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害怕

西葫芦炒鸡 著    2663 字     发布

李幼良的亲信害怕了,打算劫持李幼良逃到突厥,又想杀掉宇文士及占据河西。又有人告发他们的阴谋,四月十二日,李世民下令赐死了李幼良。《旧唐书》则称,是宇文士及担心会出现意外,而命人勒死了李幼良。

  九月二十二日,幽州都督王君廓也阴谋发动叛乱,在逃亡途中被人杀死。王君廓在幽州骄横不法,唐太宗在局势稍稍稳定后,就下诏征召他入朝。幽州长史李玄道是房玄龄的堂外甥,托王君廓给自己带回一封书信,行至渭南(王君廓私自大开了书信,可是,信是用草书写就的,而王君廓却不认识草书,遂怀疑李玄道告发了自己,于是,杀掉驿站的官吏而逃。将要北逃突厥,途中被人所杀。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人相互厮杀,都未入朝,各州纷纷上报称冯盎谋反了,唐太宗命令将军蔺謩等人调派长江、岭南等十几个州的军队准备讨伐。魏征劝谏说:“中原刚刚安定,岭南路途遥远,又有瘴气瘟疫,无法驻屯大军。况且冯盎谋反的证据不足,不可兴师动众。”唐太宗说:“报告的人接二连三,岂能说证据不足?”魏征回答:“冯盎如果造反,一定会分兵把手各个要道,攻城略地,如今上报他谋反已经几年了,可是他的军队并未越境,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谋反。各州都称他造反了,陛下又没有派去使者进行安抚,他害怕被杀,所以不敢入朝,如果派去一名大臣前去,显示朝廷的诚意,将不用出兵就能让其归附。”十月六日,唐太宗派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前去安抚,冯盎果然从命,派儿子冯智戴随李公掩一起入朝。唐太宗大喜,说道:“魏征让我派一介之使,令岭南得以安定,胜过十万军队,不可不赏!”遂赏赐给魏征五百匹绢。

  十二月三十日,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等人也阴谋造反,被杀。李孝常并非李唐宗室,《册府元龟》称,他是隋朝兵部尚书李圆通的儿子,在隋末担任华阴令,率军驻守永丰仓,由于在李渊进兵关中时,他献出了永丰仓,被拜为左卫大将军。当时,永丰仓的得失对于李渊的军队意义重大,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念及李孝常的功绩,亲自写信进行褒奖,封其为义安王,并把他纳入李唐宗室。唐高祖对他非常宠信,每次临朝,总是让他与自己坐在一个床榻上。

  李孝常与李世民之间并无多少渊源,甚至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关系还要好一些。京师风云陡然变幻,唐太宗即位后,李孝常就自请入朝了,这大约也是为了让李世民感到放心,然而,在李孝常入朝近一年的时间里,李世民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把他晾在一边,迟迟不再给他安排工作了。紧接着,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儿子李义宗被人指控犯了抢劫罪!这一指控显得十分蹊跷,按理说,李孝常家也是当朝大员,其子怎会犯了这种罪?李义宗被告发之后,很快就被朝廷诛杀了。由此,李孝常心怀不满,与刘德裕等人阴谋发动政变。刘德裕在武德初年从洛阳归顺唐朝,历任秦王府的库直骑、护军、太子左内率、将军。

  李孝常的另一个儿子李义立对好友蔡惲说:“过去,我经常与齐王李元吉一起游玩打猎,一次,与齐王一起迷路了,在路边遇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妈妈。我问:‘大王在哪里?’老妈妈回答:‘你就是大王。’说完就不见了。”鄠县丞李延说:“往年在太和谷得一石,其狀如龟,中间有个常字。另外,新钱的文字是‘开元通宝’,这也是圆通之子李孝常当皇帝的预兆。”有个叫刘文赞的人又说卫嵩的诗句中有“天道自常”之句,也是李孝常登基的谶言。

  刘德裕遂与李孝常的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阴谋趁着入宫值班,发动政变,拥立李孝常为帝。刘德裕其实自己也想当皇帝,他的儿子刘孝本对贺娄善积说:“我父亲喜欢喝酒,性格豁达,有汉高祖刘邦之风,如今又手握禁卫军,而与左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骑卫大将军长孙顺德、郎将元律、城门郎韦元整等人关系亲密,如今要干这场大事,一定能够成功,不该屈居人下。”刘文赞也表示同意。刘德裕说:“我生下时也不同寻常,另外,大业年间曾有童谣说:‘白杨树下一池水,掘开是刘,不决是李。’姓李的在未决之前,而姓刘的在掘开之后,说明姓李之后天下将归我家,我将掘开,顺应天命。”

  在他们发动之前,阴谋就败露了。李世民下令将李孝常、刘德裕等十二人全部斩杀。刘弘基因与李孝常有来往而被免官、除名。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哥哥,嗜酒如命,其父长孙晟去世后,长孙安业把幼小的弟弟妹妹长孙无忌和长孙氏逐出家门,二人只好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等到李世民登基后,长孙皇后并没有把宿憾记在心里,反而对长孙安业非常礼遇。等到谋反事发后,长孙皇后哭着替他求情:“长孙安业确实罪该万死,然而,他过去对妾身不好,天下皆知,如今如果真将其诛杀,天下人肯定会说是我的意思,也恐怕会给朝廷带来不良影响。”于是,李世民下令将其流放嶲州。

平定突厥(1)

  玄武门之变后,很快就发生了李瑷之乱,接着就是突厥入侵,唐太宗渭桥退敌,到贞观元年,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李艺、李幼良、王君廓和李孝常叛乱,可见唐太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因此,唐太宗在贞观初年要解决的第八件大事,就是清除外部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局势也逐渐趋于稳定。贞观元年五月,一直与唐朝为敌的苑君璋率众归降了唐朝。当初,苑君璋引导突厥军队入侵马邑,杀害了高满政,又退守恒安)。苑君璋的手下大多都是中原人,他们久居他乡,纷纷投降。苑君璋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好向唐朝表示投降,希望唐朝朝廷允许自己继续驻守北方,替国家守边,唐高祖同意了。苑君璋要求与唐朝政府结下盟约,唐高祖派雁门人元普赏赐给他“不死金劵”,可正巧突厥颉利可汗也派人前来拉拢,苑君璋又开始犹豫不决起来,这时,一个叫郭子威的雁门人劝说道:“恒安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突厥正强,另外正需依靠他们来坐观时局变化,还不可束手听命于人。”于是,苑君璋又扣押了元普,把他交给了突厥人,与突厥重新联合起来,屡屡南下,骚扰唐朝。到贞观元年,苑君璋终于看到突厥国内政治混乱,难以继续当自己的靠山了,遂趁唐太宗刚刚即位之际向唐朝投降。唐太宗任命苑君璋为隰州都督、芮国公。

  苑君璋的降唐说明了突厥内部出现了问题。虽然我们在南北朝时期已经详细介绍了突厥的历史,但为了更清晰地把握它诞生、发展、兴盛、分裂过程,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

  根据《周书》、《北史》和《隋书》,突厥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匈奴别种。《周书》称,突厥姓阿史那氏,是匈奴的一个旁支部落,后被灭国,全族的人都被杀死,只剩下一个十岁小孩,士兵们不忍心杀他,遂将其砍去双脚弃之荒野。有一母狼以肉喂养这个孩子,等孩子长大后,人狼结合,母狼怀孕。邻国国王听说这个小孩还活着,就又派人前来将小孩杀死,见母狼在身边,又要杀死母狼,母狼遂逃到高昌国的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