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位置

西葫芦炒鸡 著    2858 字     发布

对于这件事情,不论是《资治通鉴》还是《隋书》都没有记载。我查了很多资料,最后是在一本叫做《隋唐佳话》的野史中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个“隋炀帝以诗杀人”的故事,虽然充满着戏剧色彩,但其真实性却不能不让人怀疑!

  为什么这么一个来自野史中的故事,反而比正史中的记载流传更广呢?个中原因,恐怕跟文人骚客的有心传播有关。的确,相比起这个故事来,正史中的记载就实在是太索然无味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可以往隋炀帝头上摸黑,可以让这个家伙显得更为残暴凶狠。

  

  最后,让我们下一个结论吧:跟三国时的杨修相似,薛道衡死在了自己的恃才傲物上。纵观此人的一生,才华出众却狷介傲物、迂腐至极;他有很多次扭转局势的机会,却每次都白白的错过了。

  就拿最后一次来说吧,如果他能听房彦谦的话,应该能够避祸;如果他能在犯下错误后,及时向杨广谢罪,同样也能避祸。但可惜的是,他却选择了等待,选择了自欺欺人似的自大!

  在官场上混却不懂政治,结局注定是可悲的。薛道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不过,这位老兄的诗文成就还是非常大的;史载其有集30卷,其中大部分为诗文。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找一些来看看,顺便跟唐朝的诗人们做个比较。

  我自己的感觉,比起唐朝的那些牛人们,薛道衡只能算是小儿科!

  比如他的《出塞诗》:“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

  咱们再来看看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两相对比,高低立见,无论是意境还是气势,都差了不只一个档次。换句话说,薛道衡若是生在唐代只能算是个二流诗人。只能说,这小子生的时代比较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说起隋朝的文坛,那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卢思道。

  

  比起薛道衡来,这位老兄更加倒霉;虽然满腹才学,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一生遭遇比较坎坷;最终抑郁而死,时年51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卢思道能沦落到这般田地,那也是有原因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位老兄的性格:聪爽俊辩,通侻不羁;不持操行,好轻侮人。这种性格,谁能受得了啊?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卢思道从小就聪明善辩、洒脱不羁,但却在十六岁的时候触了平生的第一个大霉头。某一天,这个孩子在一个山涧旁遇到了一个叫做刘松的人;这个刘松便有意无意的指着一块刻好了碑文的石头问道:“能看得懂吗,小子?”卢思道盯着看了半天愣是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一言不发的低着头走了,背后传来了刘松的哈哈大笑声。

  很显然,这件事情极大的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从此之后,卢思道关起门来,发奋读书,并拜当时著名诗人邢劭为师;不出几年,学问大进。

  卢思道学成归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穷尽其全部才思做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紧接着在第一时间找到了那个当初伤害过他自尊的刘松,并一把将文章扔到此人面前:“能看得懂吗?”刘松颤抖着捡起文章,勉强看了一遍,然后摇摇头道:“看不懂。”

  卢思道长叹一声,说道:“我这几年的学习嘛,还是有益处的,难道是白白浪费光阴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卢思道之所以努力拚命学习,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报复你刘松当年那恶言相辱之仇!

  你说说,就这种小肚脐心肠,焉能成大事?!也就只配做个文人了!

  

  还好,他的文人做的比较成功,也算这辈子没白活。

  卢思道长于七言诗,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开唐代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南北朝后期和隋初具有较高的地位。有集30卷,另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

  最后,选取比较有名的一首《从军行》,以飨大家: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一个人就是再怎么自负、再怎么自傲,他也不能没有朋友,无非就是朋友少了一些罢了。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探、拉锯、了解之后,属于杨广一个人的“小圈子”形成了。这里头主要有四个人:宇文述、裴矩、裴蕴、虞世基。

  跟杨坚时代的“三叉戟”、“两巨头”不同,这仅仅就是一个小圈子,只是一个便于杨广操控政权的工具而已!其作用和效能,跟“三叉戟”和“两巨头”压根儿不在一个级别。更直接的说吧,正是这个小圈子帮着杨广将偌大个国家搞垮了!把“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这八个字用到这个“小圈子”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关于宇文述这个人,就不再多说了,一个政客你能指望他为大隋做什么?

  

  关于裴矩,需要再多啰嗦几句。

  “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之后,“双头蛇”的待遇直线上升,成为皇帝最为器重的人之一;杨广曾经当面夸赞他道:“卿有安抚怀柔之才!”

  西巡归来后,裴矩又诱使西域诸国派遣使者前来洛阳朝贡。而为了显示大隋的富有和繁华,这个家伙竟然想出来了一个前面已经用过的昏招:举行盛大的杂技表演!对此,杨广欣然同意。看来,“双头蛇”对这位大隋皇帝的性格和心思也是摸得一清二楚,丝毫不亚于宇文述!

  那么,这场杂技表演究竟有多盛大呢?史载,表演场地周长5000步(不少于4000米);奏乐的人达到18000个,乐声传播数十里;从黄昏到天明,灯火光芒辉映天地;历时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耗费金钱巨万。

  搞完这场杂技表演之后,裴矩又想出来了另外一个“炫富”的方式:将洛阳的某条街道设置为“西域专用街道”,里边的店铺全都按照一个样式整修装饰,铺子里堆满各种珍惜货物,商人们也都穿上华丽富贵的衣服,就连卖菜的也全都坐在用珍贵的龙须草编织的席子上。

  更恶搞的是,如果有西域商人经过饭店,店主必定盛情邀请进店吃饭,吃完之后还不用付钱!这些西域胡人个个惊叹称赞,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等好事!

  什么叫做“门面工程”?什么叫做“打肿脸充胖子”?“双头蛇”在1500年前就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不用说,这些事情全都得到了杨广的极力赞赏:“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所考虑的。若不是尽忠国家,哪里能做到这一点!”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另外两个人。

  

  裴蕴,原为南陈中上级官员,为人聪明狡猾、做事干练、权力欲重。平陈之役前,他就已经暗地里投降了隋朝,并且屡次提供重要情报,算是一个“无间道”式的人物。

  南陈灭亡后,杨坚封了这个家伙一个比较大的官职。当时,高颎不知道内情,便上奏极力反对。最后杨坚执意坚持,这才将高颎压下去。

  后来的很多年,裴蕴一直都在地方任职。你还别说,这位老兄确实有一套,干的得心应手,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算得上是一位标准意义上的好官。

  杨广登基后,裴蕴的政绩考核连年第一(确实是牛啊,不服不行),也引起了新任大隋皇帝的注意。没多久,被征召为太常少卿(跟高颎是上下级关系),从此开始了其京官生涯。

  太常少卿是一个闲职,没什么实权。因此,对于裴蕴来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说不定这辈子就只能呆在这个破位子上了;说句心里话,还不如干他的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