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作战经验

西葫芦炒鸡 著    2061 字     发布

  贺若弼和韩擒虎很出色的完成了那个战略任务,南陈的经济和军队已经被折腾的一塌糊涂。当然,咱们的陈叔宝依然过得非常逍遥、非常滋润。

  杨素的水军也已经具备规模,完全可以与南陈的水军相抗衡,甚至超过了南陈的军队。

  而大隋的国力在杨坚的励精图治和“三叉戟”的精心管理下,一直都是蒸蒸日上,粮草储存非常充足,足以打一场持久战。突厥战争也已结束了两年,士兵们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休养。

  

  好了,是时候动手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陈叔宝,接招吧!

  

  不过,出兵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而且必须要做,那就是找一个出兵的理由。无论战争的目的多么的卑劣,但战争的理由一定要是高尚的,这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们最擅长的伎俩。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杨坚当然知道这点,但他的理由比较简单,就是颁布了一个骂人的诏书:

  “陈叔宝这小子占据着巴掌大的一块儿地方(杨坚后来会知道,这个地方一点都不小),肆意扩大私欲、抢劫掠夺民间、劳役无穷无尽,搞得老百姓倾家荡产;穷奢极欲,昼夜颠倒;残杀直言敢谏的志士,族灭清白无罪之家;正人君子被迫暗中逃走,奸邪小人却在洋洋得意。再加上背离道德、违背诺言、白天潜伏、夜里游乐,简直是鼠窃狗盗。自古以来的昏君也难和他相比。

  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民,每当朕听到或看到江南百姓遭受苦难的奏疏,就伤怀怜悯。现在,朕要出动大军,顺应天命,诛灭暴逆,肃清吴越之地,在此一举。”

  

  杨坚的这篇骂人诏书,骂的简单直接、骂的畅快淋漓,虽有夸大之处,但也基本属实。不过,骂人无止境,后面有一个高人作了一篇更猛的骂人檄文,这个高人就是骆宾王,而他骂的那个人叫做武则天。

  

  光发布一个诏书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表明自己出兵的正义性,也为了减少来自南陈老百姓的阻力,杨坚命人精心编排了一个“陈叔宝二十大罪状”,并让人抄了30万份,在江南广为散布。这下子好了,陈叔宝家里那点破事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看到自己的主子玩得这么爽,而自己连饭都吃不上,老百姓的那种怨恨就更强烈了。

  我记得家机构在评价史玉柱的成功时,用了这么一句话:把毫无价值的东西,以高价格卖出去;那他凭什么能卖出去呢,答案就俩字:宣传。杨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他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一诀窍,而且用得是如此娴熟、如此成功,要是把他放在现在,说不定也是个成功的保健品推销家。要是后来的辽国、金国、元朝也能学到这一诀窍,恐怕宋朝小朝廷早就被抹掉了。

  

  从在战突厥时布下贺若弼和韩擒虎这俩棋子,一直到散发30万份“陈叔宝二十大罪状”,杨坚做了最充足的准备。一切已经就绪,行动吧!

南征:统一天下(一)

  

  在进行这场大战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双方的实力对比。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场战争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甚至是以一种十分搞笑的方式进行。

  隋朝:杨坚励精图治,“三叉戟”廉洁高效,君臣上下齐心,经济飞速发展;

  占有长江以北以及四川等广大地区,府兵制、均田制推行的有声有色;

  领兵大将们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士兵数量:可以动员起50多万军队,主要以陆军为主,战斗力非常强,在当时的世界上应该是罕有匹敌(西方正是东罗马帝国时期,国力尚可,但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对外基本采取守势)。

  劣势:虽有杨素训练水军,但是水军依然是弱项;长江天堑不容易跨过;如果不能克服这两个弱点,极有可能重复一代枭雄苻坚的老路。

  

  南陈:陈叔宝和诸亲信大臣天天玩乐、不理政事,贪污腐败横行,对老百姓拼命压榨勒索,经济几乎停滞(也有隋朝的功劳);

  占有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是苏南和浙江地区,地域比较狭小;

  领兵大将们在“牛皮大王”孔范的折腾下,已经全无战意。

  士兵数量:大概有20万,陆军不值一提,水军战斗力很强。

  优势:水军数量和战斗力都是强项;拥有长江天堑;如果充分发挥这两点优势,拼力死战,这场战争的胜负仍未可知。

  

  从概率上来说,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但是,战争从来不以概率论输赢,否则,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赢家早就该换了。任何一个微小的、没有考虑到的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战争的最后结局,这也是战争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都不能犯苻坚那样的错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杨坚与众大臣商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战方略。

  这套方略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全面出击,重点突破。

  具体来说就是:在绵延数千里的长江沿线上,同时发动攻击,使得敌人顾此失彼,这属于全面出击。在长江上游和下游布置精兵,如果敌人在上游集结重兵,那么我方就可以在下游突破敌军防线;如果敌人在下游集结重兵,那么我方就可以顺江东下,一举而平;这属于重点突破。

  这套方略很简单,但是却需要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保障。

  首先,就是士兵数量要足够多、人员配备要足够齐整。长江沿线绵延数千里,没有足够的士兵,就无法做到同时发起有效地攻击,也就谈不上让敌人顾此失彼了,为了达到这一作战目的,杨坚动员了52万士兵,几乎是倾全国之兵。光有士兵仍然不够,如果缺乏优秀的领兵大将就只会是一团散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杨坚配备了90名领兵大将,这些将领都曾经历过战争,经验极为丰富;做一下数学运算,平均一名大将只需带领6000人,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