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计谋

西葫芦炒鸡 著    2736 字     发布

 又过了几年,李世民逐渐长大成人。据史书记载,这位老兄聪明英武、胸怀大志、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最后还加了一句“时人莫能测也”!简单一句话,李世民从小就是个“非人类”。

  不用过多说,这些话肯定有故意拔高之嫌。不过,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倒也不完全是在“造神”!

  如果说李建成是一个典型的“考拉型”性格的人,那么李世民就是个典型的“老虎型”性格的人:有自信,够权威,决断力高,竞争性强,胸怀大志,个性积极,喜欢冒险。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李世民15岁。这一年,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娶妻!妻子就是“大隋第一外交官”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关于此人,后有述)。这门亲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甚至连“门当户对”都算不上,因为当时长孙晟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与老爹李渊、大哥李建成不同的是,小李同学没有陷入温柔乡,而是在第二年就出门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

  积极响应皇帝号召,前去勤王!没错,咱们的杨广兄被突厥大军围困在雁门了,处境非常危险,急需各地军马前来支援。

  时间紧迫!

  小李同学没有过多犹豫;他收拾好行装、辞别父母和妻子,然后兴致勃勃的踏上了前往塞外的道路!这一年,他刚满16岁。

  

  不久之后,李世民便跟随一支勤王军来到了雁门附近。

  经过一番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个嘴上还没长毛的小孩子向他的顶头上司提出来了一个妙招:疑兵之计!具体操作如下:虚张军容,白天引旌旗数十里,夜晚以大鼓相应。

  此计果然取得了一定效果,把个突厥士兵唬得一惊一诈的;这些草原兄弟还真的以为来了大批援军,攻城的效率明显降低了许多。

  又过了几天,各地军马陆续赶到,援军的数量才真正大了起来,才终于有了可以与突厥一战的实力!

  就在大家摩拳擦掌之时,突厥人却莫名其妙的撤退了(具体原因,前有述)。

  小李同学的战场首秀也就此结束。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但却给人留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强烈印象!

  

  如果说“故布疑兵”只能算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表现就实在是太强悍、太“牛叉”了。

  大概两年之后,李渊率军讨伐一支民军,结果反被人家给重重包围了。就在全军上下一片悲鸣之时,一名白袍小将率领100精锐骑兵杀了进来,所到之处无不披靡,愣是将李渊和众将领救了出来!没错,这名白袍小将就是咱们的李世民。这一年,他18岁。

  

  两次表现,一文一武,充分展示了小李同学在谋略和胆识方面的过人之处。是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此人就是一个典型的“superman”!

  也正因为如此,李渊在担任晋阳留守时,便将这个二儿子带了过来(将大儿子留在了家里)。看来,还是老爹老妈了解自己的儿子呀!所谓“知子莫若父”嘛。从这件小事上也能看出来,李渊确实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有一个疑问:李世民的超能力是天生的呢,还是后天培养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过,咱们可以猜测一下。

  首先,我个人认为,李世民应该不是一名天生的军事家或者谋略家,至少在16岁之前不是。至于原因嘛,我是这么看的:假若这个孩子真的是天生奇才,史书中应该会有所描述或者有所体现,而不是一片空白(16岁之前)。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咱们的小李同学从小就比较低调,所以才没有任何记载!

  以上只是瞎猜测,并没有什么实际依据,大家权当乐乐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李世民是不是天才,后天的精心培养绝对少不了!否则,就成了第N个“伤仲永”了。

  那么,谁是这个“超超级”猛人的老师呢?对于这一点,答案就比较简单了:李渊和窦氏。尤其是窦氏!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母亲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她的言行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可以确信,窦氏不仅把自己的优秀基因传给了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教给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多东西,包括兵法谋略、包括为人处世等等,甚至包括那个惨无人道的故事(杨坚诛灭宇文氏)!

  

  

  当时之世,天下纷乱、民军四起,再加上“桃李子,洪水绕杨山”的民谣,李世民的心中逐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隋朝能够取代北周,我李家为什么不能取代隋朝?

  对于一个16岁就敢独自上战场、18岁就敢冲锋陷阵的人来说,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正常了;如果再考虑到这个家伙的“老虎型”性格,那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与其老爹李渊不同,咱们的小李同学是一个胆子更壮、行动力更强的人。他没有停留在“想”的阶段,而是不动声色的开始了实际的准备工作。

  这一工作很多人都做过,可以用八个字来高度概括: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由于这位小哥工作做的太出色,以至于“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电视剧和演义小说中的情节,多发生在这一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一些江湖豪侠和亡命之徒前来投靠。慢慢的,李世民的大名便传扬开来,许多官宦子弟也慕名前来投奔,这里头就有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

  

  长孙顺德,长孙晟的族弟,论辈分应为李世民的族叔。这位老兄的前半生波澜不惊、乏味至极,一件像样的事情都没有干过,用“纨绔子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他却“有幸”被朝廷征召参加“征高丽”之役。面对这样的好机会,长孙顺德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不想去送死),瞅了个机会逃了出来!

  往哪儿去呢?

  想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便瞎逛到了太原一带,然后藏匿了起来。后来,这小子无意中听说了李世民的大名,便屁颠屁颠的赶了过来,正式投奔了李家老二。李世民非常高兴,就将其推荐给了自己的老爹。

  

  刘弘基,官宦子弟,其父乃是大隋某省长。与长孙顺德恰好相反的是,这位老兄的前半生可谓丰富多彩,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

  按照常理来说,刘弘基的家庭状况肯定差不了,至少也应该是个小康。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老兄却是家贫如洗,穷的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

  大家可能要问了:身为省长的儿子,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若是放到现在还不被人笑掉大牙呀!其实原因倒也很简单:刘弘基是个落拓不羁、好侠仗义、不事家产的人。这样一个人,不正好就是那种典型的“败家子”吗?哎,能有这么一个儿子,刘家也真是够倒霉的!

  后来,杨广发动“征高丽”,咱们的刘老兄也在征召之列。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发挥出色,就能够混个一阶半职!以刘弘基的能力,这一点应该不难做到。

  

  可就当咱们的刘老兄满怀希望之时,搞笑的一幕出现了:由于这小子家里太穷,竟然买不起军用衣物(当时规定,这些东西都要自备)!

  不过,这点小事可难不倒刘弘基,因为他想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等大部队出发后,在后面跟着,等到了地方再想其它办法。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可老天却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走到半路,迷路了!这下没辙了,为了维持生计,这位老哥只得跟着别人干起了杀牛宰羊的屠夫工作。

  

  人要是倒起霉来,喝凉水都塞牙!

  没过多久,刘老兄的身份竟然被人家给揭穿了(不知得罪了什么人)。好呀,让你小子去服兵役,你却在这里卖肉,反了你了?结果可想而知,刘弘基被官府抓进了监牢,过起了“无忧无虑”的囚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