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全军攻城

西葫芦炒鸡 著    2654 字     发布

正面击败大唐三大名将(李神通、罗艺、李世绩),刘黑闼,这个原本不入流的老兄,已经稳稳地步入了超级名将的行列。

2天后,洺州城内的世家大族翻墙接应,洺州城正式落入造反军手中。刘黑闼在城外搞了简单的祭奠仪式,然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

是不是该歇歇了?不,在咱们的刘老兄眼里,压根儿就没有这个字眼。

仅仅经过三天的休整,伟大的刘黑闼再次踏上了征途,一条更为辉煌的征途!废话不多说,还是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吧:“十七日,攻陷邢州、赵州;十八日,克魏州,杀唐魏州总管潘道毅;十九日,陷莘州;二十四日,进占相州,擒刺史房晃,唐右武卫将军张士贵突围而逃;继而南取黎、卫二州。”

God!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果,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另外,大家别忘了,他的对手可是如日中天的李唐,而非日暮黄昏的隋朝!

就这样,从起兵开始,不到半年时间,刘黑闼便光复了窦建德旧有的全部境地,创造了那个时代最大的奇迹。

公元622年(武德五年)正月,这位老哥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定都于洺州。

本已灭亡的夏政权,重新屹立在东方,挑战着那个人的神经!

天策上将

就在刘黑闼称王的16天前(洺州城破的1天后),李渊,这位刚刚灭掉萧铣、还沉浸在喜悦中的老哥,便坐不住了(若是还能坐得住,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小小的刘黑闼竟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打败了这么多的唐兵唐将,这让他始料未及,更让他震惊不已。

怎么办?

短暂的商议后,咱们的皇帝袖子一挥,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王牌:秦王李世民!

对付猛人,还得需要更猛的人才行呀,否则的话,就是充当运输队大队长,给人家免费送钱、送粮、送物资。

自从东方战场凯旋而归后,咱们的小李哥已经有足足5个月没有露面了。当然了,他也没闲着,大体来说,主要干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受封。皇帝李渊觉得这个儿子功劳实在是太大,思来想去竟然找不到可与之相匹配的官职,于是干脆自己造了一个职位,它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天策上将”!其它不说,单听这名号就相当唬人,既有“天”,又有“策”,还有“上”。

好奇心较重的朋友要问了,这个职位究竟有多大呢?史书中只是笼统的介绍了一下:在王公之上。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介于“王”跟“太子”之间的职位。另外,李世民还兼任两个重要官职:司徒和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二、开天策府,设置直属于自己的官僚体系。这一体系很全,就如同一个微缩版的朝廷,甚至于有权自己招募人才。说实话,已经跟李建成的东宫府没什么两样了。再直白一点,李世民已经犯了大忌:功高震主。

三、开学馆,延请天下之士。先后入馆的有:褚亮、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共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仔细看看,里边之人全都不是吃干饭的,可见天可汗眼光之独到!

接到皇帝的诏令后,刚上任不久的天策上将立即率领大军踏上了征程。

我敢肯定,在咱们的李世民心中,是带有一丝丝鄙夷的,是带有一丝丝不屑的;不就是一个刘黑闼吗?难不成比王世充、比窦建德还强?

半个月后,唐军到达获嘉(今河南新乡)。与此同时,幽州罗艺也率领数万士兵南下,预备来个两面夹击,让造反军顾首不顾尾。

一场猛人与猛人的巅峰对决、一场唐初最为精彩的大战,开始了!

老规矩,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由于史书中没有确切记载,咱们只能依靠某些史料来推测。

唐军:总人数不低于3万,全部为唐军精锐,乃为正宗的百战之师;从普通士卒、中层将领到领兵大将、总指挥,清一色的强人。如果再加上罗艺的数万军队,总人数应该在6万以上;罗艺的幽州兵虽比不上李世民的中央军,但也算得上是一支劲旅。

经济上占有极大优势,基本上是举全国之力对抗小小的河北。

缺点:有吗?若是非要找的话,那就只能是“客场作战”这一条了。

造反军:总人数大概在5万,精锐士兵约2万。大多数将领都不是出众之人,只够得上“庸庸碌碌”这四个字。

经济方面就不再提了。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造反军有什么资格跟唐军对垒啊?双方压根儿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杰出的战场指挥家、军事天才刘黑闼。

还记得那句著名的话吗?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队伍。

我们期待着,期待着刘黑闼创造奇迹!

初战

看到唐军兵势浩大,刘黑闼果断做出决定:放弃最南部的相州,收缩战线,将主要兵力置于洺州境内。战略意图很明显: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以退为进,诱敌深入,伺机而动。

李世民不敢大意,率领大军在洺水(今河北南部的洺水河,据说已经干涸)岸边安营扎寨,以观察敌军之虚实和动向,而没有仗着己方的优势冒然进军。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心中虽有鄙夷和不屑,但在行动上却不会低估任何一个对手,正所谓“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也!

大概十来天后,罗艺南下的消息传到了洺州。造反军的处境一下子变得极为被动,两线作战,要命呀!(跟一战时期的德差不多)

刘黑闼闻讯后,立即做出部署:南守北攻。具体来说就是:对李世民采取守势,对罗艺采取攻势,先歼灭罗艺,再集中精力对付李世民。在当时的情形下,这无疑是最正确的,若想避免两线作战,唯有如此。

当天,这位老哥留下1万名士兵守卫都城,自己则亲率主力向北进发。

不用说,咱们的小李哥很快就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识破了对方的意图,命令手下带着60面大鼓,来到了洺州城西的河堤上。此举用意何在,我还真是分析不出来,似乎就是“为动而动”,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但凡战争强人,都拥有一样普通军人所没有的东西,它有一个说出来有些故弄玄虚的名字:直觉。怎么说呢?可以举一个例子:二战前期,德军统帅隆美尔率坦克师到达一片森林的边缘,他没有直接过,而是先命令所有坦克对着森林轰了一阵子。事后德军情报人员才知道,这片森林果然埋伏着部分盟军反坦克部队。

或许,小李同学也是凭直觉吧!

夜晚来临,大地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和几声幽幽的鸟鸣。突然,洺水河堤上鼓声大作,响如雷鸣、声震环宇,似有千军万马即将行动!

洺州城内的守军大为惊惧,以为唐军发起总攻,于是赶紧派人飞骑驰告刘黑闼。

老刘知道后,也吓了一跳,只得改变既定部署:留下1万人抵挡罗艺,回援都城。没办法,若是首都出了问题,造反事业也就危险了!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怎么可以如此轻易就改变原先的策略呢?不得不说,刘老兄的这一做法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点操之过急了。首先,若不搞定罗艺,岂不是继续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再者,假若李世民真的全军攻城,此时回兵,用处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