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逍遥

西葫芦炒鸡 著    2709 字     发布

  太冀和自己的弟子们,白天开山采药、晚上研习书籍,倒也过的逍遥自在。转眼之间,这位老兄已经这座山上生活了近20年。当然了,对于世间发生的众多大事,他也一概不管不问,仿佛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山下的老百姓亲切的称呼他为“神仙”。

  

  杨勇当太子时,无意中听说了太冀的名声,于是便下了一道命令将其“请”进了太子府。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命令一定是带有某种威胁和恐吓,甚至还动用了武力,因为太冀对他的弟子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被拘逼而去!”当然了,他之所以不肯前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算到了杨勇不会做皇帝。这可不是我瞎猜的,而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的,至于真实性如何,还请自己加以甄别。

  太子被废之后,杨坚将其收到宫中,给了他一个非常低微的工作:奴仆。说实话,这是一份带有侮辱性质的职务,尤其是对于一名博学的读书人来说。后来,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太冀的眼睛瞎了(遭到虐待?)。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老兄竟然可以“以手摸书而知其字”;大家别忘了,当时可没有“盲文”这种东西,一个瞎子要想认出普通书籍上的字,绝对是比登天还难!由此看来,这个太冀确实不是普通人。

  

  以上这些经历都不算什么,真正让这位老兄声名远播的是,他竟然算出了皇帝杨坚的死亡日期!为此,杨坚非常愤怒:靠,这不是诅咒老子吗?于是便将太冀投进了大牢。

  等到自己真的病的快不行了,杨坚这才醒悟过来,并对当时的太子杨广说道:“章仇太翼,非常人也;前后所言,未常不准。尔宜释之!”

  

  杨广做皇帝后,开始对这位太冀重视起来,并赐姓为卢氏。杨谅起兵造反后,杨广前来咨询未来的胜败,太冀回答说道:“上稽玄象,下参人事,何所能焉?”意思很浅显:杨谅成不了什么气候。几个月后,杨谅果被平定!

  几年之后,皇帝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这位老兄竟然算出了杨玄感的那次叛乱!神奇,真的是神奇,简直比诸葛还诸葛!还是那句话:真实性如何,还请大家自己加以甄别。

  又过了几年,章仇太冀在洛阳病逝,结束了自己极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一生!

  

  

  好了,讲完了这位算命先生,接下来继续说咱们的皇帝杨广。

  

  那么,杨广为什么要选择洛阳作为东都呢?

  

  不得不承认,这位皇帝的选择是非常有见地的:

  洛阳,坐落于何楠西部、黄河南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其中,“、中州、中土、中原、华夏”等称谓均来自于此。周围有邙(“忙”音)山、龙门山、香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洛水、伊水、清水、磁水、涧水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更为重要的是,洛阳地处中原腹地,西依秦岭,出函谷关即是关中地区;东临嵩岳;北靠太行山且有黄河之险;真可谓“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汉高祖刘邦曾赞叹道:“天下之地我去的多了,但看中的只有洛阳!”

  

  为了稳妥和谨慎起见,杨广还曾经亲自到洛阳观察地形,以确定新城的具体位置。经过一番认真而详细的考察,杨广最终决定将都城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关于此事,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记载。

  一天,杨广带着苏威来到邙山之巅。微风拂面,这位皇帝心情非常舒畅,正在此时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前方是两座东西对峙的大山(龙门山和香山),二山之间好像有一座天然门户,伊水正好从它下面流过。于是这个皇帝心中立即有了一个天才般的想法:将邙山和该门户连成一条直线,将新城建在这条中轴线上!于是,这位老兄就问苏威:“这不就是龙门(该门户)吗?自古以来,人们多选择在邙山脚下建城,为什么没人选择正对着这座龙门呢?”苏威当然不敢违抗,连忙称是。

  就这样,东都洛阳的建立地点确定了下来:背靠邙山,面对龙门!后来的事实表明,杨广的这一选择正确而又英明。

  

  由此可见,杨广营建东都洛阳绝非头脑发热、一时性起,而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而这位新皇帝对此事也是极其重视;毕竟,这是他上台以来所干的第一个大业!

东都的具体位置刚一确定,皇帝杨广就迫不及待的任命杨素为总监工、宇文恺为总工程师,开始了这项古今罕有的浩大工程。做事干脆利落、有始有终、不婆婆妈妈,也是杨广行事的一大风格;就如同他当年决定夺取太子之位一样!仅凭这一点,这个家伙就已经超越了很多男人。

  另外,我需要明确说明一点:杨广做出这一重大决定,没有跟任何朝臣商议过。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决定!理由很简单:既然老子已经深入考虑过、调查过了,还跟你们这些人废话什么?

  没错,才刚刚巩固皇位的杨广已经表现出了自己非常不好的一面:自负和自傲。

  

  一个人的一生获得的成功太多、走的太顺利,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毛病。杨广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整垮了大哥杨勇、夺取了太子之位、斗倒了四弟杨秀、发动宫廷政变继承皇位、内战中打败五弟杨谅,可谓顺风又顺水。这些成功既为他带来了那一最高荣誉,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自信心的空前膨胀;在这个家伙眼里,似乎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也没有什么是不敢办的。

  除了杨素之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人比我更厉害吗?既然如此,老子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跟其他人商议?这就是杨广的内心逻辑。只要是他考虑过的事情、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情,就是老天爷也甭想改变!

  还有一点,我认为有必要提一下。杨广在夺取太子之位和继承皇位的整个过程中,朝廷百官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不堪,不管是前期的太子党势力还是后来的柳述等人,基本上没起多大的作用;这无形之中给了杨广一个错觉:朝廷众臣都是一帮窝囊废,不值一提。我觉得,这也是造成这小子如此自负的一大原因!

  可怜的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吗?

  

  接下来,让咱们看看这项工程的两位负责人:杨素和宇文恺。

  

  细心的你应该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仁寿宫也是此二人所建。当时,为了建造这座奢华宏伟的宫殿,死了无数的人,甚至一度遭到了杨坚的严厉批评,但最终却成为了皇帝最经常光顾的场所、成为了皇帝最钟情的避风港湾。二人也因此获得了极为丰厚的赏赐!

  这两个人的再度联袂,充分说明了杨广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杨素的威望和手段足以让他调动任何可以调动的力量,不会受到各级官僚的羁绊。宇文恺则是大隋最为杰出的建筑学家,大兴城和仁寿宫便是他的得意力作(前有述)。

  

  看来,咱们的杨广是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大业之路”开一个好头了!

  

  宇文恺接到接到任命之后,不敢怠慢,立即赶赴洛阳。

  站在邙山脚下,看着对面的龙门,已是50岁高龄的宇文恺非常兴奋。这位建筑学奇才内心很清楚,这恐怕是自己最后一次发挥专长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年龄不饶人啊!所以,宇文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认真、也更为投入,他日夜考察、规划、测绘,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绘就了一幅恢宏盛大、雄伟壮丽的蓝图。为此,宇文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短短一个月便苍老了许多。

  皇帝杨广看过蓝图后,很是满意,立即下达了一个命令: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