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大功

西葫芦炒鸡 著    2783 字     发布

 

  第三,皇帝出巡,免不了兴师动众,不管是对于大隋百姓还是突厥民众,都无异于是一场灾难;

  最后,皇帝乃一国之主,万一路上有什么不测发生,对于大隋朝廷绝对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秦始皇之死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吗?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以及肯定的说,杨广的北巡纯粹是一场费力不讨好的瞎折腾!

  

  经过一番短暂而紧张的准备,大业三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大隋皇帝杨广正式开始了“北巡”之旅。不用说,这又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出行(不盛大就不叫隋炀帝了),完全能够与“一下扬州”有的一拼!有意思的是,咱们的杨广非常热心,几乎把能带的人全带上了,包括皇后萧氏、建筑学家宇文恺、苏威、张衡等等,另外还包括两个会让你感动非常意外的人物:高颎和贺若弼。

  

  没想到吧?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现在就给大家讲讲其中的缘由。

  

  先来说说苏威:这位老兄在“仁寿”年间被升为尚书右仆射后(前有述),坚决贯彻“低调和无为”的处世哲学,成功的避开了朝廷中的各种争斗,毫发无伤的存活了下来。杨广登基后,苏威还是照样干他的国务院副总理,而且稳稳当当。由此看来,选择什么样的处世之道是多么的重要!汉王杨谅的叛乱被平定后,“眼镜蛇”杨素升格为尚书令,苏威也相应的升了一级,正式被皇帝杨广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不过,这个新晋升的国务院总理实在是太过窝囊,根本没法跟高颎和杨素比,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办事跑腿的,其权力甚至还不如张衡!没办法,谁让你老兄不是嫡系呢?!

  再来说说张衡:与宇文述不同的是,张衡是一个文官,所以这位老兄只捞了个御史大夫的官职。不过,这个家伙极受皇帝杨广的亲近和信任,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然后说说贺若弼,这个已经太久没有出场的猛人、平陈的最大功臣之一: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具有极强“悲剧色彩”的人物!

  平陈之役结束之后,贺若弼受封为上柱国(武官中的最高职,名誉性质)。按常理来说,这位老兄应该受到更大的重用才对;可令人无比奇怪的是,杨坚却再也没有重用过他(领兵打仗方面),似乎将这个人彻底遗忘了一样。难道是害怕他会取得更大的军功?难道是害怕他会反叛?难道这里边有什么难言之隐?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千古之谜!

  贺若弼心里也一直很不爽,尤其是当他看到杨素的待遇后(当时杨素升为尚书右仆射)。于是这位老兄开始了无所顾忌的谩骂和诋毁,肆意的发挥着自己内心的不满,尤其是对杨坚、高颎和杨素(胆子真是够大啊)!杨坚一气之下将这个家伙赶下了台。可没想到的是,贺若弼竟然没有一丝悔意,而是更加怨恨,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被关进了监狱。

  杨坚责问他道:“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说此二人只是吃干饭的,是何意也?”

  贺若弼也不含糊:“颎,臣之故人;素,臣之亲戚;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真是功高人胆大呀,这些话要是其他人说出来,被砍头十次都不为过。

  杨坚听完后当然非常愤怒,但是念其在平陈之役中的大功,便饶恕了他。不过,活罪难逃,于是贺老兄便被贬为了普通老百姓!

  一年之后,恢复爵位(官职未复)。

  杨广做太子时,有一次,跟贺若弼聊天,随口问了这么一句话:“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

  贺若弼答道:“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接着问道:“然则大将谁也?”

  贺若弼回答道:“唯殿下所择!”意思很明显,老子就是真正的大将。确实是够嚣张的,不过,综合起来看,他对杨素、韩擒虎和史万岁的评价还是相当精准的。要是让他跟这三个猛人来一场旷世大战,还真难说谁会是最好的赢家!

  杨广登基后,贺老兄依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被封了一个没什么实权的虚职。

  

  最后说说高颎!

  高颎,这位曾经的绝世猛人自从被整下台之后,便一直过着非常逍遥的日子。对于他来说,权力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只要大隋政权能够蒸蒸日上,这比什么都重要!没错,他虽然离开了权力中心,但却一直没有忘记大隋天下,因为那里曾经是他战斗过的地方、曾经有他最为亲密的战友、曾经为他带来荣誉和富贵。

  当然了,在内心深处,这位老兄还是非常希望能为大隋贡献力量、发挥余热的,这倒不是贪恋高位和权力,而是因为他还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

  那一年,他才58岁。

  58岁,在古代算是一个比较高的年纪,但对于高颎这类人来说,却正是“白银”一般的年纪、是焕发第二春的年纪;如果能够东山再起,我相信,这个猛人一定能够取得跟以前一样的功绩!

  但可惜的是,杨坚却再也没有给他机会,直到死。

  后来,爆发了杨广和杨谅的骨肉之战。对于这场战争,我们不知道赋闲在家的高颎做何感想,因为史书没有任何记载;但我敢肯定,这位一心为国的老人一定痛心疾首。这个国家可是他跟杨坚一手创立的呀!怎么能够容忍被后世子孙如此糟蹋呢?

  

  如前所述,杨广和高颎的关系不怎么样,甚至算是对手,因为高颎一直以来都是支持杨勇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高颎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至少不会再在历史上露面了!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杨广登基后竟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任命高颎为太常卿(三品官)!太常卿是什么官职?相关书籍解释如下: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闲职,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

  但不管怎么说,杨广终究还是启用了高颎、这个曾经的大对头!杨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个人认为,这个家伙是想通过此举来传达一个信息:新皇帝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是一个求才若渴的人,大家不要害怕,只要有才能都会得到重用。

  那么,杨广为什么要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呢?这是因为他刚刚登基,还有很多的敌对势力,尤其是东方的汉王杨谅和潜存的太子党势力。通过重新启用高颎,无疑可以拉拢部分原先拥护杨勇的官员,可以收买京城官员的人心。

  不得不承认,此举的确收到了奇效,因为自始至终都未发生过任何形式的叛乱,整个长安城平静的出奇!

  

  

  OK,讲完了这几个人的故事,接下来正式开始“北巡”!

  

  隋炀帝就是隋炀帝,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因为这位老兄竟然带出来了50万军队,其中仅骑兵就有10万,旌旗辎重更是连绵千里。真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耀武”啊!

  领着这么一大帮子人,速度肯定提上不来,再加上一路左看右看、东游西荡,就走的更慢了。这下子可苦了沿途的老百姓了,不说劳役、食品之类的,就是光被50万军队踩坏的庄稼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

  而有一些精明的地方官员则趁机向皇帝进献当地的美食和特产,以求获得封赏;而这些美食和特产,毫无疑问,肯定是来自老百姓家!哎,真是作孽啊。当然了,杨广对此全然不知。

  50多天后的农历六月十一,皇帝杨广才终于到达了榆林,在这里,他需要休整和重新部署一下,因为前面就是真正的大草原了!

  

  这位皇帝部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长孙晟前往突利可汗处传达旨意:老子就快到了,你赶紧备好酒席。

  自从在“再战突厥”章节立下大功后,咱们的外交官先生已经很久没有露面了。大家不要误会,这位老兄可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密切注视着草原上的任何风吹草动!还是那句老话:有他在,真的是大隋之福、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