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官场就是江湖

西葫芦炒鸡 著    2744 字     发布

    卢植步步紧逼,张角只好退到广宗(河北威县)。现在,他还不用太悲观,他有10多万人不说,还有外援——弟弟张宝在下曲阳活动,手下也有10多万人,大家成犄角之势,可以互相策应。

  看来要打攻坚战了。

  卢植也没闲着,忙着挖壕沟、制作云梯等准备攻城。

  攻下广宗,自己将建立不世之功,载入史册!

  有理想,有追求,好好努力吧。

  这时候,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前线慰问视察,而卢植的名将之梦就是从那一刻宣布结束的。皇帝派来的人,就相当于后世的钦差大臣。在电影电视里,挂这种头衔的人,走路时都是望着天花板的,牛气无比。

  东汉的宦官之所以名声大噪,彪炳史册,那是因为他们似乎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国家繁荣,他们可以把它弄萧条;国家萧条时,他们可以把它灭亡。

  个个都是极品,都不是省油的灯。

  左丰自然也不例外。

  对付极品唯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曲意奉承。按官场通行潜规则,领导视察,自然要是一边嚼着大鱼大肉一边听汇报工作,总之,光在精神上靠拢是不够的,后勤工作一定要搞好,当然,还必须来点实惠的,比如金银珠宝土特产什么的。总之,要让钦差大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一套完整的接待工作才算完成。要知道人家从大老远的京城风尘仆仆地赶来,也是很辛苦的。

  官场就是江湖,江湖规矩千万不可坏,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可卢植同志明显不上道,他满脑子就一根筋,根本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的概念,别说是吃大鱼大肉、生猛海鲜,能上工作餐都不错了。

  至于送礼,更别提了,想金银珠宝?做梦吧你,萝卜我也不想送一个给你。

  什么钦差不钦差的,芹菜还差不多,公事公办都不错了。

  也不能全怪卢植同志吝啬,毕竟非常时期(作战),卢植同志实在是手紧: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

  老子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东西送你?凭什么送礼!

  左丰同志此行,高兴而来,失望而归,两手空空,实在悲痛。

  接下来就是卢植的受难时间。

  左丰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他回到皇帝身边,打了个小报告:广宗的反贼没几个,可卢植成天除了躲在营帐里吃好喝好外,就是出工不出力,是不是要等待上天来收拾反贼啊(以待天诛)。

  报忧不报喜,就想报复你这个铁公鸡一下。

  小报告虽然小,威力无穷。

  皇帝大人也跟着悲痛了一把。

  张角闹腾得厉害,老子连觉都睡不好,你还敢消极怠工,这还了得!你以为老子是好糊弄的啊?

  皇帝很悲痛,后果很严重。

  很快卢植被解除职务,押解回京,差一点脑袋搬家(减死一等)。最后如不是皇甫嵩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他只有把牢底坐穿了。由此可见,搞好和钦差大人的感情交流是多么重要。

  文人胆小怕事,放不开,那就派一个粗人上。

  灵帝很快派出一个胆大的——东中郎将董卓。

  董卓,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体都知道他是一个集野心家、阴谋家、变态狂外加大色狼多种桂冠于一身的大坏蛋,而且才能平庸(不会打仗),为人狂妄,可我要告诉你,那不是历史的真相,历史上的董卓是一个猛人,不光会玩阴谋,也很会打仗,是个地地道道的猛将。

  

  

  

  

  

  

  董卓,字仲颖,出身于陇西临洮(今陕西岷县)的一个豪强之家。岷县属于凉州,是一个特殊地区。地处边远,汉人、羌人、胡人多民族杂居,也是治安热点地区。那儿的民风总体上是非常剽悍的,加上凉州土地贫瘠,条件艰苦,耕种技术落后,因此,地里也没啥土特产。像其它地方那种男子耕田,女子织布的情形是很难见到的。

  不干农活干什么?

  操练武艺,准备打仗。

  不是开玩笑,作为治安热点地区,学点武艺,可以强身健体、正当防卫不说,还可以挣钱来养家糊口——因为东汉实际上是实行的募兵制,当兵是一种职业,打仗是一种工作,上班就有钱拿。

  董卓自小生活在这种地方,有人据此认为他是混血儿,是不是杂种不好说,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和胡人有几分相似倒是真的(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和其他胡人相比,董卓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他识文断字,在贫穷的边远地区,也算是个文化人。他身材魁梧,是个大力士,还通晓武艺,骑上骏马,能带着两鞋弓箭,左右开弓,功夫实在了得。

  有本事,外加有脾气,因此,无论汉人还是胡人大家都怕他。

  慢慢的,董卓在当地混出了名气,逐渐成了当地风云人物。

  董卓是很机灵的,羌人不招惹董卓,但他却主动访问羌人部落首领,目的很单纯——和他们交朋友。羌人豪帅也不傻,他们也积极回访董卓,人家也不是打空手白来,而是牵牛赶羊地来。

  董卓虽然为人凶悍,但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豪爽大方,凡是来客,必然宰牛杀羊,好酒好肉地款待,大家在酒席上共叙友谊,把酒言欢。

  时间一久,大家觉得董卓这个人不光够义气,而且很有点本事,因此对他既畏惧又感激,都乐意听他调遣。他热情待人,人家也给予他丰厚的回报,甚至还有人牵着一千多头牛羊来送给他。

  此时的董卓,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他不光网罗羌人,还对本地零散势力进行兼并重组,作为自己日后起家的本钱。

  家庭出身好,再加上他特别能混,很快,他在本地的名气愈发大起来。

  人怕出名猪怕壮,政府正为本地日益恶化的治安形势头痛呢,看本地出了这么个优秀人才,自然不能让他闲置报废。而能镇住那些流氓强盗的,也只有他这号猛人了。

  州郡政府开始请他出来做一些剿匪捕盗这类的工作,他本人也不负领导期望,展现出自己的才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大概是167年,董卓因为家庭出身好而当上了一名特种兵——“羽林郎”。所谓的羽林郎,隶属于大名鼎鼎的羽林军。汉朝的羽林军,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军,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是皇帝的两大警卫主力部队(另一支是虎贲营)。

  东汉的羽林军一般维持在二千人规模,其中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这样看来,羽林郎可以算是皇帝的贴身警卫了,比羽林骑更吃香。

  羽林军作为皇帝的警卫部队,是职业兵、贵族兵,待遇优厚,因此,士兵挑选标准也极其严格,具体说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挑选人才:

  一: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就是说选军烈士的家属,称为羽林孤儿,政治靠得住。

  二:选自征战有功者,即所谓的军事过硬。

  三:挑选来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家子,主要是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的武林高手。所谓的良家子,即良民子弟,也就是家庭出身要好。像现在很吃香的生意人、有红包拿的大夫、工匠啊什么的那时都是下等人,想混进宫来当兵保卫皇帝那是没戏的。一句话,英雄也是要问出路滴。

  以上三点归纳起来就是:政治上特别过硬、军事素质特别过硬、家庭出身特别过硬。

  想当羽林军不容易啊。

  董卓的父亲担任过纶氏县的县尉,董卓本人也担任过凉州的州郡公务员,属于又红又专一类的人物,他不当选谁当选?

  于是,董卓由边远之地的凉州来到京师洛阳。

  时来运转了。

  董卓这个人的交际能力是很强的,在京师他碰到了伯乐——名将张奂,张奂是他的老乡,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当即推荐他到自己军中担任司马(参谋),到边疆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