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决策层

西葫芦炒鸡 著    2704 字     发布

    而此时,才刚刚建国8年。从建国,到果断出兵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突厥,再到灭掉南陈,才仅仅8年时间。在这8年里,杨坚表现出了自己天才般的政治才能和伯乐般的用人智慧。

  我们可以确定以及肯定说:杨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一位堪比秦皇汉武的皇帝。

  

  这些评价,并不是在吹捧杨坚,他不给我开工资,我没有必要为他歌功颂德。我这么写,是因为他确实配的上这样的称赞。当大家都在赞颂秦皇汉武的时候,都在歌唱唐宗宋祖的时候,请记住,有一个皇帝叫做杨坚,他的事迹同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征胜利结束了,前线的将士们也该回家了!50余万大军,旌旗蔽日,号令严明,浩浩荡荡,踏上了回家之路。这是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军队,历经百战、勇猛顽强,他们有着最优秀的战士和最杰出的指挥官,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军队比较,他们都毫不逊色。

  杨坚驾临骊山,亲自慰劳凯旋的远征大军,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的酒食,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大力称赞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经过在骊山的短暂休整,远征大军高奏凯歌进入长安城。沿途欢迎的市民百姓,挤满了道路,整个长安城充满了过节般的气氛!第二天,杨坚再一次宴请众将士,并按照战功级别进行了一场大封赏活动。士兵们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觉得战争终于结束了,终于不用再打仗了,终于可以回家和自己的妻儿好好团聚了。当然,这一切只是他们一相情愿的想法。

  

  赏赐完战斗在一线的普通将士,就该赏赐那些领军大将和元帅级别的人了。凭良心说,在战场上,真正流血牺牲的是那些普通将士,他们才是战争中的主角。但是那些元帅级别的人却主宰着战争的进程,他们成为战争的最终决定者。理所当然的,他们也获得了更大的封赏。干活的不如耍笔杆子的,古今皆如此。

  

  无需争辩,功劳最大的人,当属高颎。这位天下第一谋士、皇帝最知心的朋友,真的是为大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每一条建议、每一个措施、每一个行为,都无不为大隋着想,无不充满着一腔爱国热情。还能封赏这个朋友什么呢?杨坚犯愁了!

  一直以来,这位皇帝都在坚守一个原则:绝不让任何一个人功劳过大。而要实现这一原则,就要保证不能让某个人参与过多的军事行动,因为军功是最可怕的,一个人一旦军功过高,就会产生反叛之心,南北朝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前车之鉴。但在高颎身上,杨坚破例了。这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个朋友有着足够的了解和信任。

  皇帝信不信任是一回事,但“功高遭人嫉”却是实实在在的。高颎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所谓“树大遭风”,很快就有人眼红了,开始在杨坚面前无事生非的说他的坏话、说他有造反的嫌疑、说他有不臣之心。但杨坚没有任何的怀疑,他果断的训斥了这些奸邪小人,甚至不惜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砍头。

  高颎不是傻瓜,他很快就得知了这一事件。这个聪明人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已经是功高震主了,如果稍有差错,就有可能步韩信的后尘。于是,他非常自觉的向杨坚提出了一个请求:退隐让位。杨坚知道他的顾虑,便开诚布公的对他说道:“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你我君臣道合,不是谗言所能离间的。”说完后,坚决的予以挽留。其实,高颎用的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做给那些进献谗言的小人看的。而杨坚也非常聪明的予以配合;君臣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

  后来,又有人向杨坚说高颎的坏话,而杨坚则毫不客气的将那些人罢了官,不仅不怀疑自己的朋友,而且更加信任。他曾极为亲切的对高颎说道:“您就像一面镜子,每次被磨光,就更加洁白明亮。”这既是对高颎的高度信任,也是对他人品的夸赞。一个皇帝能当面如此夸赞自己的臣子,若不是关系甚密,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关于那个镜子的比喻,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后来有个猛人也用过同样一个比喻,不说你也猜出来了,正是李世民;不过,李世民夸赞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死了。可见,杨坚对高颎有多么的看重!

  而高颎也没有让杨坚失望。他没有再要任何封赏,只是象征性的接受了一个“齐公”的名誉称号。对于南征,他也毫不争功,将功劳都让给了前线的将士,“臣下只不过是一个文官罢了,怎敢与前线将领争论功劳!”

  这就是高颎,一个谦虚的人、一个一心为国的人。而他和皇帝杨坚的那种诚挚的朋友关系,也让我们感叹不已。杨坚和高颎就如同那个时代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既相互辉映,又照亮大隋的天空,同时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我们只知道秦始皇和李斯、李世民和魏征,现在,也请大家记住杨坚和高颎,这同样是一对堪称经典的组合。这对组合,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君臣组合相比都不输毫厘。

  

  “眼镜蛇”杨素,终于如愿了。庆功(二)

  

  一直以来,“眼镜蛇”都在觊觎着中央的职位,武职虽然可以掌握兵权,但却无法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一介武夫不是杨素想要的,他需要更大的权力,而进入中央决策层就是他的目标。所以,他一直在努力,但一场“老婆风波”却将他的所有美梦化为了乌有。

  现在,机会再次来临了。

  在南征战场上,杨素的发挥可圈可点,初次指挥水军就获得了不小的成就。而他水陆军协同作战的思维,在那个时代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尤其是流头滩一战,展现了他独到的作战智慧。虽然后来与吕忠肃的战斗不太顺利,但最终还是依靠“五牙”战舰大破敌军,使得长江上游尽归大隋,有利的支援了长江下游的战斗。

  在南征诸军中,他的战功仅次于贺若弼和韩擒虎。但他毕竟是武将,战功只能让他获得更高的武职,却无法让他直接进入隋朝权力中央。为了心中的目标,杨素又开始活动了,他的目标就是皇帝杨坚本人,而他活动的方式就三个字:拍马屁。不过,这个家伙拍马屁的方式极为高明,以杨坚之精,愣是没有什么察觉(后有详述)。

  经过不懈的努力,再加上本身确实有功劳,还有高颎的美言,“眼镜蛇”终于入阁了,终于进入隋朝权力中枢了,官职为纳言(内阁重要成员)。这是他一直一来的奋斗目标,现在终于如愿了,他实现了从武夫到决策层的质的飞跃。

  杨素的入阁在历史上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但是,这在隋朝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需要永远铭记的年代。从此之后,这条“眼镜蛇”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将成为很多人的梦魇,甚至包括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隋炀帝杨广。

  

  苏威的后勤工作做的相当出色,充分保证了前线将士的吃和穿,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差错。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中后卫,足可以担当大任。杨坚当然明白这份差事的辛苦,战争一结束就给这位老兄升了职:尚书右仆射(国务院副总理)。相应的,纳言之职由杨素接替。原尚书右仆射虞庆则不是搞政治的料,杨坚就让他统领京城禁卫军,他算是又干回了老本行。不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武职,而是京城的卫戍司令,甚至比尚书右仆射之职还要重要。由此可见,杨坚对虞庆则还是非常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