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核心

西葫芦炒鸡 著    2580 字     发布

随着统一大业的完成,隋朝权力中枢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杨素进入中央决策层,李德林离开中央决策层。恐怕连高颎自己都不会预料到,这个新晋同僚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

  

  “隋初三叉戟”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光荣的解散。这也昭示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隋朝中期!

后“三叉戟”

  

  李德林非常不情愿的离开了,离开了他曾经为之奋战的地方、他曾经为之奋战的人。杨坚做得很决绝,甚至没有任何的挽留。对于杨坚这个标准的政治家来说,李德林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留在这里只能是给自己增加麻烦。你不是老在朝廷上顶撞我吗?看你以后还怎么顶撞。虽然你也为我大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你却不知自重,是你自找的。这是杨坚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表明他和李德林的关系就此彻底决裂。其实,没过多久,苏威的那些修改法律的意见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杨坚却没有再想起有一个人曾经向自己进谏过,而那个人就是自己曾经的朋友李德林。

  客观的说,李德林的离开有其自身性格上的原因,也有高颎、苏威等人的推波助澜,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杨坚。一个人取得的成功越多,就会越发自信,而这种自信就会慢慢演化为一种东西:自满。自满多了,就会对别人的意见产生抵触情绪,而这种情绪是无意中流露出来的,他本人是不察觉的。现在的杨坚已经开始有这种倾向了,自满已经开始逐渐侵占他的脑子,而对李德林的疏远乃至逐出中央,就是他抵触情绪的表现。

  不得不悲观地说,那个内战时期、战突厥时期、南征时期纳谏如流的杨坚已经和我们渐行渐远了,而一个刚愎自用的杨坚已经慢慢浮出了水面。

  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此时的杨坚还并非不可理喻,还是明事理的。平陈之役后,有很多朝臣以拍马屁的口吻劝杨坚去封禅泰山;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并不是哪个皇帝都能有资格的。但杨坚并没有脑袋进水,他知道这样做的害处,秦始皇不就是因为这个而搞得举国怨恨吗?所以他果决的拒绝了这批人的马屁,并把这些人狠狠的骂了一顿:“怎可因灭掉一个小国,就夸说天下太平?以微德而封禅名山,以虚辞去祭告上天,非我愿也。若有再敢言者,重罚。”

  这就是咱们的杨坚,虽然他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是他的本质依然没变,依然还是那么的睿智和清醒。另外,有高颎的辅佐,我们还是应该对他放心的。

  

  李德林到地方任职后,并没有因此对杨坚抱有怨恨、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将所属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叹的是,他虽然担任了这么多年朝廷要职,却并没有丢掉手中那支笔,在任职的间隙,一直都是笔耕不辍,甚至还做着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编著《齐史》。这让我想到了1200多年后的林则徐,这也是一个从高位上被贬下来的人。他们属于同一类人,都选择了同样的人生道路:积极入世,尽职尽责。在他们眼中,不管是朝廷要职,还是边远小官,他们都无怨无悔,都把这些当成是自己的人生舞台,尽全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每当读到这类人的时候,我都会感到一丝羞愧。我们会为一点微不足道的挫折而自怨自艾;为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我们追求大城市,我们追求舒适的工作,我们追求美女和权力。或许,这就是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吧,要不怎么会有“平庸”和“伟大”的区别呢!

  

  但让人惋惜的是,李德林并没能完成《齐史》,就病逝了。幸好,他有一个很能干的儿子李百药,子承父业,终于将《齐史》编著完成,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愿。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李德林幼时家贫,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的要职,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在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清廉为政、一心为公,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能的好官!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的直言进谏、坚持己见,这让杨坚避免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后期的他,性格依然没变、依然有什么说什么,但是他的上司杨坚却变了。所以,他的被贬,又是意料之中的,像他这样的官员,本就不招人待见。

  李德林的死,我们不得不承认,是杨坚的一个损失,也是隋朝的一个损失。

  

  李德林前脚刚走,杨素就升官了。

  这个刚当上纳言的家伙并不满足,立即就盯上了内史令(内阁首辅)的位子。因为这个极为精明的“眼镜蛇”刚一进中央大门,就嗅到了权力斗争的硝烟。而他很快就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非常果断的站在了高颎一边,“站队”问题永远是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而杨素真是吃透了这一点。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与李德林的过节,但可以肯定,他为赶走李德林一定付出了不少心血。因为事情很明显,他将成为直接受益者。对于这种好处,杨素从来不会放过,况且这次是跟天下第一谋士高颎合作。

  果然,李德林离开后,杨素马上就升为了内史令。从“老婆风波”被贬为普通老百姓,到现在内阁首辅,“眼镜蛇”杨素仅仅用了不到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他一直非常坚决的走高颎这条线,矢志不渝的跟高颎套近乎,不仅仅因为高颎是他的上司,还因为高颎有一个任何其他人都没有的优势:和杨坚的关系。只要走通高颎这条路,就不愁没有富贵,就不愁达不到目标。而高颎也把这个能力超强的家伙引为亲信,当赶走自己的老对手李德林后,立即向杨坚推荐了他。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任何代价,这就是杨素的处世哲学。而他也将这个哲学发挥到了极致。我相信,如果李德林得势,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李德林那一边。

  

  就这样,经过一番你上我下,隋朝权力中央逐渐稳定下来,一个全新的组合正式形成。这个组合的核心就是:高颎、苏威和杨素。我把这此后的一段时期成为后“三叉戟”时代。不过,这个组合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原因只有四个字:“人已非人”!

  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至少杨坚是这么认为的,不就是走了个李德林嘛。现在我又多了个杨素,完全可以取代那个顽固不化的家伙。而杨素也确实不错,能力强、顺我意,也没李德林那么多的唧唧歪歪,不正是我要找的那种内阁首辅吗?

  高颎也非常开心,现在的这两个同僚都是自己举荐上来的,而且都和自己有着非常好的私人关系。以后做事,就不用再和李德林争论什么了,也不用再磕磕碰碰的了。

  所有的当事人都皆大欢喜!

  

  事实证明,全新的“三叉戟”组合,依然非常高效!

  一个普通的官

  

  在进行下面的内容之前,我将要专门拿出一章来叙述一名普通的官吏。

  

  他没有盖世的战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没有多么耀眼的光辉业绩,但是他的光芒却足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猛人相提并论,因为他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一座良心的丰碑。这样的官吏,史学家称之为“循吏”,我们普通老百姓称之为“父母官、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