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手段

西葫芦炒鸡 著    2619 字     发布

  

  

  整个中书省,就张说一个人说了算。

  有时候,在张说先生面前,皇帝的话都不太管用。

  张说退休搞文学

  

  

  李隆基不是病猫。

  李隆基喜欢河南尹崔隐甫,想要让他进京当差,但张说表示反对,他认为此人文采不佳,对于十分重视文采的他来说,这个崔隐甫,的确不是宰相的料。李隆基问,那你想让他干什么?张说曰,崔隐甫无文,但也算豪杰,不如改成金吾大将军。李隆基点了点头,散会。李隆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只是他还不能就此确定。

  让李隆基确信自己正确的事情,发生在张说的好友,前殿中监崔日知身上。一日,崔日知风风火火地拜上,慷慨陈词了一把,到最后,他断言,张说生性耿直,应为御史大夫!李隆基点了点头,没允许。

  几日后,圣旨曰:

  以崔日知为左羽林大将军,以崔隐甫为御史大夫。

  张说暴跳如雷,他不肯淡定下来想想这到底是怎么个状况。

  

  一定是崔隐甫,一定是崔隐甫在搞鬼!

  我弄死他!

  人容易在权势中迷失自我,就连一向有自我约束力的张说也不例外。除了讨厌崔隐甫外,他还很讨厌御史中丞宇文融。这倒不是因为宇文融站在御史的行列里恶心他,而是因为宇文融是一个权力欲很旺盛的人,做事情和张说往往起冲突。宇文融同志办事得力,先前办过几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博得了李隆基的喜欢。

  宇文融办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逼着州县多交钱(主要用来叫军费),州县再逼着老百姓多交钱,宇文融汇报给朝廷的时候,自己倍儿有面儿。

  朝廷学士,多半对这人看不上眼,认为他根本就和武周时期的酷吏差不多。

  

  另外,本人向大家透露一个消息,另一位御史大夫曾经上奏,强烈要求将武周时期的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二十三人的子孙看守起来,另外,其余情况不那么严重的酷吏,子孙可以不受禁锢,但一定不能让他们入朝为官。

  李隆基同意了这种做法,也表明了自己跟酷吏的不共戴天。

  可见,在李隆基眼里,宇文融只是一个办事得力、备受宠爱的大臣而已。

  

  宇文融得罪张说也是必须的,这两位仁兄真是不太像话,发展到最后,竟然在朝堂上顶嘴。中书省的提案,到了宇文融那里,往往行不通。宇文融每有提议,张说也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中书舍人张九龄实在看不过去,他奉劝老大(张说)说:“宇文融是皇上喜欢的人,也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您不可不备啊!”

  历史告诉我们,张九龄眼光毒辣。

  张说看着一脸紧张的张九龄,胡须一抖,竟然哈哈大笑:

  鼠辈何能为!(我谅他们也不敢!)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四月,这是一个美丽的初夏,唯有宇文融等人觉得这是一个恶心人的初夏。

  他们再也受不了张说那种嚣张的样子,有他在,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与其整天生活在垃圾的包围中,不如拼死一战,上书弹劾。想好了,大家开始搜集张说的证据。张说是个有能耐的人,皇上很喜欢他。但这个人和其他名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缺点实在是太明显了。

  收受贿赂、喜欢算命、徇私舞弊!

  还有比这更给劲儿的缺点么?

  没有了,那么,我们合伙告他,如何?

  危险么?

  让他在上头天天惦记我们,岂不更加危险?

  (沉思、咬嘴唇)嗯!

  

  这日,李隆基收到了三个人一起弹劾张说的上书:

  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

  李隆基下敕,令宰相源乾曜及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明珪、御史大夫崔隐甫等人,一起在御史台拷鞫。七老八十的张说惶恐不安地接受源乾曜等人的拷问,他这才明白,人一旦嚣张,就肯定会有人惦记,今天不出事,明天也得出事。他不敢有所隐瞒,因为他觉得皇帝肯定已经对自己不满了。

  该说的都说了吧!

  

  我喜欢珍玩,喜欢钱财,也有私心。

  我自私,我暴躁,我的膨胀让我丧失了本性,颠倒梦游。

  阿弥陀佛……

  

  故事很快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张说的所有罪状,别人不是诬告。李隆基瞧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高力士,说:“你去看看他吧!”高力士就跑去看张说了,此时的张说,蓬头垢面的跪在破草席上,吃饭的粗制瓦罐还躺在地上,张说本人,像一只受了伤的小狗一样,眼神惶恐不安。

  高力士差点哭了出来。

  他跑回李隆基面前,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禀报,连细节也没错过。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这么可怜么?”

  宦官高力士忽然有些严肃,他说,张说再怎样,也是有功之臣。李隆基点了点头,给他点儿教训就好了,人这一辈子,谁没迷失过自己呢?你说,对吗?就这样,张说的中书令被罢免了,宇文融成功了。但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张说被免后不久,就又回到了中书令的位置上。

  而上书弹劾张说的三位,也终于垂名史册:

  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御史中丞李林甫。

  

  崔隐甫和宇文融,显然不如最后一位仁兄有定力,四十初头的李林甫,也算是李唐宗室中的佼佼者了。他爷爷的爷爷,是李渊的伯伯;他的妈妈姓姜,他舅舅叫姜皎。李林甫并没有继承祖上的美德,而是自我摸索出一套害人、躲避责任的套路,也因此成就了自己位列历史十大奸臣之一的美誉(整个唐朝就两人,一个是来俊臣,另一个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没什么真本事,他所有的本事就是投机钻营,主要手段就是,利用到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好好巴结,等他到了别人一个等级的时候,就一脚踹上去,将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在长达几年的交往中,你会慢慢发现此人的恶心之处,但很可惜的是,等你明白过来,你已经在地狱了。

  那么,一开始,李林甫是如何区别于比他有能力的崔隐甫、宇文融的呢?

  

  很简单,李林甫笑了笑,这俩人笨得出奇,想要把张说干掉,弹劾的时候,不找一个可靠的后盾能行么?你指望皇帝当后盾么?皇帝跟你亲,还是跟张说亲?所以,要找就得找没脑子的人。

  世界上最没脑子,而又最说的上话的,就是皇帝的媳妇们。

  这似乎不难理解,比较难于理解的是,您是如何获取武她们的欢心的呢?难道……

  去,淫乱后宫的事只有武三思那样的傻缺才干得出来,真正笼络一个人,就要从她的内心出发。你想想看,现在后宫中,最受宠的人是谁?

  武惠妃?

  李林甫哈哈大笑,看起来很爽朗:

  我再问你,武惠妃现在最想干什么?

  ……当皇后?

  李林甫啧啧了两声,说:

  聪明!但跟她说的时候,我是不会说,林甫支持惠妃当皇后,这样是不行的,只能证明我智商不够。

  那您怎么说?

  母以子贵啊弟弟!

  我恍然大悟,翻开历史,仔细瞧瞧李林甫同志的档案。

  

  哥奴同志真的闭口不谈武惠妃当皇后的事情,他只是一再私下强调自己的态度:“我愿护寿王为万岁!”

  寿王李瑁,武惠妃长子。

  我明白了,这就是手段。

  

  崔隐甫、宇文融,两人并不明白李林甫的想法,他们害怕张说回归相位以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团结起来,结交朋党,屡屡上奏诋毁。最后,李隆基生气了,下令张说致仕(退休),崔隐甫免官,回家伺候老母(隐甫免官侍母),宇文融滚蛋,去地方当刺史。李林甫提前得知消息,不动声色地在一边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