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堕落

西葫芦炒鸡 著    2600 字     发布

但有的人,在入官以前,就已经成为了细针,裴光庭同志这种无私的做法,直接导致我们的一位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多奋斗了十几年。

  不要嗟叹,不要埋怨。

  他现在还不能出场。

  

  【王毛仲】

  李隆基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裴光庭的,觉得他办事踏实。

  开府仪同三司、内外闲厩监牧都使霍国公王毛仲比裴光庭更加受宠,因此骄傲无比,盛气凌人,李隆基尽量容忍他。王毛仲精通好几种语言(最起码有汉语和高丽语),与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左监门将军唐地文、左武卫将军李守德、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亲善。这几人仗着王毛仲受宠,时常干些犯法的勾当。

  但王毛仲并不满意。

  

  王毛仲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他战功赫赫,为何求一个兵部尚书,李隆基都不肯给他。李隆基也很不满意,他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他已经给了王毛仲足够多的荣耀,为何只一个兵部尚书不给他,他就在自己面前表现出那么大的不满,那样旷日持久的不满。李隆基生气了,他开始思考高力士说过的话。

  高力士曾经说过,王毛仲荣宠过盛,小心他闹事。

  李隆基根本没当回事儿,一如既往地对王毛仲好,但王毛仲并不领情,如今,一旦有请求不能满足他,他就露出这样的面部表情……

  

  其实,宦官(也就是太监)高力士、杨思勖也都很受宠,但比起王毛仲,可真是差远了。王毛仲同志根本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战功赫赫的朝廷重臣,在他面前,就跟空气一样。朝廷三品以下的官员,在他面前,那就是狗奴才思密达。曾经有很多次,一些官位较小的官员跟王毛仲说话,稍微有点儿不合他老人家的意,他就拳脚相加,掌嘴、咒骂。

  高力士、杨思勖,虽是李隆基的宠爱,但也绝不敢在王毛仲面前造次。

  有一天,王毛仲的媳妇儿生孩子了,满三天,李隆基让高力士去王毛仲家赐酒馔、金帛,示以恩宠,以前的不满也就一笔勾销了。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履行完自己的任务,回到了李隆基面前回复。

  

  “毛仲高兴没?”

  “毛仲抱着他襁褓中的婴儿给臣看,说,我这孩子还不得赐个三品大员啊!”

  ……

  !

  

  李隆基大怒:“当年杀韦氏,此贼心持两端,朕不想提这事儿,今日还敢因一个婴儿恨我!”

  高力士知道时机成熟:“北门的奴才,官位太高,气焰太盛,他们联合起来,都是一心的,不早日除去,必生大患!”

  “此事如泄露,恐怕要生变故。”

  “贬毛仲去外地,其余同党分别到别处去,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后头的事,还不都是陛下说了算!”

  李隆基终于下定了决心。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正月,李隆基下制,详细论述了王毛仲对自己不忠,对自己心怀不满的事实,将其贬为瀼州(广西上思)别驾,至于葛福顺、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广济等人,分别贬称地方参军,其余连坐者多达几十人,都是平日里跟王毛仲走得亲近的。王毛仲的死期到了,他不能继续活下去。

  走到永州(湖南永州)的时候,一匹快马追上,赐死。

  王毛仲就这样死了,先前晕头转向的荣宠,如今啥也不是。那些先前巴结王毛仲的官员,多数并没有受到牵连,他们不会醒悟,他们把矛头转向了高力士,下一个即将受到恩宠的人。

  

  高力士是个好人。

  高力士权倾朝野,但他小心翼翼地辅佐皇帝。高力士重复着王毛仲的恩宠,那些善于奉承的官员开始拍他的马匹,门前车马不绝。高力士的母亲去世,有的官员就跑到人家坟前哭,比死了亲娘还动容。

  有人说,这就是唐朝太监雄起的根源。

  

  宇文融和张说的矛盾没有了。

  因为早在开元十八年腊月的时候,张说就死了。

  李隆基很伤心,难过了很久。但张说一死,学士们刊定五礼就没有主持人了。李隆基决定让中书令萧嵩接替张说的工作,河西节度的事情,经过萧嵩屡次推荐,由牛仙客接任。那年头,据说自从封禅泰山后,天下连年丰收,创下了历史记录,开元盛世也基本具备了所有条件,唯有一个条件不具备。

  李隆基堕落了。

  悲催岭南张九龄

  

  

  

  李隆基被宇文融、王毛仲这么一吓,又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痛定思痛,他决心继续努力一把,不给祖上丢人。

  上苍给足了李隆基面子,先让侍中裴光庭薨了。

  裴光庭是个勤奋工作的人,他的死,李隆基并不高兴,但对朝廷来说,实则有百利而无一害。关于裴光庭的谥号问题,朝廷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的。裴光庭铨选失准,天下烂人纷纷窃喜,天下才子纷纷扼腕,太常博士孙琬建议:“裴光庭铨选论资排辈,失去劝奖之道,请给他谥号‘克’。”

  

  爱民在刑曰克。

  意思就是说,爱民如子,依法办事的人,死后可以谥号为“克”。可见,众人对裴光庭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要说起功劳,他的确是没多少。那些更好听的字眼儿,是不能给裴光庭用的。李隆基个人比较为难,裴光庭的儿子不同意“克”这样的谥号,诉讼一番,李隆基决定,把裴光庭谥曰“忠献”,表彰他忠心耿耿,肯为国家奉献青春。

  许多人认为,裴光庭带坏了朝廷。

  

  眼下,着急要紧的事情,就是废除裴光庭的政策。

  废除他的政策,就一定要先找个顶替他工作的人。李隆基召来萧嵩,让他推荐良材。萧嵩先抒发了一下个人感情,然后又开诚布公地对右散骑常侍王丘进行了口头表扬,他认为,吏部的工作一定要由他这样的好人来做。

  王丘,萧嵩的好友。

  王丘并不喜欢因为私情而得到提拔,听说萧嵩同志推荐自己后,他立刻跑到萧嵩面前推荐别人。王丘推荐的是右丞韩休,一个经常躲在别人后头不说话的人。韩休和王丘是一类人,同安现状,专心搞好自己的工作是他的头等大事,至于晋升,跟韩休没有一毛钱关系。韩休品行方正,当右丞的时候,也是个挺好说话的人。

  萧嵩在李隆基面前夸赞了他。

  

  几日后,李隆基以韩休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萧嵩和王丘关系好,王丘和韩休关系好,但萧嵩和韩休,关系实属一般。萧嵩之所以能引荐韩休,主要原因在于,在萧嵩眼里,韩休比较容易说话,以后想要制住他也是一件比较轻松愉快的事情。一开始,韩休的确按照萧嵩的理想状态工作者,大家不疼不痒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你提意见,我欣然接受。

  这就是韩休。

  但仅仅过了几天,萧嵩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所有人都对韩休这个不怒而威的新人充满了敬意和害怕,连皇帝也不例外。以后萧嵩发现,一旦自己做的决策不太符合规范,韩休肯定跳出来指责,从来不肯让步,他刚正不阿的品行让自己很难看。萧嵩怕了,他开始讨厌韩休,中书省的最高长官,竟然会因为这样一个小子处处受制,怎么会不让人恼怒?

  不过,萧嵩还是忍了。

  讨厌归讨厌,他干不过韩休。

  

  韩休就是韩休,在裴光庭的位置上,他不务正业,屡屡给李隆基上谏。李隆基喜欢在后苑游玩,也喜欢开宴会,每回有小小差错和过分的地方,他都得四顾一下,看看韩休同志有没有来。他问左右:“韩休知道咱在这儿吃饭不?”左右说不知道,李隆基就长舒一口气,战战兢兢地吃上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