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备战

西葫芦炒鸡 著    2727 字     发布

  在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时代,依靠什么来运兵和运粮?毫无疑问,正是运河!在古代,这种交通工具就是现如今的铁路,不仅运输量大,而且速度也比陆路运输快很多。杨广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凿永济渠,正是基于战略上的考虑,正是为了达到快速运兵和运粮的目的!

  想要彻底控制东北亚局势,想要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就必须要有一个便捷的通道,就必须能够让军队尽快到达!没想到,“一代暴君”竟然会有如此高的战略思想。

  

  永济渠开通后,杨广还是没有大的动作。原因很简单,他还需要做更充分的战前准备!

  于是,这位老兄便下了那个诏令:向天下富人征税。

  打仗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而这些钱都是有大用处的,一方面购买军械辎重,另一方面则用来购买战马。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要向富人征税呢?其实道理也很浅显,“常务性税收”均来自于下层老百姓,富人虽然也交,但相对于其家庭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战争税”属于特殊性税收,加在穷人身上会加重其家庭负担,而加在富人身上则比较合理。看来,杨广还是考虑到了额外税收对普通老百姓造成的影响!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中究竟是不是这样,就很难说了;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也就不再随意猜测了!

  

  当然,征税只是一个准备,而且是最微不足道的准备,更大规模的还在后面呢!

全国总动员

  

  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为一场战争做准备,你认为是短还是长?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是足够了!在杨坚时代,大部分战争的准备期都没有超出过半年,有个别战争几乎是“一拍脑袋”决定的,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最终的战局。可见,战争的准备工作虽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影响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对于大型战争,肯定是准备的越充分胜算越高。

  

  杨广便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对高丽的战争!

  咱们的大隋皇帝曾经带过兵,曾经亲自上过战场,所以他非常清楚备战的重要性。尤其是平陈之役,若不是战前精心的准备,绝对不会那么的顺利。

  接下来,就让咱们看看杨广同学是如何备战的!

  

  大业七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更为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大隋王朝就只干了一件事情:备战。

  首先,杨广从扬州踏上了去北京的路(乘龙舟,走水路),目的很简单:他要亲自指挥这场全国总动员、亲自指挥即将到来的战争。

  接着,杨广发布诏书,正式向高丽宣战。诏书的内容非常少,现全文抄录:“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兴之以教义;高丽高元,缺失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虽怀伐图,仍事省方。”大家可以仔细琢磨一下,其实杨广并不想真的发动战争,只要高丽臣服并来朝见,就可以立即撤兵。当然,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动粗的!

  也就是说,杨广时期发动的“三征高丽”,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场“耀武秀”,跟“北巡”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要高丽国王高元能像突利可汗一样老实,双方就可以马上和好如初!按照杨广的逻辑,只要大军往辽东地区一摆,高元这小子铁定投降。由此看来,杨广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呀,他哪里会料到“全国总动员”的后果?!

  

  既然是“耀武”,那就一定得有个“耀武”的样子。

  杨广下诏在全国征召军队,无论远近,都要到北京集中;接着又征调江淮以南的水手1万人、弓弩手3万人、岭南排镩手(负责制作箭)3万人。于是乎,四面八方的军队如江河奔流一般向北京方向赶来!那场面,想想就够让人眼晕的。

  军队是有了,接下来就要搞定粮食问题了。杨广征调长江以南的民夫和船只,让他们负责运输各大粮仓中的米到北京;史载,大小船舶前后相连上千里。

  粮食也有了,接着还要搞定军械和辎重,包括武器铠甲、攻城器具等等。杨广敕令黄河以南的老百姓和部分士兵,负责通过陆路将这些东西运往北京地区。史载,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员多达几十万人,日夜不断,士卒和民夫在途中大量死亡,尸体压着尸体,污秽满路、恶臭扑鼻。

  

  这些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有两点:造船和养马!

  造船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做元弘嗣的官员。这位老兄是一个典型的酷吏,据史书记载,这小子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简直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不让民夫们休息,而是严令他们昼夜不停的站在水中服役,结果很多人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率竟然高达十分之三!我实在无法想象当时那种可怕的场景,你见过下半身长满了蛆的人吗?

  还好,报应来的比较快。这个元弘嗣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两年之后因牵连进一桩谋反大案而被除名,被人杀死在路上!真是活该呀。

  

  养马的任务则交给了山东地区的老百姓。这里的山,肯定不是现在的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养马,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养的好,不会得到国家一分赏赐,而一旦养的不好,则会家破人亡。因此,很多老百姓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原因很简单:把家中储蓄都用来养马了!

  

  对于齐鲁大地人民来说,最要命的不是养马,而是各类繁重的劳役和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

  集结完毕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山东地区距离北京最近,所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劳役最多、最繁重。其中最厉害、最要命的一项就是运粮!

  史载,只能看到离家的人,却看不到回来的人;可见路程之艰险、督促之严厉。很多人由于不能按期完成运输任务,干脆半路就逃亡了!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黄河发生大洪水,淹没了几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这下子不得了了,绝大多数田地都被洪水淹没,粮食颗粒无收。一场史上罕见的大饥荒随之而来!

  可恨的是,当地官吏不仅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反而大发“灾荒财”:哄抬物价,强买强卖;而贪污腐化更是无所不在。老百姓的生活简直恶化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史载,大批量的人无衣御寒、无食果腹,很多人被活生生的饿死。

  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这样窝囊的死去,倒不如豁出去去做强盗!于是乎,很多老百姓走上了“盗贼”的不归路。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条最佳的道路,难道要在家里等着被饿死吗?

  大家可能要问了,不是发生大饥荒了吗?抢谁呢?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些由老百姓组成的强盗团伙当然不会去抢夺老百姓,他们要抢的是那些地方豪强和贪官污吏!事实很明显,在大饥荒年代,最沾光的就是这些地方豪强和贪官污吏,他们不仅不会受到丝毫损失,反而借此大发国难财。

  

  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老百姓做盗贼的越来越多,山东地区逐渐形成了三股比较大的反政府势力:王薄、刘霸道和窦建德。当时,他们的兵力都达到了1万人以上,而且攻城略地,闹的红红火火!

  山东地区一时大乱,地方官吏无法镇压,便向朝廷报告了这些情况。皇帝杨广知道后,既没有深入调查,也没有考虑这里边的深层次原因,而是下了一个很简单的诏令:命令地方军和基层官员相互配合,捕捉盗贼;随时捕获,就地正法!对于咱们的皇帝来说,这些家伙就是一群反社会分子,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人,就是一群应该严厉镇压的人。

  说实话,如果此时的杨广能够稍微了解一下民情,稍微开仓赈济一下,就绝对不会出现后来那样严重的局面!可惜,这位老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