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火并

西葫芦炒鸡 著    2588 字     发布

火并

  

  李子通的感觉一点都没有错,他的确是来错地方了,而且错的很厉害!

  原因很复杂但又很简单:左才相战死了。

  这位民军首领死于官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捕行动,时间点恰恰就是在李子通离开后不久!很不巧的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齐鲁大地,而且以高铁般的速度向江淮地区传来。

  大家都知道,传言这种东西,属于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谱那种;本来屁大点事情,经过若干个人的传递,便有可能成为惊天大事。

  左才相之死就属于这类典型!想必大家也猜出来了,消息传到江淮地区后,就变成了这样一种说法:左才相死于李子通的背叛。

  

  很显然,杜伏威对这一说法是持肯定态度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李子通的到来表现的那么冷漠(喜形于色,还是太年轻呀)。

  不过,人家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而且还带着这么多人马,于情于理都不能太过分。于是乎,小杜同学便另外找了个地方将李子通及其部众安顿了下来。

  

  刚开始的一段日子,双方相安无事!

  但没过多久,李子通坐不住了。

  这位老兄毕竟是身在异乡,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再加上主人的那种待客态度,难免会犯嘀咕;更何况他非常清楚杜伏威的为人,知道这个家伙干的那点破事儿,所以就更加忐忑不安了!

  怎么办?是继续待下去还是再来一次辞别?如果继续待下去,会不会成为赵破陈第二?如果辞别,弟兄们能往哪里去呢?

  经过若干天的反复思考和心理煎熬,李子通终于下定了决心、一个昧着良心的决心:除掉杜伏威。靠,无毒不丈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其在这里瞎琢磨,还不如来点实干的,干脆把杜伏威这小子干掉得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呀!

  

  几天之后,杜伏威领着十几名心腹将领到外面瞎溜达。走着走着,突然,一支兵马从半路杀了出来,将他们围了严严实实。

  面对着如此突发情况,小杜同学镇定自若,指挥大家左冲右突,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可正当大伙儿策马往大营里奔的时候,一支箭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正中杜伏威!小杜猝不及防,一下子从马上跌落了下来。

  情况万分紧急!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王雄诞的小将领勇敢的跳下马,背起杜伏威向旁边的芦苇丛中逃去。对方的军士迅即赶了过来,但搜来搜去也没有搜出个所以然,只好撤去!

  

  逃过一劫的杜伏威立即赶回大营,可让他超级郁闷的是,大营也已经遭到了敌人的偷袭。而这里的敌人不是别人,竟然是李子通!

  小杜同学脑子一片空白,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娘的,老子吞了别人两次,没想到今天也被人家给吞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轮回报应”?

  紧接着,胸口发闷、血气上涌,一个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起来之后,这位小朋友对天长啸: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发誓归发誓,但眼下还是逃命要紧;杜伏威赶忙率领残军向其它地方撤去。

  

  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小杜同学和众将士垂头丧气的走着的时候,又有一支兵马杀了出来。这次不是李子通,而是大隋的正规军,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来护儿的儿子来整(不是投降杨玄感那个)!

  这支官军来的还真是时候,正好遇到“鹤蚌相争”的好事。那还客气什么?进攻吧!

  战斗结果显而易见:民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斗结果虽然简单,但过程却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当时的小杜同学不能走动,而士兵们又全部被打散,身边只剩下了王雄诞、十几名亲兵和一个王姓妇人。

  按照常理来说,杜伏威这次肯定是回天乏力了。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王氏相当的强悍,竟然背起杜伏威就跑,而且不带歇息的。而王雄诞更猛,领着十几名亲兵与周围的官兵展开残酷的肉搏战,打退了对方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最后,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外加十几个小兵,竟然突破了重围,将杜将军安全的救了出来。

  真是一个奇迹呀!

  

  

  说完了杜伏威这边,咱再说说李子通那边。

  渔翁得利

  

  应该说,李子通并不算是个奸邪小人;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恐怕左才相就不是死在官军手里了,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人舍命跟着他了!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李子通也绝非善类;偷袭杜伏威便是明证。

  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吧,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坏人。生存下去、活下去才是王道。为了这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目标,一个好人可以转瞬间变成一个坏人,而一个坏人也可能转瞬间变成一个救世主;为了这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目标,一个人可以背叛自己的主子,一个人可以效忠自己的对手。

  忠诚、信仰?已经变的越来越模糊了;而实力,却一步一步成为了最让人疯狂的东西!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有实力,你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能称王称霸;相反,你就只能是一名任人踩踏的蝼蚁。

  所以,大家不要对李子通太过责备;谁又能知道杜伏威的真正想法呢?谁又能保证小杜同学不想先下手呢?

  

  偷袭得手后,李子通心里也是五味俱全,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且人家确实曾帮助过自己。

  弟兄们也全都像蔫了一样,个个无精打采,士气极为低下,一点都没有刚打完胜仗的那种兴奋和喜悦。原因很简单:这他娘的打的是什么仗呀,官军没见着,倒先和自己人干了起来,窝火!

  

  正在这时,来整同学出现了。

  

  李子通大吃一惊,匆忙率众迎战。由于刚刚经历过一场“窝囊”仗,再加上准备不足,所以民军一方很快就扛不住了。

  没办法,李老兄只好率领大伙儿向海陵方向(江苏泰州一带)逃去。

  

  就这样,隋朝版“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大戏,宣告结束!

  官军几乎没费吹灰之力,便接连击败了两大民军势力,可谓战绩颇著。来整同学没有辜负他老爹来护儿的威名,也成长为了一名杰出的领军统帅!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来整真正成为了“来整(死你)”,屡屡击败民军,成为了民军将士心中的一块痛。大家便编了一首歌,来表达心中的恐惧与敬佩:“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荣公第六郎。”

  歌中的第六郎,即是咱们的来整!可惜的是,这孩子生不逢时,最终死在了一个卑鄙小人手中。

  

  

  江淮地区的民军算是暂时消停了,但其它地方的民军却更加旺盛了,尤其是中原地区(山西和河南一带)。

  

  从雁门回到东都洛阳的皇帝杨广,立即诏令樊子盖率领数万大军前去平乱。

  咱们的樊老兄此时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了,却依然亲自披挂上阵,毫不犹豫的踏上了最后的战场!

  那里,会带来荣誉吗?

  闪亮登场

  

  从“洛阳保卫战”来看,樊子盖算得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将领、算得上是一位比较杰出的指挥者,对付散乱的、组织性不强的民军应该绰绰有余。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位老兄一踏上战场,便连战连捷,打的民军弟兄们东逃西窜(民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差)。

  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而且跟吐万绪、鱼俱罗遇到的一模一样:这边刚打完,另一边又冒出来了,就跟玩游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