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简单的原因

西葫芦炒鸡 著    2664 字     发布

    不过,杨广却并没有治他们的罪!原因很简单:这二位全都是重臣,因为这点小事就治罪,不合适。

  

  

  此次征高丽,于仲文当然要来,而且是必须要来,谁让您老哥是禁卫军最高将领呢?!

乙支文德

  

  接到皇帝杨广的命令后,于仲文和宇文述出发了,率领着30万大军和众多猛将!

  作战方略大体如下:越过高丽诸城,在鸭绿江西岸会师,稍作休整,然后直扑长安城。

  该方略虽然是临时想起来的,但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如果指挥得当、战术正确,应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对于于仲文和宇文述的军事指挥才能,我们还是应该放心的,毕竟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当时名将,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可让人无比失望的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

  当时,杨广和诸将均已经预料到了“长安城攻坚战”的艰苦性和长期性(结论由辽东城得出),所以在出兵前做好了最为充分的准备:每名士兵发给了100天的粮食,而且还发了衣服辎重、煮饭用具、帐篷等东西。

  东西是齐全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士兵们根本背不动!据史书记载,以上物品加上随身兵器,总重量达到了三石;该数据虽有夸张之嫌,但绝对不会低于80斤。晕啊,这么多东西,别说赶路了,就是站着不动也受不了啊!

  因此,隋军将士们的行动非常缓慢,很多人走到半路就累趴下了,只好扔掉粮食以减轻重量。这还了得?宇文述等将领便下严令:“丢粮者,斩首!”

  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这个看似严格的军令,其实有很多空子可钻!最简单、最常用的做法如下:宿营的时候将粮食埋起来,神不知鬼不觉。

  结果,30万大军还没走到鸭绿江,粮食就已经快要吃完了!这也间接宣告了一件事情:此次出兵已经是“不战而败”了。

  

  到达鸭绿江西岸后,大军开始扎营休整。

  就在这时,一个让大家颇感意外的人物前来归降,这个人就是高丽名臣乙支文德。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英雄、民族之魂,高丽也不例外,乙支文德就是他们的国家英雄。此人出生于半岛平壤石多山,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高丽王高元最为倚重的国之要员。毫不夸张地说,高丽的强盛,绝对有这位老兄一半的功劳;其地位就如同隋之高颎、齐之管仲!

  

  这么一个人物会主动前来归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恰好相反,这小子是来打探隋军虚实的!

  于仲文是何等聪明之人,他一眼就看穿了了乙支文德的小伎俩,于是便决定将其抓起来。就在马上要动手时,有一个人却坚决的制止了这一行为;此人叫做刘士龙,官职为受降使者,他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皇帝有诏令,要好好对待归降之人,你们不能动此人!态度非常坚决,似乎想要以死来维护皇帝的诏令。

  于老哥一看这架势,心里也有点害怕,于是便把乙支文德放走了。

  可没过一个时辰,他又后悔了,派人赶紧去追。等追上的时候,人家早已经渡过鸭绿江了。这个负责追赶的兄弟倒非常机灵,对着乙支文德喊道:“先生请回来一趟,还有很多要事相商!”

  乙支文德可不是个傻瓜,他回头嘿嘿一笑,然后飞马而去。

  就这样,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于仲文确实很聪明,但有时候又实在是傻的可以,甚至傻的开爱。想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于老兄和宇文述傻眼了,若是让皇帝知道了这件丢人的事情,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老哥俩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个好主意,只好不停的唉声叹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一个更不幸的消息传来:军中粮食吃光了。

  

  God,这可是大事、天大的事,比放走乙支文德要大几十倍。30万大军,如果没了粮食,那还不得闹翻了天呀?!

  怎么办?

萨水

  

  此时的隋军有三种选择:一是就地抢掠、以战养战,二是撤退,三是继续进军。

  对于第一条选择,虽然表面上正确,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可行性。原因很简单:此时的高丽已是全国皆兵,而且坚壁清野,就是隋军想要抢劫,也找不到粮食可抢呀!

  对于第二条选择,虽然有点丢人,但却是隋军的最佳选择。只不过,回去之后肯定要被皇帝骂一顿,说不定会为此丢掉官职!

  对于第三种选择,那就不是选择了,属于自杀。当然了,倘若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宇文述选择了第二种。这个家伙也是个老兵油子了,当然知道没粮食的可怕后果,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做出了这一选择!

  但是,于仲文不干了,他愤怒的吼道:“将军率领大军,却不能打败小贼兵,有什么脸面见皇上!”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继续进军,以期能侥幸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哪怕是小胜利。

  宇文述一听这话,脸上挂不住了,便勉强的服从了于老大的意志。

  

  大家也不要骂于仲文老糊涂,他的选择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军队缺粮食,还有一种解决办法:杀马为粮。通过这种迫不得已的方式,大军应该还能支撑三五天左右;三五天时间来打一场胜仗,完全有可能!

  关键就要看宇文述的指挥才能了。

  

  经过短暂的准备,大军出发了(于仲文未随征);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将是一场不归之旅,一场通往地狱之旅!

  宇文述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江,浩浩荡荡向前开去;不久之后,便碰到了乙支文德率领的高丽军队!

  战斗过程非常简单:高丽士兵刚一接战便往回跑,隋军士兵则在后面追。准确的说,双方压根儿就没有正式交战,是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样的过程总共进行了七次,史书称之为“七战七捷”。

  很快,隋军追到了萨水(今鲜清川江)。

  站在这条大河的岸边,宇文述犹豫了:究竟是过还是不过呢?此时的他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的,还在一直担心着粮食的问题;倘若这个时候能及时回军,则无疑是英明而正确的。更重要的是,隋军已经取得了“大胜”,回去后也可以向皇帝交代了!

  正在这时,旁边的诸将纷纷请求:将军,速速渡过萨水,消灭敌军于野外,不要让他们回到长安城。

  

  是啊,对方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倘若真能将他们歼灭在野外,那不是建立了天大的功勋了吗?渐渐的,宇文述将原先的担忧抛在了一边,然后狠狠心下了一个决定:渡过萨水!

  一念之差,究竟能引起多大的后果?宇文述将马上为大家揭晓答案。

  

  渡过萨水后,隋军失望了,因为高丽军队跑的比他们快多了,早就已经跑到长安城下面了!没办法,宇文述只好命令大军在距离长安城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乙支文德又来请降了;不过这次不是他本人,而是派来了一个使者(这小子真够精的)。而且还顺便给于仲文(估计认为于仲文还在营中)捎来了一首诗: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意思很浅显:您老打了七场打胜仗,就回去吧,别不知足了!

  着实有趣,想来这个乙支文德也是个非常幽默的主儿;怪不得这家伙能在高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宇文述看完后,心里那个火啊。

  不过,这位老兄却并没有冲动,而是理智的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想要取得“消灭敌军于野外”的大功,几乎是不可能了;战士们经过多天奔袭,已是疲惫不堪;长安城险峻坚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攻下来的;粮食问题,粮食问题,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