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野蛮人

西葫芦炒鸡 著    2509 字     发布

  

  这下子把皇帝搞懵了,因为麦铁杖每天都在给自己撑伞,不可能跑到一百里以外去抢夺财物啊。但是,告状的人却越来越多,所有的罪证都指向同一个人:麦铁杖。

  皇帝也不得不怀疑起这个天天在自己身旁的人来。经过与大臣商议,想出了一个计策。

  有一天,下朝时,皇帝突然对众大臣说:“现在有一封紧急公文,需要送到镇江,必须要在一晚上赶回来;如能完成任务,赏银100两(一两白银至少顶现在的1000元钱)。”

  麦铁杖确实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人,他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自己不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吗?如果能赚到这100两白银,以后就不用再那么辛苦的去抢劫了。于是他高高兴兴的领了公文出发了,心里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奇人就是奇人。一个晚上,他竟然真的能够在南京和镇江之间打个来回。我相信史书绝对没有乱写,因为他不是什么王公贵族,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史家们没有必要替他吹牛皮。这让我不得不感叹,此人要是生在现在,哪里还有刘翔等人的份儿;话又说回来了,怎么现在就没有这种奇人了呢?还是他们压根儿不愿意显山露水?

  好了,一切都搞明白了。面对着兴冲冲来领银子的麦铁杖,皇帝只用一句话就打发了:抓起来!

  不过这个皇帝还算比较爱惜人才,也没怎么惩治这个很有意思的贼,就把他放了。

  

  南陈灭亡后,麦铁杖转入杨素营中,当了一名侦察兵。以他的天赋异禀,这算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可见,杨素还是知人善任的。

  

  接到上司的命令后,麦铁杖趁着夜色渡过了长江,来到了对岸。大家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吗?靠游泳!当时的长江水宽约为1万米(比现在宽的多),咱们普通人就是跑步1万米都非常费劲,他竟然靠游泳游了过来,简直不可想象。

  来到对岸的麦铁杖立即侦查敌情,弄清了对方的兵力部署。然后,又顺原路游了回去(这是人吗?)。可刚回到军营,杨素又让他回去重新确认一下,原因是这份情报有些地方做得不够细致,。

  靠,这不是整人吗?但麦铁杖不觉得,他马上又重抖精神向对岸进发了。这次,他就没这么走运了,刚上岸就被敌方的巡逻兵给逮住了,交给了一个首领。这个小头目想要把他带回去问话,预备弄出点情报来,立个大功,于是便派30几个人押送他回大营。30几个人押送一个人,谁都认为不会出任何问题;但这是对普通人来说的,麦铁杖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天赋异禀的人。

  当走到某地的时候,这个奇人趁对方吃饭的间隙,将绳子弄开,捡起对方的兵器,一阵乱砍乱杀,一瞬间竟将30几个人全部干掉。顺便还把对方的鼻子都割了下来,作为自己功劳的凭证。

  

  等回去后,这位老兄拿出这些鼻子给杨素看。把个杨素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回过神儿来的杨素,立马封了他一个小军官,让他充当前锋。

  

  有了麦铁杖这样的向导和前锋,再加上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隋朝3万大军顺利过江,随即向对岸之敌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不得不说,叛军就是叛军,与正规军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陆军。很快,盘踞在长江南岸的叛军就崩溃了,死的死,逃的逃。杨素没有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立即挥师南下,仅用十几天功夫,苏南地区的叛乱就全部被平定。其它地方的叛军甚至都来不及救援。

  

  杨素没有被这点成绩冲昏头脑,而是率领大军继续前进,很快就来到了钱塘江。在这里,他遇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高智慧。

  

  一场决战,开始了!

来护儿

  

  高智慧,是一个叛徒、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是一个自大狂,是世家大族中的败类;这应该是正宗史家给他戴上的帽子。因为这个家伙自不量力,竟然敢称皇帝,竟然敢跟大隋皇帝杨坚对着干,竟然想要割据一方搞分裂,这不是找死吗?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好下场的。

  但是,我却想从另一方面对高智慧做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世家大族,是几百年来一直享受特权的阶层;他不管当权者是谁,只想这一特权能一直维持下去,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大家族。但是,这个叫杨坚的家伙却损害了他们这一群体的利益,所以他非常不满。但这种不满,并不是不可消除的,他需要的只是杨坚的妥善处置或者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最终他却只是等来了一本《五教》,一本带有侮辱性质的小册子。

  很明显,在杨坚眼里,他们只是一群还没有开化的野蛮人。

  

  高智慧愤怒了,他要向这个隋朝皇帝证明,他们不是野蛮人,他们同样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而证明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所以,高智慧开始积极筹备,并秘密联络各地的世家大族。而那场谣言,也让他找到了起兵的借口。

  事实表明,他的起兵是很得人心的。短短几十天,在他周围就聚起了几万士兵,有很多都是原南陈的水军。

  高智慧喜出望外,他果断的设置百官、封赏将领,建立起了属于江南大族的国家。并且以那几万士兵为基础,建立起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军,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因为他知道,杨坚一定会派人前来镇压。

  

  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隋军会来的如此之快,而苏南的友军败得如此彻底。所有这一切都说明,隋朝陆军太强悍了,要想击败他们,只能靠水上的决战,以己之长克彼之短。于是,他立即命令自己的水军倾巢出动,在钱塘江东岸摆开阵势,预备与隋军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水上决战。

  公平的说,高智慧的这一策略是非常明智的。不管他领兵打埋伏,还是死守城池,都不是上策,因为他这些临时拼凑的军队绝不是对方的对手。而他唯一有胜算的,也只能是死守钱塘江这一天险,以逸待劳,发挥自己水军的特长,以期将敌人击败在水面上或者阻挡在江对岸。从这一军事部署上,我们可以看出来,高智慧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指挥官。

  

  就这样,杨素的大军在西岸,高智慧的大军在东岸,双方形成了相持之势。从两方的实力对比情况来看,杨素军拥有着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不管是士兵的战斗素养,还是将领的指挥经验。而高智慧军却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水军数量比较多,而且比较善战。

  还有一点,杨素是远道而来,急需决战。所以,“眼镜蛇”首先命令军队发起了进攻。高智慧果然不是吃素的,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水军的优势,把隋军的几次进攻都顶了回去。

  

  没办法,杨素只好下令暂时收兵。正当他愁眉苦脸之时,有一名手下将领向他献上了一计:

  “浙人轻快敏锐,长于舟船,我们很难在水面上和其争锋;您应严密布阵,不和他们交战,然后给我数千精兵,暗渡钱塘江,突袭他们的营垒,使其后退不能、前进不得,则敌军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