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备战

西葫芦炒鸡 著    2701 字     发布

  有的人是创造机会,有的人是等待机会。

  前者已经不能用“人”来称呼,只能称作神;后者则是我们眼中的优秀人士。王世充不是“神”,但也超越了“优秀”这个范畴,他是介乎“神”和“优秀”之间的那一份子。

  

  当这位老兄听完礼部尚书杨玄感的话后,立即开动起了他那聪明的脑袋:这难道不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等待的机会吗?如果就此错过,岂不是太过可惜?经过一番短暂的思虑,他紧接着便向皇帝说出了那句话:“张衡不断减少筑宫器具。”

  这,就是火上浇油;这,就是落井下石!

  没错,只要把这个姓张的整倒,自己就一定能获得某种好处,虽然他压根儿还不知道这种好处究竟什么!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出击基本上是稳赚不赔。首先,拉近了与礼部尚书的关系,算是做了一回同一战壕中的战友;再者,拉近了与皇帝的关系,无形中成为了皇帝的“卧底小密探”;最后,“痛打落水狗”,使劲整了一下不识时务的张衡,帮皇帝出了一口气!

  有的人说了无数的话,但却都是废话;有的人只说一句话,但却可以顶别人无数句话。语言就是一门艺术,就看你能不能掌握得了。

  

  果然,杨广听完后勃然大怒:“把这个老匹夫押往闹市斩首!”看来,咱们的皇帝是真的怒了。

  眼看着张衡的脑袋就要不保,正在这时,很邪门的一幕出现了:杨广突然改变了主意,将“斩首”改为了“免官除名”!奇怪,真是奇怪,这太不符合杨广的性格了,他做事向来都是干脆利落的,更何况是已经下达的命令,更何况没有任何人进行劝阻。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位老兄内心还惦念着张衡在过去的种种好处,还舍不得杀这个忠心的老部下!

  就这样,张衡成为了普通老百姓。如果人生到此结束,倒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结局;可惜的是,他的人生却并没有结束。

  两年之后,杨广从高丽战场上铩羽而归。张衡的一个小妾估计是受不了做老百姓的苦日子,便来向皇帝告状:(衡)心怀怨恨,诽谤朝政。这一次,杨广没有再给这个老部下面子,直接将其赐死在了家中。

  史载,张老兄死前曾大声说道:“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这句话极其隐晦,为杨坚之死披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面纱,也为后世之人的胡乱猜测提供了一条更为切实的证据。

  纵观张衡的一生,有一定的谋略、也有一定的能力;选对了主子,并且帮着主子登上了九五至尊,并且一度成为皇帝最为信赖的助手。应该说,他的前半生是非常成功的!到了后半生,却仅仅因为一句话、一句小心翼翼的话、一句比较有良心的话,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可以确切的说,张衡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官,只能算是一个“狗头军师”类的人物;因此,他的死并不值得我们惋惜!

  

  张衡被免官了,接下来就要重新任命一个人,来完成江都宫的营建。杨广把目光投向了王世充!就这样,老王成为了建造江都宫的总监工(属于兼任)。这个家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江南园林的特色,将个江都宫造的细腻别致、典雅秀丽。

  江都宫完成后,杨广非常满意,从此之后对王世充更为信赖,并放心的将扬州地方大权交给了他。不用过多解释,咱们的老王一跃而成为地方实权派;这可是个“土皇帝”般的位子!未来,似乎已经开始定型。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王世充获得了这么多的好处,杨玄感岂不是亏大发了吗?岂不是傻傻的给别人做了次嫁衣?

  事实当然非也!杨玄感跟张衡没有什么仇恨,他之所以在背后捅刀子,不是为了报仇、不是为了泄愤,更不是为了帮助王世充,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为了能够获得皇帝的好感、为了能够拉近与皇帝的关系,从而最终成为皇帝的亲信!

  他也确实做到了。

  当然,仅靠这么一件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老兄接着又做了一件事情!

  

  跟裴矩一样,杨玄感也看透了杨广的性格,于是便向当时的兵部尚书段文振说道:“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意思就是说,我杨家受了皇家这么多的恩惠,应当冲锋陷阵、为国效力,请您给皇上说一声!

  段文振虽说是个厉害角色,但也绝对猜不到这个杨家公子的小算盘!于是他便向皇帝上奏了此事。要说杨公子也确实是不简单,杨广听到后竟然真的非常开心,甚至还在群臣面前褒奖了一番:“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

  说来你可能不太相信,就凭借这两点,杨玄感竟然真就成为了皇帝的亲信。当然了,比起“小圈子”里的四个人来,他还差得远呢!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杨玄感和王世充甫一亮相,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同凡响的一面;这样的人若不能在历史上闪光,那真是对不住“人才”这两个字了。

  

  

  时间迅速来到了年尾。

  皇帝杨广发出了一个特殊的诏令:向天下富人征税。

  阴云,逐渐密布起来,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战争!

  备战(一)

  

  凡事皆如此,有果必有因,这叫做“因果循环”。

  时间倒回到三年前,倒回到那次“北巡之旅”;那时发生了一个非常不愉快的小插曲:高丽使者在突利可汗处。

  杨广知道后,非常愤怒,立即发布了一份极其嚣张的诏书。(前有述)

  

  高丽国王高元很快就从使者那里得知了此事。这位老兄真是一个硬汉子,面对着如同“怪兽”一样强大的邻居,他坚决拒绝了诏书中的内容,不仅没有来隋朝朝见,甚至连平素的礼仪也减少了许多。这无异于是在告诉对方:臭小子不要嚣张,老子不怕你,看你能怎么样?!

  人是应该有点骨气的,高元虽然只有“巴掌”大的国土,却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一条有血性的真汉子。不畏强权、勇敢面对,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你可以骂他不知天高地厚、你可以骂他不懂得“转弯”,但你绝对应该尊重他!

  当然,能有这种强硬的表现,这家伙也是有底气的。首先,自己的国家在东北亚也称得上是强国,不管是士兵数量还是将领,都有一战的实力;再者,自己这个地方是“福地”,曾经兵不血刃的击溃了杨坚派来的30万精锐大军;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位老兄想当然的认为,隋朝也就是用大话来吓唬吓唬人,绝对不会动真格的,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岂能随意开战端?

  

  但是,高元错误的估计了东北亚形势,错误的估计了大隋皇帝杨广!

  当时的形势是什么?很明显,高丽和突厥暗中结盟,极大的威胁到了隋朝在东北亚的统治!对于这一点,高元的想法太过简单了,他虽然只是想保住本国的利益,殊不知却正好击中了隋朝的要害!一旦高丽和突厥结盟成功,隋朝在东北亚将一下子陷入被动,这当然不是大隋君臣所愿意看到的。

  杨广是什么样的人?杨广是一个做事干脆果决的人、是一个与其父杨坚在性格上有着很大反差的人。可是,高元却仍然将其当作杨坚一样来对待,显然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没错,高元的确是看错了杨广,也低估了杨广!

  咱们的大隋皇帝知道高丽的表现后,心中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后详述)。他没有发火,也没有像老爹杨坚一样立即发兵,而是干起了一件事情、一件相当高明且意义深远的事情:开凿永济渠(大运河二期工程,直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