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策略

西葫芦炒鸡 著    2592 字     发布

  

  

  姚崇同志近期生病,因为在长安没有大宅,就暂居在城里头一个名叫“罔极寺”的寺庙里头。李隆基遣使者探望,因为太关心姚崇,一天派去的使者就有几十个,寺庙也就热闹起来。朝廷没了姚崇,又没有卢怀慎撑着,事情根本就没法办。

  进士出身的大臣源乾曜奏事很得李隆基同志的心,李隆基就说:“这肯定是姚老师想的办法!”

  不如李隆基的意,李隆基就说:“你到底跟姚老师商量过没有?”从此,每有大事,源乾曜就受皇帝之命,跑到寺庙里去问姚崇。后来,源乾曜认为,姚崇住在庙里头,距离皇宫太远,何不迁到四方馆去!

  李隆基大喜,准了。

  

  姚崇不愿意去。

  原因是四方馆里有记录和档案,不是人住的地方。李隆基曰:“设四方馆,为的就是官吏。爱卿住进去,也是为了社稷。朕就都恨不能把爱卿搬到禁中,在四方馆,你还推脱个什么?”

  李隆基对姚崇的仁信达到了极致,只是,姚崇那俩儿真不争气,广通宾客,收受贿赂,众人很是瞧不起他们。李隆基也知道这事儿,但本着不因小过废弃贤臣的原则,他一直没有多管。

  姚崇这人不太严谨,他的亲信,主书赵诲收受胡人贿赂,事发,李隆基亲自审讯,下狱当死。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个人都该很清楚。

  姚崇上书了,他先严厉谴责了赵诲的贪渎,又给李隆基诉苦,说赵诲其实也不容易,不如放过他,因为好歹都是功臣。李隆基终于不高兴了,他按下了姚崇的上书,巧的是,那几日刚好有大赦,赵诲想死都死不了了。

  

  大赦日。

  有罪之人欢天喜地,唯有赵诲哭丧着脸。

  因赵诲贪渎不法,本有大赦,朕亲敕标其大名,重打一百,流放岭南!

  就这样,赵诲去了岭南,当了李隆基教训姚崇的靶子。姚崇终于明白,没有什么感情,不许呵护就会天长地久,天长地久需要小心翼翼。

  我小心了么?

  

  还不够小心,姚崇怕了,他屡次请求废掉自己的向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上台。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李隆基巡幸东都洛阳,在这期间,他下令以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并派遣内侍、将军杨思勖去迎他。

  看起来,姚崇是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杨思勖在驿站迎到了宋璟,这个不苟言笑,表情严肃庄重的人。和姚崇不一样的是,这人不爱说话,一路上,杨思勖都不敢开口。宋璟到了长安,开始了他的工作。这是个宠辱不惊的人,即便在南海,他都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杨思勖是李隆基的亲信,回到洛阳,他将宋璟不苟言笑的事情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嗟叹良久,从此,信任的天平顺利倾向了这个表情冷酷的铁面大臣。几日后,李隆基罢黜姚崇,以其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曜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

  

  宋璟来了,真的来了。

  和姚崇不太一样的是,宋璟当宰相,对其他宰相分外敬重。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后,每有政事,多让宋璟决断,苏颋在一旁帮忙。宋璟曾经对别人说:“苏氏父子(苏瑰、苏颋)都是宰相,仆射(苏瑰)为人宽厚,真是国家大器,可提出好的建议,说出不同看法,当官精敏,黄门(苏颋)更胜一筹啊!”

  宋璟当宰相,选贤任能,因材授任,百官各称其职,他刑罚无私,敢于直言上谏,李隆基最怕的人就是他。

  有时候,政事上,李隆基觉得不合意,宋璟却强争,李隆基也只能曲意顺从,不敢多说,怕宋璟发飙。

  

  刚一开始,宋璟同志就干了一件十分漂亮的事,他气死了郝灵荃。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默啜求婚后,胡禄屋酋长支匐忌等人入朝。

  李隆基认为十姓请降的人越来越多,便以右羽林大将军薛丁山为凉州镇大总管,统领赤水等军,大军驻扎在凉州;以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大总管,统领和戎等军,驻扎在并州。两路大军分别把住了默啜进攻的主要途径,也就断了他饿了就抢,不饿,创造饥饿也要抢的念头。

  默啜决心改变策略。

  

  他开始欺负弱小,先后发兵攻打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部落,抢了不少牲畜和财宝。虽说默啜不比往日强大,但他那疆域和兵马,想要抢大唐的东西,然后等着唐朝派兵,那也是一点儿也不怕的。

  屡次骚扰小部落以后,李隆基下敕,令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将军发兵营救。五月,下敕,令汤嘉惠等人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十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

  

  一年后……

  

  默啜侵略拔曳固部,在独乐水将人家干了个底朝天,大摇大摆地要回自己的营地。此时,拔曳固部落的大将颉质略在柳林早就设好了埋伏,等默啜路过,突然杀出,将前头拦腰截断,围攻默啜,成功砍下了默啜的脑袋。

  这下算是捅了大篓子了。

  干事之前也不想想后果,勇气可嘉,下场难说。

  那就赶紧跑,于是,精锐带着默啜的脑袋先逃离了作案现场。

  环顾四周,才发现默啜的脑袋要不得。这是脑袋吗?这明明就是块烫手山芋!颉质略继续环顾,他把期待的眼神落到了马屁股上。像默啜这样的魔头,后头有无数妖孽支撑,我等干不过,只能靠大唐了!于是,大家骑着马跑到了唐朝使者的面前,颉质略将默啜的人头交给了郝灵荃。

  

  郝灵荃抱着默啜的脑袋,傻笑。

  这是脑袋吗?

  这明明就是块委任状!

  郝灵荃把默啜的脑袋挂在了城中大街,附近诸如拔曳固、回纥、同罗、仆固等几个部落,纷纷来降。

  默啜为患几十年,从武则天开始,到李隆基结束,如今,他的脑袋就在郝灵荃手上,郝灵荃欣喜若狂。是的,拿得一国君长首级,不授个大将军是说不过去的。就这样,他来到了宋璟面前。

  

  小伙子,干得不错。

  嗯!

  嗯,干得真不错,先回去吧!

  嗯!(郝灵荃狠狠地点了点头)

  下一个,是不是要说琼州教育官员……

  额……(郝灵荃回来问)宋公,那可是默啜的人头哦!

  好了,我知道,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郝灵荃失望地看着一脸冰冷的宋璟,摇头走了)

  

  郝灵荃等,朝廷总会给他个说法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来得那么慢!

  一年后,宋璟发的委任状来了:

  四品郎将。

  

  这就好比你立了大功,只给你十块钱差不多。

  郝灵荃被气死了。

  

  实际上,宋璟和姚崇的想法是一样的,两人同为宰相,虽然气质不同,但路线完全相同。姚崇曾经建议李隆基,三十年内不得重武。姚崇善于应变,宋璟善于守法,尽心辅佐,赋役宽容,刑罚无滥,百姓富庶。

  开元之初,人以姚、宋为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当然,两人能力超强,却也有不熟悉的业务,譬如典章经籍,必须有个博学的人辅佐。事实证明,即便人口仅有三四千万,依然人才辈出。

  李隆基尊重人才,每次姚崇、宋璟二人入见,他都会亲自迎接,临走还临轩目送。

  这是个不浪费人才的时代。

  

  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紫微舍人齐澣,练习时务。姚崇、宋璟每有疑惑,肯定是去找他俩,两人对答如流。于是感叹:“欲知古,问高群,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缺政矣。”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元逐渐走向了盛世。

  李旦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