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十策

西葫芦炒鸡 著    2661 字     发布

?还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一怒之下,咱们的皇帝派使者给许绍送去了一封密信:诛杀李靖!

咦?是不是感到有点莫名其妙?皇帝看大臣不爽,要杀他,为何不正大光明的呢?况且,李靖

但有一个人等不及了,这个人就是李渊!靠,让你去夔州,你却在峡州呆着不走了,什么意思

所犯之罪根本算不上什么,为何要下如此狠手?难道李渊还在记恨着告状那件事?又或者,跟李世民有关?(几乎在同一时间,刘文静被杀)

许绍看完信后,赶紧回了一封,内容大略如下:靖乃人杰,不可枉杀,臣固请之。

到底是自己的老同学,说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许绍的求情起到了应有的效果。李渊打消了那个可怕的念头,决定再给李靖一些时间。

就这样,咱们的李老兄再次躲过一劫!这一次,他真得要感谢许绍,若不是他,自己恐怕已是身首异处了。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贵人”吧,一个人的一生总要遇到几个的。

小试牛刀

说起来,萧铣的势力确实非常庞大,又过了足足四个月(或许更久),李靖才终于打通前往夔州的道路。

来到目的地后,这位老哥见到了顶头上司、大名鼎鼎的皇室名将李孝恭!

李孝恭,李渊的侄子,为人低调,不太爱说话。

李渊攻克长安后,交给其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平定四川。李孝恭当时虽只有20多岁,但却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才干;他没有率兵强夺,而是采取了“顺势而为”的策略:怀之以礼、抚以仁德。

由于措施得当、推行有方,因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书檄到处兵不血刃,降下三十余州。真可谓功劳卓著啊!

对于李靖的到来,咱们的皇室宗亲似乎并不太感冒。也对,老子不到30岁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你都四五十岁了还不入流,叫老子怎么服你呀?!

不久,一个姓冉的少数民族首领聚众叛乱,很快发展到数万人。这哥们野心勃勃,先是率大军攻下通州,紧接着杀到了夔州。

李孝恭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全军出击,镇压贼乱!

就在这时,旁边的李靖发话了:“请予在下800精兵。”

李孝恭不解地问道:“为何?”

李靖“巴拉巴拉”的解释了一通。

李孝恭听完后,颇为不屑;不就是800人嘛,看你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话说,叛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彪悍的,咱们的李同学虽然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愣是没打过人家!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叫做“战未利”。

叛军初尝胜果,自然是乐开了怀,包括那位冉老大。大伙儿高兴的跳呀、唱呀,完全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突然,一支唐军从侧翼杀出,攻势凌厉,如狂风暴雨一般。

叛军终归是叛军,哪里受得了如此重击?不一会儿就彻底崩溃了。

冉老大自己也吓得掉了魂,赶忙带着部分士兵向后退去。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处险要之地。

看着周围的地势,一股不祥之感涌向这哥们心头:“他奶奶的,不会有埋伏吧?”

念头刚有,便看到了四面飘起的唐军旗帜。

一次突袭,一次埋伏,连续作战,连续获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了:perfect!据史书记载,共俘获敌军5000人,并击毙冉姓首领。

没错,这两次战斗的指挥者正是伟大的战神同志李靖!

精彩吗?绝对精彩!当然了,比起他今后指挥的那些大战来,这真的只能算是“牛刀小试”。

而传奇,也从此正式开始!

当捷报传至京城时,李渊高兴的对人说道:“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意思就是说,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验证了。这句话非常有趣,既夸了李靖,又夸了自己,而且还顺便给手下提了提神。

接着,咱们的皇帝亲自写了一道敕书,慰劳李靖:“既往不咎,旧事我久忘之矣!”意思就是说,过去的事情我已经全忘记了,你就踏踏实实的好好干吧!这句话发自肺腑,对于当时的李靖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书生治国

又过了大概四个月,唐郑大战拉开帷幕。

对于南方的萧铣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把握得住,就一定可以捞到足够多的油水。即便退一万步来说,也能来个“浑水摸鱼”吧!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萧老兄不仅没有捞到什么油水,反而自己先乱了阵脚。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大家都知道,梁政权的建立过程实在是太过顺利,顺利的简直就跟随手捡的一样。但萧铣的那些将领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功章里边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功劳!

你个萧铣算什么东西?还不是我们把你推上去的?还不是我们帮你打下的天下?

有了这些想法,言行方面也就可想而知了:骄横霸道,不听号令;擅自诛杀,不遵法度。

不用说,咱们的梁帝肯定是深以为患;若任其发展下去,将来必定是尾大不掉、危及皇权啊!

怎么办?

进过一番慎重的考虑,文人萧铣想到了一个文绉绉的办法:裁减军队,发展农业。具体操作如下:只留下数千军队宿卫京城,其余士兵全部回家耕田。

表面上来看,这一招确实很有效,有点类似于“斩草除根”:士兵都没有了,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领还有什么可折腾的?

但仔细想想,却实在是一步超级大臭棋。首先,你这不是明摆着夺人家兵权吗?那些粗人能愿意?再者,这跟“饮鸩止渴”有啥两样?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而完全忘记了其危害。至于危害是什么,咱们后面就会知道了!

多读点书,没错,但若是照本宣科,就实在是太愚蠢了。很明显,咱们的萧老兄从书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很可惜,他却没能活学活用,成了一个可悲的书呆子。

哎,能在这种特殊的世道裁军吗?别人想招都招不到啊!

很快,这一做法就遭到了一个人的抵制,此人乃是董景珍的弟弟。这哥们气愤不已,遂决定密谋叛乱;当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被人告发,受到朝廷诛戮!

当时,董景珍正镇守长沙,萧铣赶紧给其下了一道诏令:弟之事与公无关,请放心好了。应该说,这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足见萧老兄还是有些政治头脑的!

但接下来的一个举动,彻底暴露了其愚蠢:召董景珍回京城。

大哥,您这是神马意思?你对人家到底是放心还是不放心?如果放心,就继续让他待在长沙;如果不放心,请想一个周全的办法来应付,或者干脆直接将其做掉。

董景珍接到命令后,害怕了,思来想去也没搞懂皇帝的真实想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次进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算了,别叽歪了,投降唐军吧!

就这样,梁政权第一功臣归附了李唐。

萧铣知道后,大怒,立即派遣猛将张绣前去征讨。

长沙城下,梁军摆开阵势;长沙城上,董景珍无奈的说道:“滥杀功勋的事例,你没有看到吗?为什么要来攻击我呢?”

张绣默然不答,只是挥军围攻。

最终,董景珍在突围的时候,被部下所杀。

由于平叛有功,张绣受到重用,被提升为尚书令。但这哥们凭借自己那点军功,竟然嚣张跋扈起来,完全不把萧铣放在眼里!

咱们的梁帝被逼的实在没办法,只得找了个理由将这小子杀了。

从此之后,将帅离心、大臣惶恐,萧梁政权急转直下,国势开始走向衰微!

打败自己的,从来不是敌人,而是自己。此话非虚也!还是那个成语说得贴切啊:祸起萧墙。

平梁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