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横空出世

西葫芦炒鸡 著    2587 字     发布

  接着,这位老兄下诏征调天下军队,命令他们全部都在京集合。

  不久之后,恢复了宇文述的官爵,理由很简单:“宇文述因为军粮接济不上才导致失败,这是后勤官员的过失,不是宇文述的罪过。”看来,在咱们的皇帝眼里,宇文述始终都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人呀!

  干完这两件事情之后,杨广再次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程。在走之前,他做出了两个普通的人事任命:卫文升留守长安,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

  

  关于卫文升,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咱们重点来看看樊子盖。

  樊子盖,一个做了半辈子地方官的人。之所以这么说,看看这位老兄的履历表你就明白了:东汝太守、北陈太守、郢州刺史、枞阳太守、辰州刺史、嵩州刺史、齐州刺史、循州总管、凉州刺史、武威太守。粗算一下,竟然在10个地方做过官,也真算是一个不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如果再加上后来的北京和洛阳,则达到了12个之多。

  这样子的为官经历,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但我敢肯定,樊子盖自己是绝对不满意的,因为他曾经屡次向皇帝诉苦。

  第一次发生在调任凉州刺史之时,樊老兄对皇帝杨广说道:“臣一居岭表,十载于兹,犬马之情,不胜恋恋;愿趋走阙庭,万死无恨。”意思很明显,老子已经做够了地方官,能不能给弄个京官干干?

  杨广却没同意,只是“慰谕遣之”。

  第二次发生在他担任武威太守期间,樊老兄几乎是向皇帝哀求:“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居内职。不得陪属车,奉丹陛,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听这话中之意,都有想要去死的念头了。

  可让人意外的是,杨广还是没有同意。

  

  按照常理来说,如此频繁的“被跳槽”,想要做出点政绩来,绝对是难比上青天!可咱们的樊子盖却愣是“颇有善政”,而且多次受到皇帝嘉奖:

  “设官之道,必在用贤,安人之术,莫如善政。子盖干局通敏,操履清洁,自剖符西服,爱惠为先,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凡厥在位,莫匪王臣,若能人思奉职,各展其效,朕将冕旒垂拱,何忧不治哉!”

  “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立身雅正,临人以简。威惠兼举,宽猛相资,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

  能得到“自大狂”杨广如此夸赞的地方大员,整个大隋还真的是找不出第二个!可令人不解的是,杨广就是不让他进入朝廷中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杨广此举的目的应该是想让樊子盖成为地方官中的楷模、让其成为其他地方官效仿的榜样。

  

  征高丽,樊子盖也“有幸”跟着来了,但是并没有参与具体的战斗。杨广返回东都洛阳后,他负责留守北京。

  

  此次人事任命,樊老兄便被调回了东都洛阳。

  由此看来,咱们的大隋皇帝对这个地方官确实是信赖有加呀!东都洛阳可不是一般的城市,若非绝对信任的人是断不能交给其镇守的。

  樊子盖没有让杨广失望,不久的将来他将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而其心理中的另一面,也将逐渐暴露出来。

  

  

  来到辽东之后的杨广,忙着处理各种政务和军务。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各地的告急文书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莫非出事了?

张须陀

  

  的确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首先,继大洪水之后不久,全国开始大旱,尤其是山东地区。不仅粮食颗粒无收,就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成问题,大批大批的人被渴死、饿死!忙着出兵高丽的杨广,对此不闻不问,或者说压根儿不知道;因为这位老兄实在是太忙了,哪里有时间管这些芝麻小事?!

  接着,已被逼上绝路的老百姓全都聚众造反,或者投靠那些早已经造反的人。到这个份儿上了,难不成要在家里等死吗?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既然政府不管我们的死活,也就只能豁出去铤而走险了!

  

  就这样,王薄、刘霸道、窦建德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就如同滚雪球一般。更要命的是,其它势力也逐渐兴盛起来,比如张金称、郝孝德等等。

  总之一句话,山东地区已是大乱!当地官吏根本没有能力镇压,只好向朝廷告急,希望朝廷能够派兵前来剿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就在这国家多事之秋,一个人横空出世;不用说大家也猜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张须陀。

  张须陀,一个出身普通的人,一个性情刚烈的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个一心为国的人,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0岁的时候,这位老兄正式投奔到史万岁门下,屡立战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中层将领,深受史万岁器重和喜爱。

  后来,他又参与了与汉王杨谅的内战,因表现出色被封为开府(禁卫军中上层将领)。

  几年之后,由于得罪了一些当权之士,张须陀被出调为齐郡郡丞(市长)。

  

  征高丽那段日子里,山东一带遭受的灾难最重,先是大洪水接着是大旱,米价奇贵、物价飞涨,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老兄看到这种情况后,痛心疾首,于是便打算开仓赈济。他的一些好朋友知道后,就劝说道:“最好等到诏书来到再说,不要擅自行动!”

  咱们的张须陀慨然回答道:“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爱民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说完之后,毅然决然派人打开粮仓。

  这一行为无疑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既缓解了济南老百姓的生活困难,也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拥护和爱戴!

  

  王薄起兵后,自称“知世郎”,而且还作了一首歌《无向辽东浪死歌》,以表达对当权者的愤恨。由于宣传工作做的好,很快就发展到了几万人,纵横齐鲁大地无敌手,多次击败隋朝地方军。不久之后,这位比较杰出的造反军首领来到了济南附近,预备一举拿下济南城。

  张须陀获悉情报后,开始从当地招募士兵,以做抵御。由于他名声颇佳、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很快就招募起了一支近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就是传说中的子弟兵;有亲族关系、有乡里关系,团结而善战,就如同项羽带领的那支8000人的军队。

  没有任何人能想到,就是这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地方武装,竟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隋的国之支柱!而它的杰出将领,也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王薄看到城池防守严密、不容易攻破,便引兵往南撤去。

  咱们的张老兄可没有“拒敌于家门之外”的狭隘想法,而是立即率领子弟兵展开了追击。双方在泰山脚下遭遇!

  王薄这个家伙毕竟不是军旅出身,没有打过恶仗,所以对这支杂牌武装很是轻视,甚至没有做太多的防备。在他眼里,这不过又是一支普通的官军罢了,如同那些被他击败的官军一样!

  张须陀不愧是张须陀,他一眼就看穿了造反军的弱点,然后挑选部分勇猛的战士发起了突然袭击;一番强冲下来,大败王薄的几万大军。而“知世郎”本人也被打的丢盔弃甲,吓得向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张老兄没有让将士们休整,而是继续追击,在德一带再次大败王薄,斩杀5000多人,获取六畜粮草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