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水源

西葫芦炒鸡 著    2669 字     发布

说道:“一定要斩杀裴寂!”Mygod,至于吗?不就是人家混的比你好吗?由此来看,咱们的刘老兄是真被“嫉妒”冲昏头了。

此事过后不久,刘宅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怪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竟然是闹鬼!刘文静心中忧虑,便请来了一个道士,预备驱鬼辟邪。

这本来算不上什么,但有一个人却将其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个人就是刘老兄的一个小妾。这个女孩子平素不怎么受待见,也没什么地位,心中很是不满,于是便趁机向皇帝上了一封状子,意思大略如下:刘文静意图不轨!

李渊看到后,赶紧命令相关官员进行查验,并派遣裴寂等人前往审讯。

咱们的刘老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是“拔刀砍柱”之事,于是就爽快的认罪道:“起义之初,我为司马,与长史地位相当。如今裴寂已官至仆射,居于甲第,赏赐无数。臣的官爵赏赐和众人无异。东征西讨,家口无托,确实有不满之心。”

写到这里,让人感觉蹊跷的一幕出现了,因为李渊竟然据此说了这么一句话:“文静此言,反心甚明!”反心?还甚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

除非李渊早就有了杀心!否则,怎么可能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那问题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假如李渊早就想杀刘文静,为什么不选择在“兵败薛举”之后呢,那个时候可是名正言顺呀!

莫非另有隐情?

对此,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王李世民。这位小哥在灭掉薛氏父子后,权势威望达到了极点,仅头上的光环就有一大箩筐:尚书令、太尉、雍州牧、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右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

为什么要插入这个人呢?因为这个人是刘文静的顶头上司,更是刘文静的知己好友。如果刘文静死了,对谁影响最大?答案很明显,就是这个人:秦王李世民!

简单点来说吧,李渊之所以选择在这个节点上杀刘文静,极有可能是基于某种考虑;而这种考虑极有可能就是:剪除秦王的部分羽翼,以保护处于弱势的太子李建成。(关于此,先点一下,以后会详谈)

朝中重臣听到皇帝无缘无故说出这么一句话,大为吃惊,赶忙为刘文静开脱,声明其确无谋反之心。

秦王李世民也过来极力求情:“文静在义旗初起之时,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及至平定京师,二人地位和待遇悬殊,故而虽有不满情绪,但断不至于谋反!”

李渊一看这情势,顿时感觉有点棘手。

正在这时,裴寂发话了

度索原

就是傻子也能猜得出来,裴寂说的话肯定对刘文静不利,因为两人本来就不合嘛!事实也果真如此,但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裴老头竟然会如此绝情:“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落井下石”?靠,明摆着是要把人家往死里整啊!哎,好歹也是患难相交的朋友,哪来的这么大的仇恨呢?由此来看,裴寂这个家伙也不是什么善茬,更不是什么大肚量的好人。

“头号宠臣”一发话,其他人全都乖乖的闭上了嘴!

个把时辰后,李渊下诏:赐死刘文静。

就这样,开国元勋刘文静归西了,死在了一个很不合乎情理的时间点,时年51岁!这位老兄临死前,还发了一通感慨:“飞鸟尽良弓藏,果非虚言。”

飞鸟尽了吗?当然没有,所以还远未到藏良弓的时候!可怜的刘老兄,到最后也没能搞明白自己究竟是因什么而死的。

话说,大唐刚建国那会儿,李渊曾许下过一个诺言:秦王及裴寂、刘文静为元谋功臣,特恕二死。意思就是说,三人立有超级大功,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刘文静只犯了一次大罪(算不上死罪),就光荣的掉了脑袋!伴君如伴虎,即使你有再大的才能、再大的功劳,又能如何呢?

不过,他倒是“有幸”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李唐成立以来的第一大冤案,李唐成立以来死的最高级别的大臣,等等。

刘文静死后,最开心的当属裴寂,但压力最大的也是他。很明显,不管是当时之人还是后世之人,都把刘之冤死归罪到了这位兄台头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李渊听信裴寂谗言,故而杀了刘文静。

为了暂避一下风头,更为了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老子真比刘文静差吗?),裴寂决定为国分忧、决定建立一些盖世奇功!

恰在这时,李仲文从山西失败归来,并带来了那些极为可怕的消息。

莫非天赐良机?

裴寂知道后心潮澎湃,赶紧来到了皇帝面前:“臣愿意前往平敌!”

李渊听后,极为高兴,当即任命其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并给了他一个超大的特权:可以根据情况便宜行事。

几天之后,裴寂率领军队出发了!

关于这支军队的人数,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面的情况看,这绝对是大唐的主力(以关外士兵为主),粗略估计在6—8万人之间;就连李渊自己都曾说过“所率兵力足以破敌”的话语。

不久之后,大军来到了介休城下。

咱们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

唐军:士气旺盛,战斗力较强,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主场作战,粮食补给没有任何问题。

刘军:人数在5万左右,步兵骑兵大约各占一半。其中宋金刚手下的2万骑兵是精锐,战斗力非常强。客场作战,粮食补给是大问题,只能依靠掳掠来勉强维持。

总体来说,双方各有千秋,实力相差并不明显,唐军要略占上风!

裴寂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他并没有着急发动进攻,而是悠哉悠哉的安营扎寨,预备打持久战。

而他扎营的地方就是度索原!

度索原之战

度索原虽然叫“原”,但却并不是一处平原,而是一处山地,其背后即是一座大山。山中流出一条潺潺的小溪,景色倒也宜人!

应该说,裴寂挑选的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也是符合兵法要旨的:背靠大山,可以防止对方偷袭;有溪水,可以生火做饭。由此可见,裴老兄是研究过兵书的,至少看过普及性质的《孙子兵法》。(一般来说,依山傍水扎营最为稳妥)

得知唐军大举来攻的消息后,刘武周不敢怠慢,立即亮出了自己的王牌:宋金刚!兄弟,对方是李唐的头号宠臣,兵多将广、不好对付,多加小心呀。

宋金刚使劲点了点头,然后带领着手下2万骑兵出发了!临出发前,他派出了一支小分队,主要任务是刺探敌军军情。

没过多久,这支小分队回来了,并带回来了一条极为重要的信息:唐军扎营度索原。

宋金刚听完后,心中不禁大喜:哈哈,真是老天助我呀!什么头号宠臣,老子马上就让你变成头号“干”臣。

紧接着,这位老兄派出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直冲度索原背后的那座大山而去。

几个时辰后,唐军大营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小溪竟然无缘无故断流了!这下子热闹了,饭也做不成了、水也没得喝了,将士们全都渴的嗓子直冒烟。

怎么办?

裴寂想也没想就下了一道命令:全军转移,寻找水源。没水了,那就找水呗,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吧!

按常理来说,裴老兄的这道命令并没有错,只是他忘了一点、很要命的一点:军队行动是要有周密的安排的,否则就一定会乱的不成样子。

果然,由于唐军将士全都急着找水源,以致全军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