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时代

西葫芦炒鸡 著    2732 字     发布

幸亏有一个朋友前来疏通关系,咱们的刘老兄才没有将牢房坐穿!而这,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

  出狱后,刘弘基的生活再次陷入窘境,吃的穿的全成问题。

  怎么办?这个家伙狠了狠心,干脆干起了另外一份更有前途、来钱更快的行当:盗马!

  到此为止,刘弘基正式跨入了“贼寇”的行列,成为了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危险分子。

  大概一两年之后,他晃悠到了太原,正式投奔到了李世民门下。或许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两个猛人一见面就分外亲切,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一段时间竟然好到了“出则连骑、入同卧起”的程度!

  

  

  除了收揽天下豪杰之外,李世民也主动结交山西一带的知名之士,比如一个叫做刘文静的人。

  刘文静,一名才干卓异、谋略出众的奇才,同时也是一位长相出众的帅小伙儿。这位老兄胸怀大志、喜好交友,曾与李密结为亲家。后来,沾了父亲的光,被封为晋阳令(晋阳县的父母官)。

  李渊父子来到晋阳后,刘文静主动前往套近乎,成为李家的常客。也就在在这段时间,他见到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或许曾学过一些相面的本领,刘老兄见过李世民几次后,怀着无比惊讶的心情对朋友说了这么一番话:“唐公之子不是平常之人,豁达有如汉高帝、神武好似魏太祖,其人虽然年轻,实为上天赋予!”这些话都是背后说的,应该不是有意吹捧或者拍马屁。如果历史记载属实,这个姓刘的真不愧是正宗的“隋唐伯乐”了!

  

  几个月之后,李密率领瓦岗军攻打东都,声名传播海内外,也彻底惹恼了杨广。咱们的大隋皇帝便下了一道命令:凡跟李密有关系的,全部下狱!就这样,刘文静光荣的被抓了起来。

  人说“患难见真情”!

  就在所有人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刘文静之时,一个人却主动前来探望,这个人正是李世民。

  

  看着眼前这个勇敢的年轻人,刘文静感激涕零;一老一少两个人随即开始了一段著名的对话!

  刘文静首先开口,以试探的口吻说道:“天下大乱,非有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之才不能平定。”

  李世民听完之后,略微一愣,然后从容回答道:“您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呢?只恐平常之人看不出来罢了。我今日来到狱中看您,并非出于儿女私情,而是想与您共商大计。请谈一下您的看法吧!”

  听完这几句话后,刘文静也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会如此直接、如此爽快。不过,这位老兄很快就高兴起来,因为这正是他想要听到的答案。没错,一点都没错,眼前这个人正是那个平定天下的人、正是那个乱世之中的真英雄!

  那还废话什么?

  紧接着,刘文静便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全盘说了出来:

  “如今李密长期围攻洛阳,皇上流离迁徙淮南,贼军的数量已是数以万计!在这个时候,若有真正的天下之主驾驭驱使这些人,顺应天命人心,则天下不难平定。

  现如今,山西地区逃难到晋阳城的百姓非常多;我任晋阳令几年,熟知哪些人是豪杰之士,一旦召集起来,可以得到十万之众。令尊所领之兵又将近几万,一句话出口,谁敢不从?以此兵力乘虚入关、夺取长安,然后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帝业可成!”

  

  高,实在是高!

  毫不夸张的说,刘文静对时局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宏观方面,皇帝杨广远在扬州,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李密的瓦岗军和朝廷的主力部队在洛阳城下杀的你死我活。微观方面,晋阳起兵切实可行,绝对能成功!

  更重要的是,咱们的刘老兄提出来了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思路:乘着宏观方面的有利条件,夺取长安,然后徐图天下。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隆中对”,那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战略构想(事实证明,比较失败)。虽然刘文静的这一思路还未达到诸葛亮“隆中对”的水平,但也够得上是一个“数量级”了!

  真的是“时势造英雄”。若不是遇上隋末这样的时代,哪里会有刘文静之流的出头之日?撑死,这位老兄也就是个晋阳令了!

  

  李世民边听边点头,内心早已澎湃不已。不过,这位小哥却并没有表现的特别兴奋和激动,而是表情极为自然的说道:“君言正合我意!”

  哎,不得不佩服的说,咱们的小李同学真的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用“泰山崩于前不变色”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由此来看,那句“时人莫能测也”的记载,并非史家虚言!这也再次证明,李世民确实是一个不一般的人、确实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大家可不要忘记了,此时的他还不到20岁。

  

  至此,这段著名的对话宣告结束!

  它直接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历史走势、决定了那个伟大帝国的最初几步,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其重要程度绝对要超过“隆中对”!

裴寂

  

  “探监”结束后,李世民回到了家。接下来,他必须要面对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而这个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爹李渊!

  这位小哥心里非常清楚,虽然自己和刘先生的谋略契合、虽然这一谋略可以帮助李家夺取天下,但若想真正去施行这一谋略,就不得不依靠一个人:李渊。是的,仅凭自己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自己太年轻了、太弱小了,如同初长成的小树苗,还远没有号召天下的威望和实力!

  怎么办?

  办法有且只有一个:说动老爹李渊,起兵晋阳!没错,小树苗要想顺利成材,就必须要有一棵参天大树来挡风遮雨。

  

  父亲了解儿子,儿子当然也了解父亲。

  咱们的小李同学就非常了解自己的老爹,甚至于比李渊自己都要了解;他知道,以李老爹的性格和脾气,是断然不会主动起兵的,需要有人在背后推一把!

  谁来推呢?

  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李世民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没能找到这个人,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看来,堪比超人的“超超级”猛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呀!

  

  正在这时,身在狱中的刘文静让人捎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就只列了一个人的名字:裴寂。

  

  裴寂,自幼失去双亲,由兄长抚养长大,是一个身世极为可怜的人。但这个孩子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年纪轻轻(14岁)便幸运的当上了公务员,虽然是级别最低的州主簿(主管记录之类的小科员)。

  长大后,裴老兄出落成了一个眉清目秀、器宇轩昂的帅小伙儿,精通史书、经书,俨然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栋梁之才。不过,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而其人生轨迹几乎跟现在的无数小公务员如出一辙!

  

  大概十年之后(开皇中),裴寂才终于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次升迁:调到京城担任左亲卫。由于家里太穷,这位老兄买不起马、坐不起车,只好徒步走到了长安!这段路程最起码也有450里,那得要走多少天呀?!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出来,裴寂应该是一个比较清廉的人,否则也不至于干了这么多年还如此贫穷了。

  来到京城后,裴老兄的生活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既没有平步青云,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依旧是普普通通的小科员一名。

  直至杨广登基之后的第五年,他才获得了人生的第二次升迁:齐州司户参军(小官一名)。可能是因为在这个职位上干的比较出色,不久之后,裴寂获得了人生的第三次升迁:御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咱们的裴老兄才真正算是受到皇帝的重视、才真正算是熬出了头,此时的他已经超过40岁了!

  几年之后,裴寂获得了其人生的第四次升迁,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升迁:担任晋阳宫副监(营造晋阳宫的副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