲率部分精兵出战。

一场惨烈的战斗,随之开始了!

梁军人数虽少,但却是个个百里挑一,战斗力极为强悍,跟李靖预测的一模一样。没多久,唐军士兵就扛不住了,扔下物资,纷纷后退。

李孝恭一看,傻眼了,只得无奈的下达命令:撤!

疑兵之计

唐军将士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赶紧撒开脚丫子往后狂奔;在这非常时刻,谁是短跑健将谁沾光。

可跑着跑着,将士们全都停住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伙儿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没人在后面追,梁军士兵正忙着干其它事情呢!

话说,什么事情如此重要,竟然可以让这帮纯爷们贻误大好战机?说出来有点搞笑,答案就是那些唐军扔下的物资。没错,这些可爱的梁军将士们正忙着抢夺地上的物资呢,哪里有时间去干正事儿啊!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家看热闹的时候,一支劲旅突然出现在战场上,领头之人正是咱们的绝世名将李靖。

这个时机把握的实在是太准确了,用那句著名的话来形容就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效果如何呢?且看史书当中的记载:敌军一时难以收拢,措手不及,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

瞧见了吧,这就是能力;其他人不敢说,皇室名将李孝恭同学肯定是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