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恐惧

西葫芦炒鸡 著    2700 字     发布

  于是,十常侍们收敛起恐惧之心,拿起了武器,磨刀霍霍,只等待何进进宫就发难。

  东汉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入长乐宫请求太后何妹妹同意他尽数诛杀诸位宦官,清除朝中的痼疾。

  等到何进从长乐宫出来,十常侍便假称太后有诏召大将军入宫议事。

  这时的何进,脑袋像进了水一般,听了这漏洞百出的话,便又屁颠屁颠的再次返回宫中。

  十常侍这么一个破绽百出的计谋,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看穿的。在这么关紧敏感时期,你何进还正在叫外兵入京拿大刀砍人家的头,现在他们来叫你进宫你没有一点警惕性?

  何进被十常侍骗进宫来,等待何进的,是磨亮的明晃晃的大刀!

  何大将军,你不要怪我们心狠手辣,我们是被你逼的,今日就是有你没我的时候了!

  于是十常侍一边大骂一边亮出大刀。

  这时何大将军慌了,想夺门逃走。

  一切都已经迟了!何进绝望地发现宫门已经被紧紧关闭了!

  对不起啊,何大将军,请坐下,不要做无用之功了!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何进于嘉德殿前。

  宦官们关上门砍了何进的头,又赶紧进行了一次人事变动,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附,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十常侍让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京师重要职务。

  国家人事主管尚书得到十常侍的诏板,怀疑有假,说:“请何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十常侍便割下何进的脑袋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被我们杀掉了。”

  反了!不入流的官宦竟敢杀掉大汉堂堂的正国级干部何大将军,这还了得!

  于是何进部下袁绍等人在宫外听到何大将军被害,怒气冲天,借此机会带兵入宫诛阉。

  一切都疯狂了!

  皇宫里,哭天喊地,火光冲天。雄伟尊贵的大汉皇城,淹没在火海的吞噬之中。

  十常侍看见情况不妙,马上挟持着何太后、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以及一些朝中的官员,向北宫方向逃跑。

  这一集宫斗剧达到了高潮阶段,深宫里血影飘飞,血腥的味道弥漫着整个皇宫。

  何进部将吴匡等人埋怨何苗不与哥哥何进同心诛灭宦官,并且又怀疑他与宦官同谋杀害何大将军,便攻杀何苗于朱雀阙下,弃其尸于苑中。

  这一刻,大汉皇宫成了人间的地狱。

  只要是宦官,杀无赦!

  袁绍等人关闭了北宫门,大开杀戒,派兵逮捕了皇宫中全部的宦官,甚至还有一些男人因为没有胡须而被误杀,吓得赶紧脱下裤子给士兵们验明正身才得免于死难。

  这场宫斗,在皇宫里共杀了两千多人!威严的皇宫成了人间的屠宰场,京师里所有的宦官全部被杀光。

  十常侍挟持着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等人来到黄河的渡口小平津时,已经是三更半夜了,而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也赶到了黄河岸边。

  这一刻,夜风萧冷,剑影浮动,宦官们身体不由自己地打着冷颤,死亡的恐惧袭上了十常侍的脑海。

  闵贡骂道:你们统统去死吧,祸国殃民还装可怜!手起剑落,宦官人头落地,挥剑连斩数人。

  宦官张让等人并没有修炼过《葵花宝典》里的武功,也没有学过什么武功绝学,自然身无绝技。面对着砍过来的利剑,自然吓得要命——就是要他们的命啊。

  十常侍们张让他们看见大势已去,终难逃一死,都纷纷跳河自尽。

  至此,不仅宦官集团十常侍全部死光,而且皇宫里全部的宦官也死光了。

  东汉最后一个有权势的宦官集团被铲除,而东汉帝国也从此走向了战乱。

  这一部宫斗剧,无论是对宦官集团十常侍来说,还是对于外戚何氏来说,都没有赢家。

  但是由于大将军何进召外地各方豪杰猛将来京都诛阉,终于让东汉帝国走入了死胡同,等于给整个没落的帝国挖了一个墓坑,何进也成为了东汉王朝的挖墓人。

  曹操后来用十个字评价何进极为恰当,这就是两句诗句——“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猴子虽穿衣戴帽可它究竟不是真人,(他)智小而想图谋大事。曹操讽刺何进真是徒有其表,名不副其实。

  由此可看,权力和能力的协调也是一门学问。倘若只有权力而没有能力的话,也是干不成大事的。

  何进的失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中央再也没有实力掌控地方了。

  这一刻,正有一个如狼似虎的野心军阀正在马不停蹄的向京师赶来,汉末分裂的一个罪魁祸首正要登上历史的最高舞台。

曹嵩先生出手就一掷千金,如此阔绰,连见多识广的皇帝也被这败家子气派所震惊,震惊之余是感动。

  原本卖价一块钱的土豆,居然有人向你问,十元,卖不卖?就是你也得感动啊。

  这年月,如此稀缺的大傻冒,就是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啊!

  但有个小小的程序性问题,原来的太尉位置上有人——崔烈。

  而且人家的官位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也是给真金白银买的,只不过出手寒碜了点——500万钱,皇帝让了他一个五折优惠的友情价,先当司徒,表现好,提升当太尉。

  由于曹嵩同志对名次的感情实在太深,他使劲儿往里砸钱,当然不可能要二流货,自然是非太尉不要。

  要把人家活生生地挤下去,多不好意思啊。

  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讲,曹嵩同志显然更有诚意。

  曹嵩是古今第一官迷,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皇帝是古今第一财迷,在这方面,两人是不缺共同语言的。

  竞争上岗,能者多劳,管他崔烈还是崔狗,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

  皇帝决定按经济规律办事。

  笑纳了,成交!

  在中平四年(187)十一月,曹嵩同志斥巨资,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太尉。

  皇帝致富了,自己也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官瘾,双方实现了合作双赢。

  事实上,他只过了一把瘾。

  因为到第二年的四月,曹嵩同志就不幸下课了,满打满算,他在职时间不过半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亿钱,高消费半年,又被皇帝耍了。

  也别怪皇帝不仗义,东汉的三公原本就最难当,尤其是灵帝同志,典型的认钱不认人的主儿,在他眼中,各级官位,管他是县令还是三公,都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放着这么一大笔资源不好好开发利用,那是大傻帽。

  卖!

  买完了,怎么办?

  把人撤了,空出位置接着拍卖!

  一个空头总理的印把子就可以在市场上卖天价,而且勤洗勤换,操作简便,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干是傻蛋。

  再说,那时也没有消费者协会帮助打假维权,皇帝大人的霸王条款,你不服不行。

  不好意思,市场竞争激烈,只好委屈你了,曹嵩同志。

  当了一个冤大头,似乎亏大了。

  也未必,因为失去的东西他会拼命地赚回来,一向精明得脑袋冒烟儿的曹嵩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呢。投资那么大,绝对不是为了献爱心,为了炫富、为了好玩,失去的东西他会施展吸金大法加倍捞回来的。

  事实也是如此。

  至于具体他施展了何种法术又如何捞钱的,史书上没说,我们也不不能瞎猜,我们只知道后来他被陶谦派人干掉时,随身财宝都装满了百多车!这就是他这多年辛勤劳动的最终成果,你说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除了赚钱,还有一样东西,比金钱还值价。

  那就是儿子曹操的前途。

  曹操小时候非常机警聪明,是个小顽童,但他却不把这种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而是很厌学,成天吊儿郎当的,东游西荡,而且不服管,给患上多动症差不多,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个典型的问题孩子。长大一点,这些坏毛病也没多大的改观,为人有时也很讲义气,和一般的街头小混混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