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考虑

西葫芦炒鸡 著    2712 字     发布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交给杨素了!史载,仅每月投入的民夫就达到了200万人,如果再加上各级官吏和士兵,总人数估计能达到220万。关于此次施工的过程,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我们无法知道这条“眼镜蛇”的所作所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累死人的事情一定时常发生;因为这个家伙本就不是一个爱惜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指望他突发善心,那简直比“老母猪上树”还难!

  

  当洛阳新城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时,皇帝杨广又开始了新的考虑:东都规模庞大,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成,不如先修建一座园林,作为自己临时落脚之地。

  于是,这个家伙便命令宇文恺和封德彝(第二次出场了)负责修建一座皇家园林“显仁宫”,来作为自己到洛阳考察时的临时行宫。很明显,“显仁宫”只是一座临时性的地方,并不是很重要;可不管怎么临时,也是皇帝要住的地方,哪里能有半点怠慢?宇文恺和封德彝经过认真研究和商讨,将显仁宫建成了一座相当气派的园林,并且在里边种了许多的奇花异草、养了众多的珍禽异兽!

  

  这些还不够,因为咱们的杨广又有了新的考虑、一个伟大的考虑!

大运河

  

  大运河,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最为伟大的水利工程。

  它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水系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南北交通;它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了畅通的渠道,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过多的溢美之辞,我就不啰嗦了,否则就成为历史教科书了,而我也要变成可怜的中学老师了。现引用一首诗来说明大运河的重要意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隋皇帝杨广的新考虑就是:大运河!

  

  其实,早在杨广在扬州做晋王时,他就已经注意到了南北交通和粮食转运问题,因为他曾经多次在扬州和长安之间来回奔波,深知陆路交通的不便。而广通渠的开凿(杨坚时期开凿,前有述),无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用水路转运粮食,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

  东都洛阳建成之后,必定需要转运更多的粮食,这就急需要建“渠”来沟通南北,从而彻底消除陆路运输的弊端,使江南和东方的粮食能够更快的转运到洛阳。

  另外,“渠”建成之后,交通便利,可以将军队很方便的运到前线,客观上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实际控制。真可谓“一箭双雕”!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杨广决定开凿大运河!

  当然,这只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方层面就比较隐晦了。杨广曾在扬州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此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扬州就是杨广的第二个家,甚至比家还要“亲”!而且,南方地区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美人众多,岂是北方地区能够比得了的?

  可问题是,自己现在是皇帝,需要长期住在长安或者洛阳,在陆路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想要回“家”谈何容易?!

  而开凿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不正好可以解决陆路交通不便的问题吗?

  没错,方便自己去江南巡游,也是这位皇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

  

  说干就干!

  就在东都洛阳开始施工后不久(大概四天),皇帝杨广紧接着下了一道诏令:开凿通济渠和邗(“含”音)沟。

  有些朋友可能产生疑问了:不是开凿大运河吗,怎么成了开凿通济渠和邗沟了?

  接下来,让我来做一次地理老师,给大家讲授一下地理学知识:

  

  大运河(隋唐时期),只是一种整体上的称谓,它其实包含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其中通济渠自洛阳西郊开始,先引洛水入黄河、再自河南荥阳引黄河入汴河、然后经河南商丘入淮河,是转运粮食的主干河道,其前身是战国时代魏国人开凿的鸿沟。邗沟,主要是引长江水入淮河,最早由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凿。永济渠,主要是引黄河支流沁水入卫河至天津,然后沿永定河到北京。江南河,由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不重要,大家当作一种常识了解即可)

  另外,“开凿”一词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大部分地方并不是开凿,而是疏浚和连接;也就是说,大运河巧妙的利用了很多的天然和人工河道,并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挖”。

  

  知道了大运河的整体状况,我们明白:通济渠和邗沟,只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算作大运河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永济渠)于3年之后开工,三期工程(江南河)于5年之后开工。

  

  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杨广征调了120多万民夫,由一个叫做皇甫议的大臣全权负责施工。更狠的是,杨广竟然又心血来潮的下了一道命令:在运河两岸修筑御道,并且栽上柳树!

  如果说开凿运河算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的话,那么“修筑御道、栽上柳树”就完全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行为了,就是为了满足这个家伙的一己私欲!

  什么私欲呢?如果我没有猜错,一定是为了使运河两岸看起来更加漂亮、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皇帝的江南巡游更有兴致,不至于一路无趣!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杨广的确是一个不懂得体恤百姓的皇帝;在这小子心中,只有一个人最重要,那就是他自己!至于什么百姓、大臣,哪管得了是死还是活?正是这一点,最终让他失去了最为重要的一样东西:民心!

  

  通济渠和邗沟,两项大工程同时施工,可苦了那些工地上的民夫了!

  一个传说

  

  抛开其它方面不谈,杨广这个人做事情的态度还是相当认真的,甚至可媲美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也就是说,这位老兄是一个敢玩而且能够玩得很好的人!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同理,开凿通济渠和邗沟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运河的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并且严防豆腐渣工程、,杨广制定了许多严酷的制度。现举一例:用一种装着铁脚(长约3米)的木鹅来检查河床的开掘深度,木鹅顺流而下时若停止不前,则说明河床深度未满足要求,参与施工的民夫就得通通被处死!咱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一只鹅缓缓的在水中飘着,岸上一群人惊恐万状的盯着,突然,鹅不动了,接着一帮士兵冲上来将这群人全部砍了头!仔细想一下,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此例只是冰山之一角,但已经足以说明制度之严厉和残酷。当然了,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惊人的好,“偷奸耍滑”的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至于贪污腐败的情况,咱们就不得而知了,估计那些贪官们也应该有所收敛!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倒也不能就此认定杨广就是个暴君;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在那样一个年代,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倘若没有严厉的制度为依托,那得要产生多少豆腐渣工程啊?估计这运河连用都不能用!

  

  光有制度是不行的,还要有人执行才能发挥作用,这些执行的人就是监工。

  皇帝要求严,监工们也就没有其他想法了,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更严。你不严也可以,那就等着掉脑袋吧;两相权衡之下,你说这些监工该怎么选择?

  于是乎,运河工地简直成了人间地狱,每天都有很多民夫活活累死在施工现场。一段时间下来,运河两岸就有了一些可怕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做“枯河头”!

  

  话说皇帝杨广命令一个叫做麻叔谋的将领开凿运河。这是一个极其凶残的家伙,对待民夫如同牲畜,因此大家都非常惧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