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震惊

西葫芦炒鸡 著    2635 字     发布

李隆基颇感震惊。

  如果要感谢,那就感谢出行的时候带了一帮学士吧(尤其是贺知章同学)。李隆基果断终止了错误的祭拜方法,按照贺知章的建议,山顶的皇天大帝应该接受李隆基三次祭祀,而山下的五方大帝,则应该让臣下们解决,也是三次。这样,数量上谁都不亏,场面上,山下的肯定更胜一筹,但实际而言,还是苍天更受景仰。

  李隆基决定,只带少部分人上山。

  留下一干大臣,自个儿在山脚下祭拜五方。

  

  十一月十七日前后,泰山出现了古时候少有的壮观场面。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近万级台阶,在没有电话、手机和无线上网设备的李隆基时代,即时通讯是如何完成的呢?张说早有准备,按照事先的谋划,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有一个岗哨,专门负责警卫和通讯。臣下在山底,皇帝在山顶,如有问题,可以随时喊话。

  到了晚上,火炬在泰山上画出了一串星星。山下有搞音乐的在唱歌,空谷声响,连绵不绝。

  

  李隆基只带了少数近臣和礼官、学士登封泰山,山顶上,他问贺知章:

  前代的玉牒(相当于许愿的纸条),为什么不给人看?

  贺知章:

  本来就是秘密求神仙保佑,所以不想让别人看见。

  李隆基恍然:

  我为天下苍生祈福!

  于是,拿出玉牒,宣示群臣。李三郎这种不为皇位为苍生的行为,真的值得某些人好好学习学习。

  泰山顶部,至今有李隆基御笔鎏金摩崖石刻《天下大观纪泰山铭》。

  

  双方各自祭祀完毕,第二日,李隆基回到了地面,大家先祭奠了后土,在李隆基的指挥下,又设了帐殿,接受朝觐,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位居三公一等。看到这里先别糊涂,泰山顶的神是天帝(后来的玉皇大帝),泰山脚的神是后土,那么,泰山神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答案就是,泰山神就是一座山的神。

  这简直是废话!

  

  我想可以这样解释:

  泰山=长安

  泰山神=长安令

  泰山山顶的皇天=李隆基

  泰山山下的后土=王皇后(虽然已经被废了)

  

  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泰山神是个什么位置了。泰山神黄飞虎,是史上最悲催的神仙。诸位有谁去过泰山,一定知道,他在泰山上,连自己的位置都没有。当然,长安令在皇城也没有自己的位置,但也没有像黄飞虎那样悲催,因为毕竟他还能在长安城内当官,黄飞虎,却只能在山脚下的小庙中存在。

  玉皇大帝的右侧,的确有一个祭祀山神的地方,但就连这么一个偏离中心的地方,也被黄飞虎同志的妹妹,也就是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抢走了。具体故事如何,诸位可以去打听,这里不再多说。

  总之,泰山神终于得到了加封,成了王,虽然前头是两个字的(唐朝王子,前头一个字的是亲王,两个字的是疏远一点的)。

  哭吧,黄飞虎!

  你还不如张说。

  

  宰相张说,因办事积极,得到了表彰。为了达到有赏一起拿的效果,张说曾将两省的官吏和官吏的亲信带去登山。祭拜完了,就该行赏,张说主管这一块工作,也就顺势给自己人超规格提拔,其余百官,只能眼巴巴看着张先生这么大笔一挥,鸡犬升天。中书舍人张九龄劝谏,张说不予理会,继续单干。

  等到到了真正打赏那些辛辛苦苦的卫兵的时候,张说同志干了一手漂亮活:

  扈从士卒,但加勋而无赐物。(那些一起来的士卒,统统记录上“有功加勋”,但一分赏钱也不给,相当于只发奖状,没有半点奖品)

  张说爱财,取之有道,道,是歪门邪道的道。

  那泱泱的人马无不怨恨诅咒,张说给自己种下了罪恶的种子。

  

  随行的大部队里面,最壮观的并不是人,而是马。太仆卿王毛仲管理的马匹,从李隆基刚刚即位的二十四万匹,一下增长到如今的四十三万匹。而且,在李隆基东巡的路上,那数万匹牧马,被王毛仲分成了几群,每一群都是同一种颜色。

  远远看去,那场景,犹如云锦飘动。

  在封完泰山神后,王毛仲也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

  

  第二天,车驾离开了泰山,浩浩荡荡地往曲阜开去,李隆基先到了孔子的住所祭拜,这才宣布班师回朝。

  车驾到了宋州,李隆基再楼上宴请从官,宋州刺史寇泚也被请了上来。

  酒过三巡,李隆基看着张说说:“以前朕屡次派使者到诸道巡查,看看各地有什么善恶。今日因东封而能游历各州,我才知道,使者有事瞒我。”他开始举例,“怀州刺史王丘,除了供我们吃饭外,其余再没贡献;魏州刺史崔沔,只献上了几张粗制的锦绣;济州刺史斐耀卿,写了煌煌几万字的劝谏,他跟朕说:‘百姓都被打扰了,我们凭什么向老天宣告自己有成果。’朕已经把这话写成纸条,放在座右。”

  “这三位贤臣,不劳废百姓换取恩宠,当真是好官!”

  李隆基一下将头扭向了宋州刺史寇泚:“你也跟朕说过好几次,宋州酒肉不足,朕知道爱卿是个好人!”

  于是举杯,敬了(赐)寇泚,宰相们起立,群臣见状,也跟着起立。整栋楼起立,山呼万岁。

  

  封禅结束了。

  突厥颉利发也该走了,他的愿望,是娶一名大唐的公主,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但从头到尾,李隆基就是绝口不提许婚的事,到最后,重重地打赏了颉利发,让他带着礼物走。颉利发明白,这一次和前几次不一样,前几次只是小范围地丢人,这次是大范围地丢人。各国使者回到自己的地盘,都会笑话突厥。

  对突厥人来说,李隆基的确是个大忽悠。

  

  车驾回到洛阳,该过的瘾都过完了,一切都该恢复正常。

  

  这几日,正赶上王毛仲嫁女。因王毛仲有宠,百官与之来往不绝。但说到底,王毛仲只是个保镖,靠与李隆基的私交,才得以有这样的待遇。

  那日,要办喜事了,李隆基问他:“你还有什么需要么?尽管说!”

  王毛仲顿首:“臣万事俱备!”

  “东风是谁?!”

  “就是怕有人不给面子,不到场!”

  “张说、源乾曜一类的?”

  “他们很好搞定!”

  “哈哈,朕知道你说的那人,肯定就是XX!”

  “然!”

  “呵呵,朕明天亲自召他去你家拜访!”

  “臣千恩万谢,无以言表!”

  

  明日,朝堂,散会前,李隆基:

  “朕的卫士毛仲今日有婚事,爱卿和诸位达官都去他家看看吧!”

  过午,婚典,众人聊天,饿得头昏眼花,却不敢动筷子。

  大家都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大唐刚正不阿的典范,是群臣统统忌惮的名臣,等了很久,那人才慢吞吞地到来。他叫宋璟,唯一一个不把王毛仲放在眼里的人。宋璟到来后,叽叽喳喳的婚宴忽然鸦雀无声。大家都等宋璟做反应,比方说道歉来得很晚什么的。宋璟接过婚礼工作人员递上的酒杯,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动作。

  他往西遥遥拜谢,抿了一小口,然后放下酒杯,对众人说:“我肚子疼。”大家集体行注目礼,目送宋老先生出局。

  

  李隆基封禅,宋璟留守西京,李隆基曾对他说:“爱卿是国家元老,此时一别,也应该有些话告诉朕吧!”

  宋璟先生做事不计后果,将李隆基办的错事一一指责,李隆基大喜,特赐优渥,兼任吏部尚书。宋璟六十岁,老而弥笃,不坠青云之志。与宋璟不同的是,张说同志就颇有些老而弥残的境界了。张说有才智,百官有事,一旦不合胃口,他就当面训斥,有时暴跳如雷,跳起来指着人家的鼻子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