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归降

西葫芦炒鸡 著    2623 字     发布

这些民谣,一部分是为了起义而专门量身定做的,另一部分则是一种民间的预言。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代表了中下层老百姓的利益和意愿。简单一句话,大家都受够了,都想要过一种新的生活;谁能提供这样的美好生活,就跟着谁走!

  

  隋朝末年,这样一个预言式的民谣就出现了: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意思浅显易懂:李氏将兴,继起为王!这句民谣很快就就在全国各地的民军之中传播开来,大家情绪激昂,遍寻这样一个姓李的幸运儿(或者说倒霉蛋)。

  

  从后面的历史来看,这句民谣真的言中了,着实让人匪夷所思,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家伙第一个说出来的。

  更邪门的是,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姓李之人呢?

  当时的李渊还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皇亲国戚,根本够不上夺取天下的资格;而李密还在逃亡途中,更谈不上了!

  对此,我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研究研究。

  

  不过,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据某些人的考察,这个预言乃是来自于道教。道教在创立之后,逐渐分化出了一种叫做“图谶”的东西,其功能之一就是搞一些政治预言,专门预告王朝更替、人物兴衰和符命所在。历经若干年的试验之后,一个叫做“李弘”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成为拯救天下的救世主。而“桃李子”中的“李”即来源于此!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线索,有志于此的朋友可以做些专门性的研究,说不定还真能搞出点名堂来。若是您一不留神成为大预言家,别忘记请我吃饭就行啦。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民谣已经是家家传唱、妇孺皆知,并逐渐传到了皇宫、传到了皇帝杨广的耳朵里!

  不得不说,咱们的杨老兄的确是个大迷信,对该民谣非常忌讳,经常吓得晚上睡不着觉。这下子,姓李之人可就倒了大霉了,比如一个叫做李渊的家伙(关于此事,后有叙)!

  

  不过,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咱们的皇帝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要了大隋的命、也成为压垮杨家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的出征

  

  做事情应该有始有终!

  杨广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还记得当年夺取太子之位吗?这位老兄就光荣的践行过这一优良作风。现如今,面对着两次兵败高丽,杨广决定再次发扬发扬这一优良品质。没错,咱们的大隋皇帝预备来个“三征高丽”!

  但是,大臣们不干了。大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对抗皇帝的旨意,而且是全体一致:沉默;对,不管你小子说什么,我们就是一言不发!很显然,大臣们达成了共识:不能再打了。

  不过,这点小伎俩可难不倒咱们的杨老兄。他一边心里痛骂这些老顽固,一边直接下了一个诏令:征召天下兵,百道俱进。

  他娘的,老子就不信干不过一个小小的高丽!

  就这样,“三征高丽”开始了!其中蕴含着一种化学成分,它的名字叫做赌气。换句话说,杨广已经彻底迷失了自我、已经彻底被高丽搅浑了头。在他心中,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念头:有生之年,必灭高丽,不管代价有多大。

  

  但可惜的是,老百姓都忙着造反去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凑这个有去无回的热闹呀。史载,大批士兵半路逃亡,即使采用“杀”的办法也无法制止。最后,真正到达辽东一带的士兵不足30万!

  不过,这些士兵已经足够了。经过前两次的鏖战,此时的高丽也已经到了半残废的地步,几乎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只要作战方略合理,取得胜利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隋军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不再强攻辽东城,而是采取了二战时期美军进本的战略打法:越岛攻击(可参见美军的太平洋战史)。具体来说就是:放弃辽东城和其它城池,直取高丽首都长安城(在平壤附近)!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前两次的恶战已经耗尽了高丽方面的生力军,对方只能躲在城池里,出来交战已经不太可能。此时选择直接攻取对方首都,是非常明智的!

  

  和前两次一样,隋军依然是水陆并进。陆路走的比较慢,咱们重点说说水路的情况!

  不用说,水军统帅还是咱们的老熟人:来护儿和周法尚。

  但不幸的是,周法尚在筹备军需的过程中,染上了重病,而且是一病不起。这位曾经的一代名将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对自己的一个朋友感慨道:“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说完之后,眼睛中带着无限的遗憾辞别了人世;时年58岁。当时情景,想来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周法尚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波折,家庭更是两遭罹难,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成为隋朝一代杰出将领!虽然这位老兄在征高丽的过程中表现一般,但大势难改,又岂是某个人的责任?

  他的死,或许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极其有限,但却宣告了一个事实:大隋,又少了一根支柱!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周密准备,来护儿率领水军踏上了征程!他的心情是沉痛的,因为他刚刚埋葬掉一个多年的战友;他的心情又是激动的,因为他终于有机会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上。是啊,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复仇”所带来的快感呢?!没错,打败这个对手,一雪前耻。

  极为搞笑的是,高元这个家伙竟然率领最后一点兵力主动前来应战,真不知道这小子究竟是怎么想的。战斗过程很简单,双方一阵对砍之后,隋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载,仅砍掉的敌方士兵人头数就达到了1000多个!

  紧接着,来护儿率领大军向长安城逼近。敌人就近在咫尺,为自己、更为无数大隋将士报仇的时刻到了!

  

  高丽王高元害怕了,是真的害怕了。不过,这小子并没有乱了方寸,而是赶紧采取了一个招数!

  功败垂成

  

  有句古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很多人自认为学会了、看懂了,但实际上将其理解成了另外一层含义:见风使舵。

  那么,何谓真正的“能屈能伸”呢?我个人认为,“能屈能伸”绝对不是毫无原则的随意放弃、随意倒戈,而是在别无他途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与“见风使舵”有着本质的不同。

  比如汪精卫。这个人所做的事情就绝对不是“能屈能伸”,而是典型的卖国行径,虽然这个家伙后来一直标榜所谓的“曲线救国”!

  

  很明显,高丽王高元便很好的理解了这句产自中的古话。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类人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叫做:无师自通。这类人不在少数,很多农民出身的将领、很多没上过学的商人,他们便是此类人中的佼佼者。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这类人:三等人,教而不会;二等人,教而会;一等人,不教而会。其中的“一等人”便是我所说的“无师自通”者!

  高元算这类人吗?我觉得算,至少他的表现配得上这一称号。

  

  等高元意识到自己的国家马上就要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他立即放下了以往的傲慢、执着与坚定(与隋朝两次大战而不屈服)。这个聪明人非常清楚,现在已经不是原先的那种局势了,自己的国家已经是疲敝不堪,绝对经不起第三次折腾了。

  怎么办?怎么才能拯救自己的子民?唯一的办法只有一个: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