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生死之战

西葫芦炒鸡 著    2622 字     发布

最终,夏军的努力收到了回报,一支军队成功的登上了一座矮墙;幽州城眼看着就要被攻破了!

就在这时,一支数百人的敢死队突然出现夏军背后,领头之人正是薛万钧、薛万彻兄弟。

夏军士兵大吃一惊,以为大营被人家给端了,于是纷纷后退。本来到手的胜利,一瞬间便化为了乌有。

有人要问了,薛氏兄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会飞?答案其实很简单,幽州城下面有一条很长的地道,薛氏兄弟就是借助这条地道出来的!真的是天助唐军。

看到对方败退,罗艺立即率领大军从城中杀出,一直杀到了夏军的营地。窦建德也不含糊,亲率精锐部队出营迎击。

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恶战。

事实表明,老窦的军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没多久就将唐军打了个大败。

罗艺一看形势不妙,赶紧率军往后退去。夏军众将士杀得性起,哪里肯放过,在后面紧追不舍。

还好,罗老兄跑得比较快,抢先一步进入幽州城中,然后赶紧关闭了城门。

窦建德指挥军队立刻发起强攻,预备乘胜拿下该城。可让他想不通的是,幽州城还是那么坚固,还是如同被施了法,还是打不下来!

没办法,老窦同志只得撤掉包围,老老实实的返回了都城洺州。哎,不能呆太久,万一老窝出个什么事,可就麻烦了!别忘了,罗艺可是李唐的人。

此役,双方均是一胜一败,算是打了个平手吧!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简直比小说还小说。

没过多久,王世充的使者来了。

使者的屁股刚一落座,窦建德心中已然明白了三分。

怎么办?是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一个天大的问题!如果救,就意味着与李唐正式决裂,就意味着马上就要投入一场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如果不救,王世充一旦玩完,下一个不就轮到自己了吗?

正在这时,一个叫做刘彬的谋士前来觐见,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今唐有关内,郑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势也。闻唐兵悉众攻郑,首尾二年,郑势日蹙而唐兵不解。唐强郑弱,其势必破郑,郑破则夏有齿寒之忧。为大王计者,莫若救郑,郑拒其内,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却唐全郑,此常保三分之势!”话虽长,意思却很简单:联郑抗唐,三分天下。

窦建德听完后,深表赞同。不过,他并没有全部采纳,而是又加进了自己的一点东西:等其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什么意思呢?简单解释如下:你们二位继续飙戏,我看着,等你们累了,咱再一块儿算账。

不愧是多年历练而成的老革命,果然够阴!这一招,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能称之为错误,尤其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唐就是再牛,也牛不过瓦岗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洛阳城;只要战事陷入胶着,对夏军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等两军皆疲惫不堪之时,胜负不就很明显了吗?

据此,我们可以推论,李唐距离失败不远矣!当然了,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

思想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行动了。

且看阴险的老窦同志是怎么做的:

一是派人对郑军使者信誓旦旦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回去告诉你们家老王,务必坚守,我随后就到。”

二是派人给唐军统帅李世民送去了一封信,一封措辞很强硬的信:请贵军退回关内,交出已侵占的土地。

不久之后,秦王李世民收到了这封信!

对此,咱们的小李哥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的处理方式:不理不问。意思很明白:你不是爱逞口舌之勇吗?随便!只要不动真格的,老子就继续干我的,懒得理你!

说实话,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倘若窦建德当时即发兵,那么李唐就会立即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这恐怕不是李世民想看到的,更不是李渊想看到的。换句话说,李世民在赌,在赌窦建德不会发兵,至少不会立刻发兵。

事实上,伟大的小李同学赌对了。

窦建德果然没有任何动静,简直就如同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小子难道忘了自己曾经写过一封信?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是铁了心的要看“唐郑大战”的热闹了!

大概两个月后,唐军一员大将成功截击郑军的运粮队,彻底切断了洛阳和虎牢之间的联系。这员大将的名字叫做李君羡,此人的名气一般,但却和一个人有着极大的关联,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李世民知道后,大为高兴,立刻开始商讨围攻东都事宜。

十来天后,诸路唐军陆续到达青城宫(位于洛阳城西北),紧跟着开始建造栅栏、修筑壁垒。

唐军来了,唐军来了!

消息很快传进了城内,传到了王世充的耳朵里。老王同志大吃一惊,他娘的,看来是指望不上窦建德这个老家伙了!

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出城决战!

老王不愧是老王,还是那么的不屈不挠、还是那么的勇敢顽强、还是那么的一往无前,仅凭这份毅力,就足以让我们佩服万分了。

或许他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许他做过许多背信弃义的事情,或许他不是个好人,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意志力超强的人,他是一个绝不会半途而废的人。是的,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更是那个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北邙山血战

当然了,出城决战并非莽撞之举,更不是白白去送死,而是有着50%的胜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世充手下还有2万能征善战的精锐士卒,而这2万人正是当年击败瓦岗军的那支“迷信”之师。

可以想见,如果好好善待和重用这批人马,他们肯定会忠心耿耿,肯定会誓死奋战,肯定会像上次一样爆发出骇人的能量!能击败赫赫有名的瓦岗军,有谁敢轻视呢?

事实上,老王也是这么想的。哎,外人终究是靠不住的,眼下只能依靠自己了;他娘的,什么信天、信地、信春哥,哪有信自己来得实惠?

于是乎,王世充搞了一个简短的演讲,然后率领最后的2万大军出了城门。士兵的人数、装束、精神面貌,旗帜的颜色,跟对决瓦岗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看来,伟大的老王是预备将“迷信”进行到底了。

面对着主动出击的郑军,秦王李世民立即做出了回应:列阵北邙山。北邙山?那个李密曾经摆阵的地方吗?那个曾经让瓦岗一蹶不振的地方吗?没错,正是这个地方!一切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一切的一切好像又将重演;小李呀小李,你能顶得住吗?你能比李密强吗?你能打败这支如虎如狼、用“迷信”武装起来的可怕军队吗?

见此情景,唐军诸将有点担心,更有些畏惧,尤其是那些参加过“北邙山大混战”的人。

李世民看出了将士们的心思,他率领大伙儿来到阵前,慨然说道:“贼人倾巢出动,不过是想侥幸取胜罢了,今败之,必不敢再出兵!”

说完之后,小李哥快步来到了屈突通面前:“您率5000步兵先行攻击,切记,一交战就放烟幕。”

屈突通用力点了点头,即率领部队而去。

半个小时之后,一场恶战开始了!

我将其称为“北邙山血战”。对于王世充来说,此役必须要取得胜利,甚至连平局都不能接受,一旦失败,恐怕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对于李世民来说,此役同样不容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就极有可能会步瓦岗军的后尘。算是生死之战吗?Ithink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