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出场

西葫芦炒鸡 著    2612 字     发布

他的心腹胀痛之病竟然奇迹般好了,医师听说后,研究了一下,晒干的水蛭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中医学家认为,水蛭性味辛、咸、平,有小毒,入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癥的功效。

  

  孙思邈曾经发明过一个帮人吸蛇毒、蝎毒,各种毒的方法,那就是用活着的水蛭,把它的嘴放在毒口上,水蛭同志自然就吸,效果绝佳,功德无量。宋代人将药王同志的方法发扬光大,用活水蛭吸吮脓血、肿毒。这种方法就叫“蜞针法”。

  感谢水蛭。

  感谢水蛭,让人明白,不论是蝗虫还是两头蛇,都不是什么要人命的东西,还可能救人命。

  

  李隆基赞赏地看着姚崇,将事情全交付给了他。也不知是因为姚崇的浩然,还是因为李隆基有品德,总之,号令刚下,蝗虫们就自动消失了。山东百姓长叹一声,希望蝗虫不复来。就这样,第二年的夏天,蝗虫又来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蝗虫,比开元三年早来了一个多月,涉及范围更加广,为害时间更加长,破坏力特别大。

  姚崇下令,各州县迅速捕杀,不得有误。

  进士倪若水,先前在汴州办教育、修孔庙、兴学业,汴州百姓十分爱戴他。如今政令下发到了汴州,他也有了跟御史对话的机会:“蝗虫是天灾,单靠人用手抓,根本不可能,最好修德禳之。刘聪(十六国汉国国君)时,他就让人抓了埋掉,百姓苦不堪言!”倪若水决心不执行姚崇的命令,对御史说出这样的话。

  姚崇知道倪若水是个固执的书生,那种书生,心中都有所畏惧。他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通牒道:“刘聪是伪国国君,他的德行压不过妖孽很正常。今日是圣朝,你认为跟刘聪一样么?”最后,姚崇恐吓倪若水:

  你说蝗虫入境是因为德行不好,今日蝗虫入境,是因为朝廷无德,对吗?

  

  倪若水惶恐不安,尽力执行起来。

  五月,姚崇下令,让使者前往各州县盘点捕蝗情况,有办事不力者,全国通报。

  当然,办事得力者也是要大力表扬的,倪若水同志所在的汴州排名第一,捕蝗一月,共有十四万石(378万斤),名垂青史。

  从这年开始,山东每年都会有大的蝗灾出现,幸亏没有执行卢怀慎和倪若水同志的主张,否则山东千万人就只能跑到各地要饭或者当响马去了。

  

  卢怀慎是范阳卢氏,没丢卢家的人。

  他身为伴食宰相,却在后世备受人们尊重,是很有原因的。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冬天,卢怀慎重病在床,不忘举荐贤才。但令人为他捏一把汗的是,他推荐的人,都是曾经遭受贬谪的人,一个是宋璟,一个是李杰,一个是李朝隐,一个是卢从愿。

  

  宋璟前几年得罪了太平,太平把他搞到了楚州(江苏淮安)当刺史,等李隆基掌权,被安排到了广州当都督。

  

  李杰前几年一直当河南尹,勤于听政,只要遇到有人诉冤,不管当街走着,还是在快餐店吃着饭,他都立刻给个答案。河南百姓和小吏都特别喜欢他,李杰不负重望。黄河和汴河之间有个梁公堰,年久失修,长江、淮河水路断绝。

  李杰上书请求疏浚,奏下,许可,顷刻完工,官府和百姓都认为这活干得漂亮,曾给他立碑纪功。

  李杰当上了御史大夫,刚开始就跟皇后的妹妹的丈夫,也就是皇后妹夫干仗了。具体原因不详,大概是李杰曾经状告过长孙昕,所以这个皇后妹夫就不满意,想要揍他一顿。那日,身为尚衣奉御的长孙昕与他自己的妹婿杨仙玉同志正在小巷走,碰见了李杰。二人大怒,抓住李杰就往死里打。

  殴了半个小时,二人扬长而去。

  李杰上表:“臣发肤被毁,只伤自己;冠冕被毁,是为辱国!”

  李隆基大怒,下令打死长孙昕,并敕书李杰:“长孙昕等人是朕的亲戚,因为朕的失职,让他们凌辱命臣,即便将他们处以极刑,也不足以谢罪。爱卿嫉恶如仇,不要把那些凶险的恶人放在眼里!”

  散骑常侍马怀素以为:“阳和之月,不可行刑。”也就是说,要杀长孙昕的时候,正好是正月,春天一般不要行刑。这个马怀素,也是卢怀慎推荐的,是当时的大学者,后来成了李隆基的老师。

  李隆基发话:

  实行政令,要由近及远,先罚近亲,再斩疏远。长孙昕、杨仙玉等人仗着是姻亲,恣行凶险,轻侮常宪,损辱大臣,情特难容,故令斩决。今日,有多人奏请此时为阳和节气,不适合斩杀,援引古今,词义恳切。朕希望自己是个善于纳谏的人,所以,为了在法律和人情之间取得平衡,朕决定先把这几人关起来,等到枯木之时,立刻斩杀,以谢百官!

  所以说,李隆基还是很爱李杰的。

  李杰是如何被疏远的,还有一段故事。李杰曾经推荐侍御史王旭当判官,王旭虽然有才,但热爱贪赃。李杰发觉,下令收纳问罪,但王旭此人隐藏工作做得十分好,证据全部销毁。见李杰没有找出赃物,他反咬一口,构害李杰诬告大罪。

  李隆基贬李杰为衢州刺史,不久后又转扬州大都督府,担任长史。等卢怀慎将死,推荐李杰复位后,李杰又遭人弹劾,免去了仅有的长史,回家以后,不久就死了。

  

  至于卢从愿和李朝隐,就着实有点冤枉了。

  两人从中宗时代开始,就掌握铨选人才的重任。许多人都知道,那年头韦后一家子当权,上位的都是些棒槌。

  李朝隐和卢从愿不受影响,坚持独立选拔,得罪不少人。但从那年开始,州县成千上万的官吏,遗留下来的棒槌还有不少。到了四五年后的今天,有人上告李隆基,说是铨选太烂,县令都棒槌。

  李隆基坐等县令们入谢,在宣政殿问策。一问才知道,这帮人里头,还真没几个有真才实学的,有的被问时,连个屁都不敢放。一场策问下来,只有鄄城令韦济词理第一,被李隆基擢为醴泉令。其他二百多人,多数还算可以,只是不能让人满意,李隆基让他们且暂回去。其余四十五人,赶紧回去重修。

  事情到了这份儿上,好人成了坏人,卢、李二人被贬黜到了外地当刺史,在吏部当了六年铨选官员,办事公允,人所称道,还是犯错了。唐高宗李治同志在位的时候,铨选官为马载、裴行检,所以,人们常说,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卢怀慎说,这两人时人称道,有小错,但陛下因为他们的小错,错过了他们的能力,这样不可以啊。

  

  李隆基采纳了卢怀慎的建议。

  几天后,伴食宰相卢怀慎薨。使者到卢怀慎家里,才发现他家破烂不堪,穷酸得要命。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仆人,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头啥也不懂,只知道卢怀慎对他好,只知道宰相家里没钱可以办丧事,因为卢怀慎喜欢接济穷人,总是说有吃的有住的,难道还需要别的什么吗?那老头哭着给使者磕头,说要把自己卖了,这样就可以给卢怀慎办丧事了。

  所有人都哭了。

宋璟出场

  

  

  卢怀慎走了,什么都没留下。

  他的大儿子卢奂,官至广州太守,清廉有节,广州之地多奇珍异宝,然而,就在卢奂的管理下,贪官绝迹,远近守法。据说,开元年间,有能力而又很有操守的大臣,仅有三人。第一名是宋璟,第二名是李朝隐,第三名就是卢奂。卢怀慎没能力,他推荐的人,都是开元盛世的栋梁。

  就在他死后几天,宋璟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