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极高的人气

西葫芦炒鸡 著    2717 字     发布

因为那时的凉州比较很不安宁,具体说就是羌乱。

  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临了。

  羌族部落在光武帝同志解放陇西时,一分为二。西羌留青海,东羌迁入关中,受护羌校尉领导。但由于东汉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不但没有什么优惠的民族政策,反而不断地压榨,导致羌族人不断地反叛。

  而面对羌人的反抗,东汉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镇压。

  以前的董卓只是参与剿匪捕盗一类的治安清剿行动,这次可是大规模的军事平叛行动,董卓,你行吗?

  董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永康元年(167),几支羌人队伍大举入侵关中地区,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前往作战。二人不负众望,结果如下“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

  董卓同志长期驻扎边疆,经历了大小一百余战,为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才朝廷当然得表示表示了。

  作战胜利后,董卓升为郎中,还获得九千匹缣的奖品,可别小看这缣,它是双丝的细绢,在汉朝还可以当钱用的,实在很珍贵。董卓同志仍然很仗义,把朝廷的犒赏全部分给士兵,他的说法是,功劳虽然是记在我的名下,但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啊(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如此豪爽,自然为他赢得了极高的人气。

  

  战事结束后,他先后任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这些职务虽然都是地方官,但都有实权,而且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在自己地盘里随便怎么闹腾都没人管你,活得像土皇帝一样,实在很潇洒。

  其实董卓除了外表粗犷一点以外,他内心一点都不粗,可以说他是粗中有细很有心计的人。那些年,朝廷里党人和宦官忙于斗争,他这个党外人士既没有加入战火,也没有在一旁看风景,他也很忙,忙于埋头苦干,一心一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成为了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还是一名的悍将加福将,留给大家的印象极佳。同时政治上也是过硬的,所以皇帝决定把不听招呼的卢植调下去,派董卓上。

  董卓对付张角,他们一个是实干家,会打仗,动手能力强,一个是理论家,会传教,理论基础扎实。

  皇帝大人认为,实干家董卓胜算很大。

  但灵帝忘了一点,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董卓虽然很会打仗,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运气太差,一到战场,还没怎么表现,就被张角打了个稀里哗啦,表现如此不给力,气得皇帝大人鼻子直冒烟。

  

  灵帝是个性急的人,他眼里容得下沙子,却容不下失败。

  董卓还没来得及改过自新,戴罪立功,皇帝的处罚通知很快就下发了:

  免职,抵罪!

  还是派皇甫嵩上吧。

  184年8月初3,灵帝下诏让皇甫嵩负责剿灭张角。

  10月,皇甫嵩终于等到了机会——张角不幸病逝了。

  不少专家说黄巾军是被官军的优势兵力所打败的,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黄巾军兵力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黄巾军之所以败,是败在战斗力上,在官兵素质上技不如人。

  现在回头看看皇甫嵩队伍构成:A: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手下一共3500余人;B:三河骑士,即京师附近的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地的骑兵。外加皇帝曾经拿出西园御马来赏赐大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皇甫嵩的队伍应该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骑兵,手拿刀、剑、矛、戟等先进武器,而农民军大部分是步兵,手里的杀伤性武器是武锄头、镰刀、棍子、棒子等,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武器论是不对的,不谈武器而搞精神胜利法也是不对的。

  骑兵对步兵,就好比是现在的装甲车对步兵一样拥有绝对的优势,横冲直撞就是了。

  武器先进,机动性强,外加将领指挥有方,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不难判断的。

  第二回合的战斗开始了,对广宗的黄巾军而言,也是最后一个回合的战斗。

  在这场事关双方命运的决战中,战况十分惨烈,双方很快呈现出缠斗状态。所谓的缠斗,就是死死缠在一起,苦苦相斗,没有结果就不算完。

  从拂晓到黄昏,没有休息,没有饭吃,差不多一整天都在战斗,谁受得了?

  缠斗,对官兵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他们以骑兵为主,不怕;而对黄巾军而言,是很不利的,因为他们是以步兵为主,这种打法能让人崩溃。你想啊,别说是让你一整天跑来跑去、舞枪弄棒地打仗,就是让你做连续不断地做一天广播体曹尼也觉得累啊。

  张梁的部队溃不成军,包括他本人在内,被杀被俘的竟然有3万人。也难怪你如果被骑兵死死缠住,要想突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无论腿多长跑得有多快,哪怕跑得比罗伯特比刘翔还快也是跑不过战马的。

  还有5万人走投无路,淹死了。

  皇甫嵩接了来的目标是下曲阳(河北晋州)的地公将军张宝。虽然张宝也有10万大军,但双方的交战过程是在无啥可写,那就直接说结果吧:

  11月,张宝也重蹈其兄长的覆辙,10万人全军覆没。

  自此,由张角同志领衔主演的这场武装斗争大戏终于以悲剧性的结尾落幕了。

  不到一年时间就摆平了张角,皇甫嵩很高兴,皇帝也很高兴。

  张角按平了,皇帝大人的伤也好了,按华夏人的习惯,伤好了,疼也就忘了。

  接下来,接下来的工作,是该干啥还干啥!

  以前我说过,汉灵帝刘宏是个千年难遇极品昏君,除了享乐,几乎什么都不会。事实上我说错了,汉灵帝除了,至少还有一门技术特长——理财。

  当然,是为自己理财。

  鉴于这次镇压黄巾军花销太大,国库的开销自不用说,刘宏连私房钱都掏出来了,实在叫他肉疼不已,于是汉灵帝决定,堤内损失堤外补。

  怎么给补法是个问题。

  还是皇帝的“爹妈”点子多,他们抠破头皮终于为儿皇帝想到一个金点子:加田租,一亩地加十钱,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发财就那么简单。

  当然,这是一个馊主意。

  当然,这也必须执行,国家需要,皇帝私人也需要。据资料显示,西汉的全国的土地有5亿7千多万亩地,东汉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应该高于此数,因此,灵帝此举就可轻松入账50多亿钱。

  想钱想疯了。

  更疯狂的还在后头。

  185年的二月,洛阳南宫的云台及乐成门发生了火灾。机会来了,刘宏又亲自下一剂猛药,下诏征用天下的奇花异草,怪石古木,搞灾后重建。

  请全国人民伸出你援助的手,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当然皇帝大人也不是白拿,要付费的。

  既然是皇帝大人发出号召,那就执行吧。

  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经过层层分解,实行目标责任制,落实到广大州郡父母官的头上。

  但他们千辛万苦地把东西运到京城时,才发现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原来,负责验货的质检员是黄门常侍(也是宦官),这些人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极其负责,对质量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凡是地方上送上门的东西,基本会都判为不合格产品,既然是等外品,那就按等外品的价,打一折出售,不够之处,要么自己跑腿回老家重新采购,要么花高价把这些等外品又重新买回去。

  强买强卖,不卖还不行,皇宫禁地,不兴公平交易,也没人维护市场经营次序。

  所谓权力在我手里,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父母官被人妖当猴子耍了,问题是被人耍了你也毫无办法。

  事实上,直到最后,传说中的皇宫还是烂尾楼一座。

  看来还是搞工程来钱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