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迟早

西葫芦炒鸡 著    2681 字     发布

不久后,李靖走马上任。

很幸运,他碰到了两个杰出的同事,以及一个更为杰出的上级。看书认真的你应该知道这三个人的名字吧:王仁恭、刘武周和李渊!王仁恭时为马邑太守,刘武周时为校尉,李渊时为晋阳留守。

这几位老兄的官阶大小是这个样子的:李渊﹥王仁恭﹥李靖﹥刘武周。

仔细想想,突厥也真够倒霉的,刚一强大就遇到了四大猛人,你说能占到便宜吗?事实也的确如此,马邑加晋阳的完美组合,让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始毕可汗屁办法都没有!

双方虽然互有胜负,但考虑到投入的兵力大小,隋军实际上是占上风的。

但可惜的是,史书中对于李靖在这段时间的表现毫无提及。如果没有猜错的话,王仁恭应该是把身边的“战神李”当文官用了,比如出出主意、管理管理政务、搞搞后勤什么的!对此,有唐高宗时代的一篇碑文为证:以德安连,长城弛柝;运奇料敌,合境无尘。碑文作者乃是许敬宗,唐初大名人。

但凡牛逼之人,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或嗜好(既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喜欢琢磨人或者琢磨事。李靖当然也不例外!这位老兄闲的蛋疼的时候就琢磨、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先是对王仁恭,接着对刘武周,最后对李渊。

这一琢磨,问题出来了,而且是天大的问题:晋阳留守李渊要造反!

其实,任何一个人在做出某一项重大决定之前,都伴随着很多的征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男孩子要跟一个女孩子分手,那他在分手之前,肯定有诸多的非常规举动,比如迟到、发火、不接电话、忙、排斥亲昵行为等等。就看你能不能见微知著、能不能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了!

那接下来怎么办?

咱们的“战神李”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告状!没错,此时的李靖是个典型的“死忠派”;在他心中,大隋朝廷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取而代之的。

可惜,杨广不知道;若是这家伙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调派战神同志去跟瓦岗军干架,不知道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呀!

但是,李渊这个逆贼势力庞大、耳目众多,怎么告呢?

陨落边缘

经过一番周密的考虑,李靖想出来了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它就是传说中的三十六计之一:苦肉计!不愧为军事奇才,连告状这种事都能跟谋略沾上点边儿。

不久之后,这位老兄犯下一条重罪,理所当然的被抓了起来。“郡丞”官虽不大,但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理应由朝廷来处理,所以李靖被关进囚车,送往京城。

具体路线是这个样子的:先到长安,稍作休整,再转往扬州(皇帝杨广在扬州)。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先到洛阳,再转往扬州呢?这样不是更近吗?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原地区正打的天昏地暗,不容易通过。

(在这个过程当中,王仁恭是否知情,咱们就不太清楚了。)

就这样,李靖顺利逃出李渊的势力范围,来到了长安城。他刚走后不久,刘武周便发动兵变,砍了王仁恭。由此可见,刘同学对李老兄还是相当忌惮的;也算这小子识相,否则的话,凭他那点本事,恐怕还算计不过“战神李”!

岂知天意难料,此时的关中地区也已乱成一团。负责镇守长安城的卫文升虽知情况紧急,却也仅能自保,已经无暇顾及山西的形势!

更要命的是,由于战乱频仍,出关中的道路基本被破坏殆尽,或者被民军占据,去扬州告状竟然一下子成了一种奢望!没办法,李靖只得暂时待在长安城,心急火燎的等待合适的时机。

但老天没有再给他时间,或者说没有再给大隋时间。因为,李渊造反了,并带兵一直杀到了长安城下。

接下来,攻守战;再接下来,城破。顺理成章的,李靖成为了造反军头头李渊的俘虏;人家有数十万兵马,他就是插翅也难逃啊!

对于这个费尽心机要告发自己的家伙,李渊恨得牙痒痒,处理方式也极为简单:砍头!很快,可怜的李老兄被押赴刑场,等待行刑,旁边站着手握大刀、一脸横肉的刽子手。

生死已是悬于一线;是去鬼门关效忠隋室,还是留着有用之躯建功立业,也在一念之间!

一刹那,仅仅一刹那,李靖想通了:我满腹经纶,我胸怀大志,如果就这么死去,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才华?怎么对得起舅舅的栽培?怎么对得起李氏家族?自己所期待的“遇主逢时”,这个年代不就是“时”,眼前之人不就是“主”吗?而对于杨家朝廷,我也已经尽力了,是天要亡大隋呀!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就在刽子手举起刀的那一刻,咱们的李老兄用尽浑身力气喊出了一句极为彪悍的话:“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一听,大感惊异,赶忙下令停止行刑。能喊出如此“猛话”来的人,应该不会差吧,我李家正是用人之际,可千万别错失了千里马啊!

当时,李世民也在场,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对老爹说道:“此人有才识、有胆气,必能为我所用,不如暂且留着。”

李渊早就没有了杀意,便大发慈悲赦免了李靖。

就这样,咱们的“战神李”躲过了一劫,将已经迈进地狱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俗语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辉煌的未来已经开始招手了。

再踏鬼门关

要说,李世民在识人、用人方面确实不简单,李靖刚一获释,就被他召入幕府之中(类似于参谋部)。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咱们的老李哥主要跟着小李同学混,算是军师一类的角色吧!

由于表现出色,李靖逐渐赢得了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后来,梁军北进,和许绍率领的唐军发生激战!

为了牵制萧铣,减轻许绍方面的压力,李渊想到了咱们的“战神李”:请公前往夔州(今重庆东部),以安辑之。李靖接到诏令后,立即带领数名骑兵赶赴四川。

很快,这位老兄来到了必经之地金州(今陕西安康市)。在这里,他和一个叫做李瑗的唐将交流了交流。

李瑗满脸沮丧的诉苦道:“有一伙儿强盗占据山谷要隘,我虽屡次进剿,但都毫无收获。”这哥们没好意思说出真相:岂止是毫无收获,简直就是屡战屡败!

李靖二话不说,当即跑到前线转了一圈;回来后,他对李瑗说道:“你只需如此如此,定能获胜。”

李瑗得计,高高兴兴的领兵而去。不多久,果然大胜而还!

有朋友要问了,战神同志用的什么计呀?有这么神吗?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我估计,可能是“调虎离山、诱敌深入”之类的计策吧?!大家也不要怪写史之人,他们不可能像我这样把每场战争都写得这么详细的,尤其是一些不太重要的战争。

帮完李瑗后,李靖连夜赶到了峡州,见到了许绍。两个猛人就当下的局势交换了意见,谈得非常深入,也谈得非常开心,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但当李老兄打算继续前进时,麻烦出现了,而且还是大麻烦:由于梁军控制着水路要塞,根本无法通过!也就是说,虽然夔州离得不远,但就是过不去。

这可如何是好?李靖犯愁了;哎,要是有一双翅膀就好了,最好是那种隐形的。翅膀没有,脚倒是有一双;咱们的李老哥并没有坐着干等,而是四处观察、四处打探,希望能尽快找到通过去的道路。

我们可以肯定,凭着“战神李”的本事,到达夔州是迟早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