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发挥

西葫芦炒鸡 著    2719 字     发布

也许,本就没有人犯错吧!

  

  回到河间城后的薛世雄,内心充满了羞愧、愤恨、无奈和感伤,很快就病倒了!迷迷糊糊之中,这位老将领还念念不忘他的“幽蓟精兵”、还念念不忘皇帝的平贼诏令。

  不久之后,薛世雄离开了人世,时年63岁!大隋又少了一位栋梁之才,又少了一位股肱重臣。

  临死的时候,这位老兄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喊到了身边,对他们说了最后的四个字:“报仇雪耻!”

  几个年轻人痛哭流涕,全都坚定的点了点头。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薛万述、薛万淑、薛万钧和薛万彻。

  

  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超级大胜的窦建德,立即率领大军包围了河间城!

  对于这位无意中踩了狗屎运的幸运儿来说,小小的河间城也应该手到擒来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河间官兵在一位杰出将领的带领下,固守城池,屡次击败民军的进攻,竟然神奇般的与对方形成了僵持之势!咱们的窦老兄损兵折将,气的牙痒痒,可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窦建德也卯上了劲,干脆命令大军驻扎了下来,预备来一场持久的“围困战”、预备将对方饿死、渴死。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简单的“围困战”竟然打了整整一年!

  

  

  好了,先让老窦同志在这里慢慢打着,咱们接下来正式讲述大唐帝国的创业历程。

  

  “造势”工作完成后(前有述),李渊随即开始了其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进攻西河郡(山西汾阳市)。原因很简单:这个地方的军政长官效忠皇帝杨广,是个典型的“死忠派”!而李老兄选择的领兵将领正是自己的两个亲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其中建成为主、世民为辅。

  让人佩服的是,这哥俩甫一带兵,就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一面,真的是“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呀!具体如下:平时与将士同甘共苦,遇敌则身先士卒。因此很快就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拥护和爱戴!

  更为难得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均能做到爱民如子、爱兵如子。

  两兄弟曾制定了一条军规:老百姓种植的蔬菜瓜果,不是买的不准吃!但有的士兵禁不住诱惑,还是会有一些偷吃的行为。这个时候,建成和世民不是重罚,而是采取了如下处理措施:寻找物主给予赔偿,同时也不追究责怪偷取的人!

  所以,不管是士兵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感恩戴德、喜悦万分。这也为李家兄弟挣得了巨大而崇高的声誉!

  

  不久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领大军来到了西河城下。

  西河郡丞(地方长官)看到反军兵临城下,立即采取了应对之策:关闭城门,固守。小兔崽子,老子不开门,看你们能奈我何!

  搞笑的是,这哥们实在是过于垃圾,竟然只支撑了四五天时间,就被人家给攻破了。

  

  搞定西河城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头抚慰吏民,让他们各复其业、各司其职;而且军纪严明、秋毫不犯,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极大好评!

  接着,哥俩率军返回晋阳,往返一共才用了9天时间。真的是让人有点不可思议呀!

  看到两个儿子如此能干,李渊也非常高兴,对属下说道:“像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两三天之后,李渊召集众亲信召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主要是讨论下一步的行动部署。应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关乎李家和造反事业未来的命运!但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会议,史书中却并无具体记载,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史料来推测了。

  第一、会议决定了军队建制:将所有士兵分为三军,三军再分左右翼。

  第二、会议决定了政治建制:设置大将军府及各官位,其中李渊为大将军。

  第三、会议决定了作战方略:乘虚入关,夺取长安,然后号令天下。

  

  会议结束之后,李渊根据各人的才能和信任程度,做出了如下任命:

  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军归其统辖;

  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军归其统辖;

  裴寂为长史(军师);

  刘文静为司马(参谋长);

  柴绍为李世民的长史;

  唐俭和温大雅、温大有兄弟为记室(秘书);

  武士彟(读yue)为铠曹(首席财务官,武则天的父亲);

  殷开山为府掾(读yuan,参谋之类的官职);

  长孙顺德、刘弘基为统军将军;

  等等。

  

  大概两个星期后,李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誓师大会,并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讲;再次表明了自己起兵的正义性和尊立代王的意思。紧接着,这位老哥率领3万精兵从晋阳出发,开始了著名的西征之路!(据某些史料记载,李渊在此时将旗帜改为了纯白色,不知道是真是假。倘若属实,显然是表示自己臣服了突厥,因为突厥旗帜为纯白色)

  可以说,这是一条通往权力顶峰的阳关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条通往地狱的不归之路。

  临走之前,咱们的李老兄做了最后一个任命、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命:封儿子李元吉为太原太守,镇守晋阳,全权处理后方事务。

  

  三天之后,大军到达西河郡。

  在这个已经归附的地方,李渊慰劳官员百姓、赈济贫民,着实做了不少争取民心的好人好事。同时,这位老哥还做了一件事情、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考验

  

  这件事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加以概括:授官。通俗点说,就是委任官职!

  说实话,“授官”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咱们的李渊却不走寻常路,将此事做的亘古少闻、颇为有趣。

  具体如下:凡年纪在70岁以上的人,均授予散官之职(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六品以下);凡有点声望的人,均根据才能授予具体官职。

  一下子,各地的老年人拄着拐杖、领着儿孙,纷纷赶了过来,场面相当壮观。李渊则一边询问来人的特长,一边提笔书写官职品秩,一天之内就任命了1000多名下级官员。

  更为有趣的是,接受官职的人都没有委任状,而仅仅有一个李渊所写的官名(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兑现)!

  有人曾劝过李渊,认为授官不宜太滥。

  咱们的李老兄想了想,做了如下回答:“杨广吝惜官位,从而失去人心,为何要效仿他呢?况且用没有任何成本的官职来收揽人心,不比用兵更好吗?”哎,果然是一只超级老狐狸呀,想的就是周到!

  相较于杨广的吝啬(见于“雁门之围”,前有述),李渊此举的确是高明多了,也的确是达到了收揽人心的目的。

  

  “授官”完事后,大军离开西河郡,继续往西挺进。

  几天之后,到达贾胡堡,一个距离霍邑(山西霍州)50里的小地方。在这里,李渊和他的儿子们遇到了起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考验之一乃是天气:连绵大雨,而且没有丝毫要停的意思。

  考验之二乃是官军:长安方面闻知李渊的动向,派出了两支军队前来阻截,一支是宋老生,另一支是屈突通;其中宋老生驻守在霍邑,屈突通驻守在河东郡(山西永济市)。两支军队一前一后,距离较远,根本无法做到相互救援,是朝廷在战略决策上的一大失误。

  

  宋老生这个人不再多说,属于典型的莽汉。咱们重点说说屈突通!

  平定“杨玄感之乱”后,这位老兄因功(前有述)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卫军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当时,已是天下大乱,各地民军纷起,关中一带也未能幸免。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屈突通被任命为关内讨捕大使,专门对付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军,以保卫京都的安全。

  屈突通尽职尽责、尽心竭力,多次大败民军,成为保卫杨家朝廷的主要成员!而他的军事才能,也在镇压民军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