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争多战

西葫芦炒鸡 著    2650 字     发布

咱们的皇太子二话不说,果断采纳了这一建议。

效果如何呢?

还是看看史书中的原话吧:“叛军士兵纷纷逃亡,有的甚至捆着头领前来投降。”

比起上一次时的情景,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看到了吧,这就是手段不同所带来的巨大差别。同样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来处理,至关重要;否则的话,就是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

老刘一看,直接蒙了;大伙儿的变化怎么这么大呀?!人心向背似乎成了一眨眼的事情。恐怕打死他都不会想到,还有“历史大潮”这一概念吧!

不久,刘黑闼趁着夜色溜之大吉。

悲剧英雄

皇太子李建成知道后,赶紧命令精锐骑兵展开追击。

可怜的刘黑闼,越跑人越少,到最后竟然只剩下了100余人!历史似乎开起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还记得吗?刚起兵的时候,这位老兄身边也是100人。

100,曾经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但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笑话。

这一次,刘黑闼没有延续上一次的幸运,最后被自己人出卖,旋即遭到杀害。

临刑前,他好像回忆起了那些峥嵘的岁月、那些或敌或友的面孔,又好像回忆起了战后那短暂的田园生活。

也许,就不应该再出来犯险了;也许,田园牧歌才应该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吧!可惜,一切都晚了。

毫无疑问,刘黑闼是一个猛人,一个货真价实的战争奇才!他在战场上的超一流发挥,他在面临强敌时的那份自信,都让我们为之钦佩。

但是,他却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阵营,在民心思安的大潮流下,做出了完全违反历史大势的“傻瓜”行为!

他是顽强的,又是可悲的;他越顽强,就越可悲。假如他是在李唐阵营,假如他出现在乱世初期,又会是怎样的不同呢?

他让我想起了《魔兽世界》里的悲剧大反派“阿尔萨斯”。他们都是如此辉煌,但却最终难逃滚滚历史的的冲刷:

“是的,终于获得了救赎,虽然无法继续存在于活人的世界里。但是在另一个世界中,他却变回了曾经,带着自己的子民踏上征程。让我们献上一束鲜花,点燃一支蜡烛,愿阿尔萨斯在另一个世界成为真正的王者!”

请不要用老一套的标准来评价他,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传奇!

OK,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吧:刘黑闼,他为窦建德悲剧的霸业抹上了最壮丽的余辉。

老刘死后不久,一个女人不幸病逝。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她,那个叫做平阳公主的彪悍女子!

自从在起义之初有突出表现后,平阳公主的事迹便不再见于史料。胡乱猜想一下,这可能跟后世史家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

她死后,皇帝李渊悲痛不已,并下了一道特殊的诏令:送葬行列增加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以及虎贲甲卒。

掌管礼仪的官员上奏说:“按正常礼仪,妇女没有鼓吹。”

李渊刚一听完就怒了:“鼓吹就是军乐,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

以军队之礼获得埋葬,平阳公主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奇女子!当然了,她也是实至名归。

一代巾帼英雄,走完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灿烂的一生!

“素车白马出长安,羽葆麾幢映日寒;

闭塞尚传娘子勇,掩棺难辨战衣残。”

据说,著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咱们的公主曾在此驻防而得名。有趣的是,许多人竟然就此做出了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推测:平阳公主是战死的,而且还是死于刘黑闼的造反军之手。

这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真是让我辈汗颜呀!

平阳公主去世后,还有一个人也同样悲痛万分,他就是柴绍。

柴绍、刘世让

失去至亲的痛苦,也只有失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李渊与柴绍,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丈夫,是平阳公主最为亲密的人,同时也是最为伤心的人!

还记得那些两情相悦的美好回忆吗?那些让人一辈子无法忘怀的细节之美。一同读书,一同赏花,一同嬉戏,一同玩耍,还有无数一同做过的事情、无数值得永久珍藏的事情!爱情,有时候其实很简单,甚至用四个字就可以加以概括:朝夕相处。千万不要小看了它,因为真正的感情正是从这里边产生的。

我想,恐怕每个动过真情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吧!

整整四个多月后,柴绍才终于从悲痛中走出来,并紧跟着取得了一场让人匪夷所思的大胜利。

当时,咱们的柴老兄负责抗击吐谷浑。估计是由于冒进,结果被对方围困在了一条狭长的山谷中。

吐谷浑士兵居高临下,选择了最为正确的处理方式:射箭!

一时间,矢如雨下,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柴绍做出了一个古今罕见的惊人之举:命属下弹奏胡地琵琶,并使两美女翩翩对舞!

吐谷浑人看到后,全傻眼了,一个个如同中了邪一般,待在原地当起了忠实的粉丝。话又说回来了,如此场景,有谁不感到惊奇呢?有谁不愿意将它看完呢?若是换做是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柴老兄等的正是这个时机,他立即做出部署:派遣骑兵暗中迂回到敌军背后,然后发动突袭。

结果很快便出来了,唐军大胜!

美人计,很多人都用过,包括许多历史上的名人,但像柴绍这样的创新型用法,还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呀!

一两个人的死亡,并不能改变什么,历史的脚步还将继续前进。

刘黑闼被灭后,大唐主要是跟突厥的颉利可汗周旋,而主战场也随之转移到了山西一带的马邑。

马邑,这座曾经在刘武周手中大放异彩的城市,再次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诚如一位猛人所言:“突厥屡次前来进犯,正是因为有马邑作为中途补给的缘故!”这位猛人的名字叫做刘世让。

怎么办呢?

刘世让提出如下建议:“派骁将戍守马邑附近的崞城,多储备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给予赏赐,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城下、蹂躏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用一年,敌方没了粮食,投降是必然而然的事情!”

李渊听后,大为赞同:“除了您,谁是骁将?!”

就这样,刘世让成为了崞城守将,主要负责经略山西北部,尤其是图谋军事重镇马邑。

马邑争夺战

事实表明,刘世让的确很能折腾,也很会折腾。

在他的高强度施压下,马邑很快就扛不住了,这里头既包括普通百姓、下级官兵,也包括最高首领苑君璋(刘武周的妹夫,前有述),甚至包括经常在附近晃悠的突厥人!

苑君璋的一名属下(名叫高满政)前来劝说:“大局已定,不如归降。”

没想到,苑君璋竟然很有骨气,一口回绝了下属的正确请求。

高满政也没再废话,当晚发动兵变,诛杀苑君璋的儿子和一批突厥士兵,正式投降了大唐!苑老兄发觉的比较早,得以提前逃出城。

马邑到手,再加上不远的刘世让,大唐在山西北部组成了一道较为坚固的防线。它犹如一把利剑,保护着中原,也直接威胁着强大的突厥!自然而然,突厥人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苑君璋引领突厥骑兵三次前来进犯,但都被高满政等唐将打了回去。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最后一次,当时的突厥士兵多达1万人。高满政以奇计加勇猛精神,大败敌军。

俗语说“再一再二不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