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溃败

西葫芦炒鸡 著    2656 字     发布

  现在的关键就是,能不能顺利拿下东都?

兵临城下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平时温文尔雅、待人和善,比羊都温顺;但一到特殊时刻,便会表现的凶神恶煞、令人恐惧,比狼还凶狠。有一句古语形容的特别恰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毫无疑问,樊子盖就属于这类人!

  面对着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这位老兄一改往日的“温和”作风,极为严酷的下达军令和加固洛阳城防;为了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他甚至不惜挥舞起血淋淋的屠刀。很不幸的是,刚刚败退回来的裴弘策便成了给猴看的那只“鸡”(杀鸡给猴看)!

  说起来,这位裴老兄还是相当冤枉的。当时的造反军气焰嚣张、士气正盛,如果冒然出城进攻,肯定会被击败。可令人不解的是,樊子盖却非要他领兵出击,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裴弘策不是傻子,便耍起了小性子,赖在家里不出来。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樊子盖竟然下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杀!

  众人一看这情形,吓得大腿发颤、直冒冷汗,说话的时候只能低着头,不管是官大还是官小,也不管是大将军还是小士兵!

  

  很显然,樊子盖是一个非常狠的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为大场面而生的人、是一个能够力挽危局的人。倘若换成一个优柔寡断、柔柔弱弱的人,是绝对无法处理这种形势的!

  简单一句话,杨广没有看错人。

  

  不过,这种做法虽然正确,但也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很多仍然奋战在城外的贵族子弟以及一些假装投降的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干脆一门心思跟了造反军。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投降的贵族子弟和将领:韩擒虎的儿子、杨雄(皇族)的儿子、虞世基的儿子、来护儿的儿子、裴蕴的儿子等40余人。

  仔细看看这一名单,全都是当朝权贵和世家大族的子弟!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人的投降对于大隋政权来说是一个“超级噩耗”和沉重打击,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分裂了!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具体要追溯到杨广登基后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尤其是在“用人”上的举措。

  如果你够仔细的话,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除了宇文述和裴矩以外,杨广所重用的人都是新人,尤其是裴蕴和虞世基(南陈旧官),甚至包括杨义臣、李景、薛士雄、王仁恭、樊子盖、卫文升等人;即便是宇文述和裴矩,原本也不过是两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换句话说,杨坚时代的功勋老臣,全都没有得到重用,有一些甚至被诛杀了,比如高颎。当然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杨广的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这个家伙搞的太急、太猛,结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隋逐渐失去了一部分世家大族的支持,尤其是关陇地区的世家大族(功勋老臣多出于此)。原因很简单:杨广的做法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受重视,甚至被杀)!

  可以肯定地说,咱们的大隋皇帝已经脱离了这个阶层、这个支撑其统治的阶层。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越来越集权了、越来越自由了、越来越没人敢反对自己了;至于坏处,我估计杨老兄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

  

  但是,杨广所重用和依靠的这批新人,却没有功勋老臣那样的归属感、使命感,是一个很容易就会发生动摇的阶层。一旦局势有变,这些人便极有可能成为毁灭大隋王朝的定时炸弹!

  很明显,贵族子弟的集体大叛变便是一次矛盾的总爆发。这种情况在杨坚时代从来没有发生过,即使是在极为危险的“战突厥”部分!

  

  可怜的杨广,已经离真正的“孤家寡人”越来越近了!

  

  援军

  

  威武雄壮的洛阳城下,5万多造反军士兵摆开了浩大的阵势!

  杨玄感看着这些士气高昂的战士,内心充满了激动,一股豪情涌上心头。是啊,只要能顺利拿下眼前这座城池,就可以创下不世之奇功、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就可以拥有整个天下;面对这样的情势,又有谁能够做到平静如水呢?

  

  在经过短暂的准备和动员之后,咱们的杨老兄率领将士们展开了进攻!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战争、是一场真正的生死之战,任何一方都输不起。

  但战争的过程却非常简单,只有区区几个字:(玄感)尽锐攻城,子盖随方拒守。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虽然极其重要,但过程却是波澜不惊,甚至有些枯燥乏味。换句话说,面对着洛阳这座坚城和樊子盖的调度指挥,杨公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不停的重复着一件事情:进攻,受挫;再进攻,再受挫;如此反复。

  东都洛阳,作为一国之首都,岂能轻易被攻下?!这让我想起了西方的著名城市君士坦丁堡,一个存在了千年的超级大都市,曾经以微薄的兵力(几千人)屡次击败东方强敌(几万、十几万),靠的正是险要的地势、固若金汤的城防和正确的指挥。

  

  没办法,杨玄感只好下令停止进攻。紧接着,他派遣几名得力干将前去扼守周围的几处险关,以防备朝廷的援军。

  很明显,这小子是打算来一场持久战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基本进入了李密所说的“下策”;接下来将会如何,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洛阳这边激战正酣的时候,长安方面获悉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负责镇守长安城的卫文升二话不说,亲率4万大军前来救援!

  当行至一个叫做华阴的地方时,这位老兄命令大军停了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干一件事、一件有损阴德的事:掘开“眼镜蛇”杨素的墓,焚其骸骨!目的很简单:告诉随行的将士,此次救援,不成功便成仁。

  兵法有云:“破釜沉舟。”卫文升做到了,以另外一种方式、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甚至比单纯的“破釜沉舟”还要高明、还要可怕(掘对手的祖坟)!

  最无辜的就是咱们的杨素了,这家伙一辈子机关算尽、害死无数人,却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死后的待遇!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吧。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卫文升立即率领大军昼夜急行,很快就来到了洛阳城北。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看的出来,杨玄感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既要防备新来的卫文升,还要有足够的兵力防备城内的樊子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任何一个敌手攻灭!

  

  

  正是在三方处于相持阶段的这段时间里,那封急报传到了皇帝杨广的手里。

  这个一向自负和自傲的家伙,在那一刻彻底傻眼了,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担心和恐惧。他赶紧将一名心腹近臣喊了过来,神情紧张的问道:“这个小子(杨玄感)一向聪明能干,会不会成为大患?”

  这个心腹哪里敢说丧气话,连忙宽慰道:“杨家这个小子一向粗疏,算不上真正的聪明,难成大事!但如果不能及时灭掉,恐怕会有更多的人跟从。”

  杨广使劲点了点头,并逐渐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

  接下来,就要采取应对之策了!

  事实证明,咱们的杨老兄的确不是酒囊饭袋;他一方面派人追查杨素家族的党羽,同时秘密召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用两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撤退!

  

  撤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就让咱们拭目以待,看看杨广这个家伙有没有能力把大伙儿从战场上带回来吧!

  希望,不要出现第二次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