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精彩好戏

西葫芦炒鸡 著    2504 字     发布

此时,隋朝已经建国11年了。

  在这11年里,隋朝中央政府坚定的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以民为本,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杨坚这个皇帝也能以身作则,注意节俭、严惩贪污,吏治基本上清明,涌现出了一批像辛公义这样优秀的基层官吏。对外,接连用兵,而且均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隋朝已经渡过了青少年期,已经进入壮年期、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不仅是这个朝代的鼎盛时期,而且是整个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时期。

  而这样一个伟大的时期是由两个人来完成了,他们都是绝世猛人,一个是高颎,另外一个就是杨素。我把他们两个掌权的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称为“两巨头”时代。

  

  苏威被整走后,何妥当然很开心,因为他报了私仇,挽回了读书人的那点颜面,读书人都是有自尊的,谁敢冒犯了这点自尊,谁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何妥给我们这些读书人挣了不少面子。不过,这位老兄确实是个做学问的料,没有什么野心,这件事情后,他依然在中央党校任职,很负责任的做自己的国子博士,没再闹出什么动静。但他也没闲着,而是潜心著述,写出了《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等著作(研究先秦文学的人应该比较熟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此之后,宫廷的音律之事,就都交给这位老兄了;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何妥心里一定很爽。

  

  最开心的还是杨素!

  这条“眼镜蛇”借何妥之手赶走苏威后,立即开始活动。不过,他也太着急了,因为杨坚很快就下达了圣旨:任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杨素能坐上这个位子可谓众望所归:首先,他取得的战功无人可以匹敌,在军界的地位极高,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也是一个明星般的人物,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再者,他跟杨坚的关系真的是非常的铁,深得杨坚的器重和信任,这跟他善于迎合和搞关系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最后,他跟高颎的关系也是非同一般,这跟他一直以来都走高颎这条线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站队”问题。有了这些要素,如果杨素不做尚书右仆射,倒是让人觉得奇怪了!不过,还是有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个人就是贺若弼;而他跟杨素的一场内斗也即将拉开帷幕。

  

  “眼镜蛇”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了除皇帝之外的全国第二号人物。这一年,他才48岁,高颎51岁,杨坚也是51岁。对于三个人来说,这个年龄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还能做很多大事,还能领这个国家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场不大不小的动荡之后,隋朝中央政权重新稳固下来。“两巨头”将和杨坚一起,把隋朝带入世界强国之林。

  

  但很不幸的是,有一个人没能看到这样一个最强盛的大隋,这个人就是“双璧”之一韩擒虎。这位老兄自从和贺若弼争功后,就被封为了军区司令,主要负责镇守边关、防备突厥。不久,又被杨坚调回了京城(原因不明)。不过,他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坦的,而且还经常和杨坚喝喝酒、谈谈心。但不知是怎么回事,突然有一天得了重病,几天之内竟然就死了,时年55岁。

  对于他的死因,我们不好做什么猜测,因为任何猜测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或许,他真的就是一个为战场而生的人,一旦离开了战场,就失去了所有支撑。

  “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韩擒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得到了老天很大的眷顾,有这样的一生,真的是死而无悔,正如他自己对自己的总结:“这样活一辈子,足够了(斯亦足矣)。”

  韩擒虎死了,但他的家族却出了一个比他还要猛的强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外甥李靖。

  

  死了的人就安息吧,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转动。

  一切还将继续,一切还将更加精彩!

开皇之治

  

  进入壮年期的隋朝政权,在杨坚和“两巨头”的带领下稳步向前,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它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它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它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吹牛皮,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史实!

  据权威统计,当时的隋朝有近900万户,合计有近4500万人;东西9300里,南北一万四千多里,不管是人口数量还是疆域面积都达到了极盛,可以用空前来形容了。如果大家还没有什么感性认识的话,我举另外一组数据来做一下对比:唐朝玄宗时期,全国有户760万,人口大概4000万。

  隋朝的粮食产量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这是古代的GDP)。当时的粮食产量实在太大,杨坚只好命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储蓄仓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每个仓库的存储量都在百万石(相当于现在的1亿斤大米)以上,初看的时候我不太相信,后来查到一个记载,我信了: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大家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很多仓库会出现烂谷子之类的情形,按照史料记载,直到唐朝时期仓库里的粮食依然可供食用。可见,那些掌管粮仓的官吏是非常负责任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隋朝的吏治确实是非常清明的。

  而隋朝能动员起来的士兵人数,已经达到了旷古未有的150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曾经历过战争,强悍无畏,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可怕的军队。

  隋朝周边的国家也大都臣服,愿意做隋朝的藩属国、愿意纳贡称臣,其中就有。当时的还被称为倭国,关于这个称呼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释:据说当时的人非常矮,比现在要矮多了,于是汉人就给他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倭国(古语写法,“倭”很像“矮”)”,意为“矮人之国”。后来,人明白了这个称呼所蕴含的蔑视之义,才逐渐采用“”这一称呼。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还多次派遣使节到来,成为后世“遣唐使”的前奏,但唐朝时期的和已经不再是藩属国的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了。

  北方的突厥各部在长孙晟的忽悠下,也基本上愿意臣服于隋朝。

  东南方在来护儿等名臣的治理下,也是日渐兴隆。

  当然,偶尔也会闹闹饥荒什么的。但对于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来说,基本上不算是个问题,因为仓库里的粮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赈灾。

  

  史书上用了这杨一句话来高度评价了这个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十数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