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在所不惜

西葫芦炒鸡 著    2660 字     发布

 世界上没有因为你火星语讲得好,国高考或者SAT就给你增设一门火星语考试项目的道理。李治想把夫人由四个变成五个,第五个专为武昭仪量身打造,美其名曰“宸妃”。宸,北极星。孔子曰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宸妃的名头,仅次于皇后。朕想把武昭仪晋升为武宸妃,大家看好不好?

  之前说过了,众人大汗,曰,不好。

  其中,反对声最高的,当属韩瑗、来济二人。

  韩瑗,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生人,雍州三原人。

  来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生人,扬州江都人。

  来济的父亲,就是来护儿。

  永远正气的来护儿,培养出了永远正气的来济。他们对李治说,自古以来,还真没有人动不动就改制度的,您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生活要改制度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安定改制度呢?都不是。面对这两人,李治无话可说,这么大的朝廷,难道就真的没有我,一个皇帝的支持者么?

  有,当然有。

  中书舍人李义府来了。

  李义府为人奸诈无比,为长孙无忌所恶,左迁壁州(四川通江)司马。当然,这是事务总长长孙无忌拟好的调迁令,已经发到半道儿上了。不知是李义府有心安插耳目,还是当时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调迁令下发后,竟然被他得知。李义府慌了,他找到了与他同事的中书舍人王德俭。

  王德俭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他很镇定地帮助李义府分析道:“皇上想要立武昭仪为后,到现在犹豫不决,那就是怕宰相们有异议。你要是想办法代表大家恳请皇上册立她,很轻松就能转祸为福……”李义府欣然,是日,替王德俭的夜班儿。夜里,李义府行动了。他叩阁上表,说有大事要禀。

  禀吧。

  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怎么了,有话好好说。

  皇上……(悲痛状),臣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为后,以厌兆庶之心!

  意思就是说,臣李义府代表全国人民请求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不管李义府有没有能耐代表全国人民,但既然他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有底气的。李治一听,原本不高兴的他接着大喜,于是亲切召见李义府,与之谈心,谈到最后,很是高兴,赐给他一斗珍珠。当然,李义府这么一叩阁上表,被贬的事儿也就搁浅了。李义府的作为让武昭仪非常感动,看起来,李义府是个非常识趣的人,于是多加照顾,常常派人前去慰问。

  没几日,李义府被超常规晋升为中书侍郎。九月,被长孙无忌打压的许敬宗再次成为焦点。他本被罢免,此时,摇身一变,又变回了原型,继续当他的礼部尚书去了。某日,上完朝,李治留下了四个元老大臣:

  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

昭仪变皇后

  

  在此之前,长孙无忌、褚遂良二人还和一个人有过亲密接触。这个人,就是长安令裴行俭。裴行俭的老爸,就是鼎鼎大名的隋末猛将裴仁基。如果您对裴仁基没有什么概念,那我只能搬出裴元庆来了。是的,裴元庆的老爸,就是裴仁基。《说唐》、《兴唐传》等书中,裴元庆便是那隋唐第三条好汉,也是隋唐八大锤中的银锤将。

  裴元庆的原型,是裴行俨。

  裴行俨的兄弟,是裴行俭。

  不是小说,是正史,照例名门之后,有一腔忠肝义胆。裴行俭是文人,但也是大将,威风绝不亚于裴元庆。可以这么说,如果裴行俭不是裴仁基之子,让他从千军万马之中一步步打出来,其未来之地位也不会亚于薛仁贵。但此时(公元655年),三十六岁的裴行俭正在遭遇着他前所未有的困惑。

  他是文人,是武将,满腹的是国家的是非荣辱,全部关心自己。作为长安市市长,裴行俭跟中央政府还真直接说不上话。但是,说不上话也得说,因为他知道武昭仪是个什么人。这些年来,武昭仪所办的事情他全都了然于心,如果让这个女人得逞,她,便是下一个吕后!国家的灾难,必然由此人生起。

  裴市长找到了宰相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结成稳固阵营。

  刚颠颠儿跑回长安市政府办公,中央就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贬裴行俭西州都督府长史。看好了,是西州,高昌改个名字就叫西州。高昌在唐朝也不是什么很好的地方,唐朝时候,一片荒芜,传说中的火焰山就在此地。再看好了,他不是去当都督,而是去当都督府的长史,也就是都督手下头号打杂。

  虽说长史在唐朝有当节度使的劲头,但那是六十多年以后的事儿了,跟现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总而言之,裴行俭也被武昭仪实实在在地恶心了一把。

  恶心完了,他们这边儿的阵营,就还剩下四块最难啃的骨头。其中,又以长孙无忌、褚遂良最难搞定,于志宁、李绩还在其次。这四个人,分开来讲,个个都是绝顶聪明,合在一起,那就一起聪明。李治上完朝,让他们四位先留下,四位老先生就开始讨论了。

  褚遂良直截了当地对其他三人说:“皇上今天找我们,多半是为了中宫那点儿事儿。皇上的意思已经确定了,反对他只有死路一条。太尉(长孙无忌)是国舅,司空(李绩)是功臣,我们不能让陛下背负杀元舅和诛功臣的恶名。遂良出身贫寒,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今天能站在这里,全是先皇所托,遂良不以死争之,何以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李绩听完,沉吟良久,最后还是请了个病假先跑了。

  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三人入内殿,见到李治。李治看着他们三个,最后,他的眼神停在了长孙无忌身上。李治知道没必要废话,于是也直截了当地对他三人说:“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我想立昭仪为皇后,怎么样?”(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几个人叽里咕噜扯了一通,最后,褚遂良站了出来。他想找死,他说:“皇后名门出身,还是先帝为陛下迎娶的。先帝临死前,曾经握着臣的手说:‘朕有好儿子好媳妇,现在就把他们托付给你了(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这也是陛下亲耳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没犯过什么错误,怎么可以轻易废掉呢!?臣不敢曲意顺从陛下,您这是在违抗先帝的命令!”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治听罢,让他们回去了。

  第二天开会,李治又说这事儿。

  褚遂良急了:“陛下想要换皇后,臣跪请选天下的好女子,何必非要武昭仪!武昭仪侍奉过先帝,全天下都知道,天下人的思想,岂是那么容易就蒙蔽的!?万代之后,子孙该如何评价陛下,陛下又该如何面对先人!臣希望陛下且不要再提此事,多想想后果。臣今日忤逆陛下,罪该万死!”

  于是,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笏板还给你,我回家种地去!)

  李治大怒,让人把褚遂良叉了出去。此时,一个声音突然从大殿响起:“怎么不把这狗官杀了!”(何不扑杀此獠!)声音尖细锋利,声音的主人,是垂帘听政的武昭仪。骂褚遂良为獠,就相当于骂总理是狗,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有李治能忍,因为他也恨透了褚遂良。

  于志宁是个清廉无比的好官,可面对株连九族的情况时,他也不想多说话。谁都不能多说话了,武昭仪就在帘子后边儿狗仗人势。长孙无忌见褚遂良行将被杀,立刻进言道:“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也不能用刑!”李治正在气头上,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是皇上,他要反对他的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