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悲剧

西葫芦炒鸡 著    2595 字     发布

  ……

  更悲剧的是,攻打庭州的突厥二把手石阿失毕不敢回去见默啜。他安排军队继续赶路,自己去探查敌情,领着妻子儿女,骑着马一路往长安来了。

  李隆基见他来投奔,以其为右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其妻曰金山公主。

  

  默啜不敢有什么动作了,他已经很老了,他不再需要开拓营地,他需要安静一会儿,尽情虐待自己的族人。

  四月,默啜遣使求婚,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名称:乾和永清太驸马、天上得果报天男、突厥圣天骨咄禄可汗。

  

  西北边患暂时解除,契丹也迎来了薛丁山带领的六万大军。

  左临门卫将军杜宾客认为:“现在是盛夏,士卒都背着铠甲和粮食,深入敌军,恐怕难以成功。”

  薛丁山道:“盛夏草肥,羔羊丰美,现在抢来,正好顺应天时。一举灭了他们,正在此时,不可错失良机!”

  于是,大军从檀州(北京密云)行进至滦水山峡中。此时的契丹军队,早已在山上恭候多时。见薛丁山领军从山峡通过,一呼百应,杀声震天地席卷下来。唐军大败,死者十之八九。

  

  所幸,薛丁山率领几十个铁骑杀出一条血路。

  契丹人哈哈大笑,见薛丁山萎靡,骂他“薛婆”。后军崔宣道,听说薛丁山大败,也不管三八二十七,领兵就逃。唉,好好的一场出征,就因为一个小小失误,被敌军杀成这样。薛丁山不想死,他将罪责推给了胡将李思敬等人。

  这日,李隆基下旨,在幽州斩杀李思敬等八人,免薛丁山一死,削其官爵;其他人一律受严惩,杜宾客除外。

  

  薛丁山此举不厚道,即便他不把责任推给别人,李隆基也不会杀他。因为就在征契丹惨败后,西南吐蕃方面又出了幺蛾子。

  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寇掠临洮,进军兰州,杀入渭源,掠取牧马。

  吐蕃能这么顺利杀入唐境,也是很有原因的。当初,鄯州都督杨矩曾经请求朝廷把九曲之地都给吐蕃,他不知道的是,这块地,种田差点儿,但是上好的牧马、放羊的地方。如此,吐蕃在靠近临洮的地方屯兵,得以入寇。

  杨矩畏罪自杀。

  薛丁山现在是平民,李隆基有意让他将功补过,用他以平民的身份担当大任,以为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同时,以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帅兵一起攻打吐蕃。几日后,大规模募集勇士,勇士募集起来,便在河陇地盘演练。负责督导演练的人,就是薛丁山。

  

  十月,吐蕃再次入寇。

  李隆基下诏,发兵十余万,战马四万,御驾亲征!

  

  几日后,武街(甘肃临洮东),摄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薛丁山,右骁卫将军郭知运率属将杜宾客、王晙、安思顺。

  值得注意的是王晙同志,他率领两千人马在大来谷口配合二十里外的薛丁山。而这个大来谷,正是吐蕃大将坌达延同志十万兵马的地方。王晙这人不等不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选出七百名勇士,分为前后两队,准备夜袭吐蕃大军。

  额……

  七百人打十万人,有可能是笑话,不过不用怕,王晙同志有绝招,他让前后各三百多人穿上吐蕃军的服装,前队跑到敌营大喊大叫,后队就在五里远的地方敲鼓吹号。这么损的招数,在夜间才更加损。

  没有最损,只有更损!

  

  吐蕃大军乱套了,他们听见自己人在营前大喊大叫,以为是狼来了。继而听见不远处有大军敲锣打鼓吹大号,甚是惊惧。

  可怕的一幕出现了,但见自己人忽然抽出大刀,朝自己的大营冲来,连砍带杀,搞死了不少人。吐蕃兵飚了,知道这是唐军的计谋,于是开始反抗。吐蕃军不知道来了多少细作,只知道他娘的朝自己砍的就是敌人,于是开打。自己人打自己人,杀了半天,十万大军,元气大伤,死了一万多人。

  

  薛丁山率领的大军杀来了。

  王晙与之联兵,一起往洮水方向跑去。吐蕃军这才明白过来,不再自相残杀,开始猛追唐军。

喜欢玩的姚崇

  

  

  吐蕃军很快就追上了薛丁山他们,在长城堡,终于追到了唐军的屁股。他们不会知道,素来阴险的王晙和薛仁贵,逃跑的时候,军容是和其他部队不一样的,前头的是后卫,后头的是前锋。

  等他们追上,唐军忽然矛头一转,掉头就杀。

  吐蕃猝不及防,又死了几万人。战斗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容易,丰安军使王海宾身先士卒,壮烈战死。此次战役之后,李隆基下敕,鉴于已经教训了吐蕃,就不再御驾亲征了。另外,以王海宾之子王忠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养之宫中,这是对王海宾有个交代。几日后,姚崇、卢怀慎上奏:

  吐蕃先前以河为界,神龙年间,迎娶公主,就趁机过河筑城,安置了独山、九曲两军,距离关要仅三百里地。河上的桥也是那个时候造的,如今吐蕃已经背叛了唐朝,应该毁桥拔城,不能让他们再不知好歹了。

  李隆基同意了姚崇的建议。

  

  唐败吐蕃后,突厥默啜同志似乎看懂了,再度遣使入朝,强烈要求和唐朝公主结婚,以表示自己的衷心。李隆基考虑再三,决定答应默啜,待到明年就把公主嫁出去,他表示自己得好好选选让谁去。此时,又有突厥十姓胡禄屋等诸部跑到北庭都护那里请降,李隆基让郭虔瓘安抚他们。

  唐和突厥关系缓和,让吐蕃有点犯难。

  当年李显收养了兄弟的女儿金城公主,许给了吐蕃松赞干布的玄孙,如今,金城公主还在拉萨,关系闹得这么僵硬,还因为进犯被人狠狠揍了一顿,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李隆基主动出击,派左骁卫郎将尉迟瑰出使吐蕃,宣慰金城公主。

  事情出现了变化。

  

  不知为何,吐蕃看长安要来人了,抢先一步,派遣大臣宗俄因矛到洮水请和。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诚意,可是,这是请和吗?

  吐蕃请和,用的是敌国礼,摆明了是耀武扬威来的。

  李隆基当然不答应,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就是这样被破坏掉的。从文成公主入藏,到金城公主入藏,一百多年来,公主为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这都要建立在一个条件之上,那就是:

  双方都得有和平的意愿。

  

  以后的多年时间,吐蕃接连犯边,西南边境毫无安宁可言。

  

  【和平的意愿】

  张说同学被姚崇挤兑走以后,在地方上郁闷着,我们先不管他。

  先来看看李业,这个曾经被姚崇说成是和张说来往的皇子。

  李业,原名李隆业,避李隆基的讳改名。可见,他也是旦哥生的,李隆基是三郎,他是四郎。

  李隆基没有把姚崇的话真正放在心上,他和诸王的关系,在历史上可谓鼎鼎有名。当年,大郎李成器让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刚刚即位的时候,常常和这几个兄弟同寝。当然,三郎同学最开始让人做了个超大号的被子,晚上睡觉在一起谈天,是为了增进兄弟们的感情。

  

  每天早上,李隆基的哥哥、弟弟,都会在侧门看望李隆基。

  不办公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喝个酒,豆哥鸡,打个球,或者骑马到近郊打猎。据史书记载,宫中的中使同志(多是太监构成的,负责传话,声音很尖锐的那种)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就是为了传李隆基的话。譬如三哥说:“今天我们去打猎,午时在朱雀门前集合。”第一个太监就高声喊:“皇上有旨,今天我们去打猎,午时在朱雀门前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