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与腐败抗争

西葫芦炒鸡 著    2715 字     发布

  这年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知道傍大款啊(袁绍实力强、名气大),对于赵云另类的举动,公孙瓒搞不懂了。

  真的搞不懂了。

  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赵云:“我听说你们冀州的人都乐意听袁绍的,为啥你知道迷途知返,要来投奔我啊(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赵云回答很实诚:“天下大乱,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也搞不懂谁是真正的主人(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我们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贤明的主人,谁好我们就跟谁。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把公孙瓒比作心目中的太阳明主,公孙瓒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但高兴归高兴,他没有把关怀的阳光照耀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也没有算重用这个年轻人,因为赵云并不是他特别喜欢的类型。

  公孙瓒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他喜欢的是油腔滑调的地痞流氓、古惑仔。

  而真正的实力派他却敬而远之。

  其实公孙瓒的眼光一直是有问题的,赵云他不能用,刘备他不能用,却和一帮地痞流氓称兄道弟,最后不输得精光才怪。

  这一年,刘备来投奔公孙瓒,两人同在田楷手下做事,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刘备对赵云非常热情,就像老大哥一样关照。赵云为刘备主持骑兵业务,慢慢地,觉得刘备是一位宽厚仁慈的老大哥,可比那个鼠目寸光的老板公孙瓒强多了,便有心追随。

  但刘备此时也是公孙瓒手下的打工仔,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虽说在这个黑吃黑的年代,挖人墙角是司空见惯,但刘备实在不好意思对老同学下手。

  跟不了刘备,长期在鼠目寸光的公孙瓒手下打工,赵云始终觉得窝囊,他开始寻找机会离开。

  不久,赵云兄长病亡,赵云乘机请假回家。

  只有刘备知道他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心里倍感惋惜。赵云对刘备承诺:

  总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是的,总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

  

  

  

 中平元年(184年)对于黄巾军而言,的确是流年不利。生意还没开张,就走漏了消息,结果潜伏多时的卧底也被拔掉了,起义也成了早产儿。连夜举事取得了梦幻开局,却碰到了皇甫嵩、朱儁两个猛人,于是,短短半年不到,颍川的波才没才了,南阳的张曼成也没成了。

  人数占优、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人翻盘,三路人马损失两路,难怪不得有人说,黄巾军是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队伍中,战斗力最差劲的。

  此言不虚。

  只剩下冀州的张角兄弟了,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虽然他们三兄弟是整个义军中规模最大的,其实带头大哥的日子一点都也不好过。

  朝廷首先派出卢植和他们作战。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出道以前就很有名,但他的名气却不是因为打仗,而是因为学问。

  卢植,字子干,生于公元139年,涿郡涿县(现在的河北涿县)人,和刘备是老乡。年轻时拜当时的儒学大家马融为师。马融是不仅是经学泰斗,家庭背景也特别深厚——外戚。

  马融作为一代宗师,门徒很多,常常达千人的规模。他也不可能一一耳提面命,因此,他采用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考察自己的学生:前边教学,后面却安排美女翩翩起舞,寓教于乐,搞趣味教学。结果,有许多学生被这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所吸引,把持不住,思想开小差,根本不知道老师的教学内容为何物,这样这样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学生自然是不可能受老师喜欢的。而马融就从中明辨学生优劣,禁得住美女考验的,重点培养。

  卢植是众多学子中最特殊的一个,该生虽然没有接受什么先进性教育,可却是新时代的柳下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回答问题,心无旁骛,目不斜视。对美女婀娜舞姿,硬是咬紧牙关连看都不看一眼(未尝转眄),权当美女不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现在的三好学生还三好学生。

  这年月,是男人都好色,要找对女色毫不动心的人物,真比大熊猫还稀少啊!大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把他叫到一边(入其室者)开小灶,单独培养。

  名师出高徒,有老师的悉心栽培,卢植同学想不进步都难,最后自己也光荣地成为儒学大家。卢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正的学问家是如何炼成的:经得住考验、奈得住寂寞。

  卢植是个好学生,但也是很有个性的,当初大将军窦武拥戴刘宏继位,顺便为自己谋了点私,封了个闻喜侯的爵位,文武百官都表示理解。

  公私兼顾,可以理解。

  可卢植就偏不理解。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了解,他还上书,连讽带刺,把大将军挖苦了一番。

  总体上看,卢植这个人学问好、品德好,是没啥缺点的,照现在的标准,荣誉称号都不知会得多少个,但在万恶的旧社会,这绝不是什么优点,相反还可能是为他带来麻烦的缺点。

  大将军掌握军权,是仅次于皇帝的二号人物,如果碰巧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大将军就是一号人物,有时比皇帝活得还风光。

  而窦武拥戴刘宏时,就那么巧,刘宏恰恰是十二三岁的小学生,小鬼当家,那是电影。

  而这是现实,是政治,没有雷同,没有巧合。

  你说窦武牛不牛?

  鸡蛋碰石头,这就太自不量力了,要知道那时候的卢植不过区区一个平头百姓而已!

  读到这里,网友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平头百姓怎么会上书呢?

  在大家印象中封建社会总是专制无比,万恶无比。上书讨论国家大事是朝廷大臣的本职工作,百姓连发言权都没有,遑论是上书献言献策了。一句话,你一个平头百姓怎么有资格上书呢?

  我要告诉你,这是误解。老祖宗虽然落后一点,封建一点,专制一点,但绝不是书本上宣传的那样一团漆黑,一团糟。老祖宗也主张发扬民主,也鼓励言论自由,只要你不辱骂皇帝,不呼喊推翻政府之类的反动口号,不贴反动标语,不说儿童不宜的敏感词语,一般上书参政议政,持一点不同政见,都没事儿。皇帝大人胸怀天下,难道还包容不下你们几个异己分子?

  汉朝成立时,汉高祖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广开言路,还特意规定凡是老百姓有心里话要说的,有合理化建议要提的,可以直接上书皇帝。如果一不小心奉献出一个金点子让龙颜大悦,说不定还有意外惊喜——拜官授爵,录取当公务员。

  为鼓励大家踊跃地献言献策、参政议政,皇帝还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及配套措施,比方规定凡是老百姓要上访的,全部坐专车(公家的车马)接到京师,连车票钱都不用花。到了中央也不用担心坐冷板凳,无人理睬,那时虽然没有信访局,却早就有专人(卫尉手下的公车令)负责接待,一站式服务,绝不用担心上访遭遇推诿扯皮,十天半月无人理睬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虽然民主集中后权力都捏在皇帝手里,自己的意见也不一定被采纳,但普通小老百姓能有机会近距离地向皇帝大人倾诉心声,咱们大汉子民真的很幸福。

  老祖宗赋予的民主权利,为什么不好好用用?所以,平头百姓卢植直接上书畅所欲言了。

  好在大将军虽然不是皇帝,却也胸怀天下,大人大量,没和他一般见识。

  虽然上书没什么用,但卢植却出了一次风头。

  这次,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朝廷派他以北中郎将的名义带几万人,去啃最硬的骨头。

  遇上硬通货了。

  张角这位平时无所不能的天公将军一下子现出原形,连战连败。要知道,从人数上讲,黄巾军是占有绝对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