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不得好死

西葫芦炒鸡 著    2683 字     发布

长孙无忌的话,亲舅舅的话,李治都不听了,他还能听谁的话?

  武昭仪的。

  武昭仪要把褚遂良剖心挖肝,李治也没意见。

  此时,一个小官站了出来。

  噤若寒蝉的众人一看,才知道,是当初反对立武声浪最高的韩瑗。韩瑗上前一步,他着急,国将不国,凡是有点儿良心的人都会着急。很明显,韩瑗的良心太大了。韩瑗落泪死谏,李治不从。明日,再谏,几度悲痛致死,李治让人把他给叉了出去。韩瑗不退缩,再上谏说:“普通夫妇结婚还都要好好选择,更何况是天子!皇后母仪万国,善良端庄。所以,嫫母能辅佐黄帝,妲己可倾颓殷商,《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不是故事,今天已是现实,臣每览古人之事,时常叹息。帝王作而不法,子孙何以观之!希望陛下谨慎,不要为后人所笑!使臣有益于国,就算杀掉臣,臣也心甘情愿!”

  李治不悦,将上书扔掉。

  刚扔掉,又来一封。

  这封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好媳妇兴国,烂娘们儿祸国。

  署名:来济。

  李治不悦,将上书扔掉。

  他日,李绩入见。李治终于找到了个老实人,上来就问:“朕想要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偏说不行。既然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事儿就这么完了?……”言外之意,您是司空,功臣元老,您说说废王立武这事儿能不能就这么算了。李绩一直以来都非常聪明,在所有的政治格斗中(包括李密杀翟让、李绩归唐朝、李绩归窦建德、玄武门之变等),他永远能保护好自己,又不失成为人们喜爱的人物。

  他是怎么做到的?

  无非就是交朋友靠仗义,为国家立功劳,对皇上有赤胆,对政变不敏感。

  这就是全部。

  有些事情,还是不参与为妙。因为明知道改变不了的事情,硬要去抵抗,吃亏的总是全族人。这次,李绩还是不参与。李治要问,他就说自己感冒了,要回家睡觉。李治逼问,他就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儿,何必问我们这些外人?”(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句话,让李治高兴极了。

  司空的意思是说……

  李绩不说话,李治呵呵一笑,终于拍板儿决定了。

  一拍板儿,就有一人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么一番恶心人的话:

  乡下老头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换个媳妇,现在皇上想要换媳妇,你们这些人别他妈多管闲事儿妄生异议了!(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发布这个言论的人,正是许敬宗。

  武昭仪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嚷嚷着要让文武百官都听听这么富有哲理的话语。是的,乡下老头有钱了还能换媳妇,堂堂天子怎么就不能改立皇后呢!这是人家的家务事儿,外人瞎掺和啥?这样看来,李绩不想说立武好,怕脏了自己的嘴,但逃避被杀的一句话,却被李治和武昭仪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变成了朝中立武派的共识。

  感谢李绩。

  其实,最该谢谢许敬宗。

  几天后,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

  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下诏:

  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王皇后、萧淑妃预谋毒害我,把她们废为庶人,母亲和兄弟都除名,流放岭南)

  诏书刚下,许敬宗就上奏:

  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王皇后父亲)告身尚存,使逆乱馀孽犹得为荫,并请除削。(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封荫下的子孙还有的做官呢,臣恳请把他们全部革职查办!)

  六天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李治下诏说:“……”(此处省略浮华字眼儿一百字)简单概括来讲,李治的诏书意思就是:武氏因为受先帝慈爱,才能与我走到一起,我时常感慨,这会不会就是先帝赐予我的礼物呢!于是,立武昭仪为武皇后,武皇后大喜,欢天喜地。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没想到这么快!

  此时,武则天已经三十二岁了。

  大赦天下那天,武皇后就上了一份奏表说:“陛下以前想要立臣妾为宸妃,韩瑗、来济廷争面折,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他们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臣妾请求给他们褒奖。”李治感动,非常感动,他感动得要死。他非让韩瑗、来济这俩不知好歹的大臣知道武媚娘的好,这么好的女子,你们怎么就她不好呢!

  于是,等上朝的时候,他就把武皇后的奏表拿给韩瑗、来济看。韩瑗、来济本来就知道武昭仪成了武皇后会想办法弄他们,现在,竟然替他们求情。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因为他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更加惶遽,屡次请求辞官,李治不许。李治被骗了,武皇后故意给韩瑗、来济下马威才这么干的,在未来,这两人都死在她的手下。

  李治幸福死了,幸福得几乎昏厥。

  十一月初一,命司空李绩赍玺绶(玉玺和绶带)册皇后武氏。

  武珝幸福死了,幸福得几乎昏厥。

  他的幸福,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痛苦之上的。此时,最痛苦的人,是囚禁在别院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王皇后和萧淑妃

  

  皇帝之所以不能随便废掉皇后,原因之一就在于要把废掉的皇后放在什么位置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更棘手的是,王皇后和武昭仪有仇,现在,武昭仪成了武皇后,王皇后的处境十分不乐观。王皇后虽高贵冷艳,也不能为李治生个一儿半女,但毕竟在一个炕头上睡过,对于李治这样的人来说,不挂念是不可能的。萧淑妃虽然泼辣开朗,曾经深得李治的爱护,但毕竟她玩儿不过武皇后,李治曾经喜欢过她,对于李治这样的人来说,不挂念是不可能的。

  既然挂念,最好就去看看。

  于是,李治来到了别院。别院,同属主人大院中的偏院,可以相距很近,如耳房一般,也可以相距很远,只要是在皇宫中,哪怕是相隔十万八千里,也可以叫别院。别院在外人看来是偏僻的小院,在王皇后和萧淑妃看来,那就是冷宫。冷宫未必冷,夏天的时候热得难受,没有水可以洗澡;冬天的时候就名副其实,零下一二十度那是常有的事儿。

  此时,正值永徽六年的十一月初(公元656年12月),别院凄凉,人更凄凉。李治时常想起王皇后和萧淑妃,某日,走进别院,他惊呆了。但见别院之内,枯木无叶,寒风萧索,有一用木板钉得死死的小室,小室封闭极严,就像被土黄色的绷带缠绕的木乃伊一样。更令李治吃惊的是,小室没有门,只在墙上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用以送食物和水。(惟窍壁以通食器)

  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就算喂狗,也没有这个喂法的!

  李治有些伤心,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腔调,朝墙上窟窿里喊道:“皇后、淑妃,你们在不在?”忽然,一个悲戚、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妾等犯罪,成了宫婢,怎么还能有尊称呢!?”李治一下听出了这是王皇后的声音,她在哭。停顿了一会儿,冷默默的窟窿中,又传出王皇后的恳求:“至尊若是念及旧情,让臣妾再见日月,就请把这个院子就做回心院罢!”(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

  李治惭愧至极,连连答应,冲着里面喊:“朕这就办,朕这就办!”

  感谢婢女,她们作为武皇后的眼线,第一时间将此事捅给了武皇后。武皇后闻讯大怒,极度崩溃。心想:哼,朕这就办?用不着您大驾,我这就办!于是,令人拆开别院,拉出王皇后和萧淑妃,各用荆条猛抽一百棍,打得两位曾经贵人皮开肉绽,血流一地。这还不够,武皇后是皇后,她要让这两个下贱婢女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