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血战

西葫芦炒鸡 著    2444 字     发布

血战

  

  面对突然出现的10万突厥大军,只有2000士兵的达奚长儒有足够的理由逃跑,而且他也有能力逃得掉。但是,作为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逃跑,那么隋军主力的侧翼就会完全暴露给突厥骑兵,10万隋军就会成为任对方宰割的羔羊。

  达奚长儒决定留下来、决定与突厥战斗,给主力部队争取调整和布防的时间,虽然他只有2000士兵,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将必死。纵观历史长河,无数的将领很能打,无数的将领很有谋略,但是像达奚长儒这样有大局观的将领,却找不出几个,他们打仗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自己的民族,只为了自己的国家。

  跟随他的士兵们一开始非常害怕,毕竟对方有10万人,光听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就足以把一些小胆的吓得尿裤子。但达奚长儒神色自若、慷慨激昂,不停的激励手下的士兵,号召他们勇敢战斗。士兵们在主将的号召下,精神逐渐振奋起来。

  

  观察清楚对方的实力后,沙钵略甚至没有布置阵势,就率领骑兵向隋军冲去。对于他来说,一次冲锋就足以把这一小撮敌人碾平。

  但是,他错了。

  隋军遭受到突厥骑兵的猛烈冲击后,确实被冲散了。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将领达奚长儒的号召下,又立即聚集在一起,结成方阵,拼死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聚了再散,散了再聚,就这样,与敌人交锋14次,鏖战了整整三天。马跑了,兵器打光了,他们就用拳头与敌人肉搏。我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战况的惨烈程度,这些士兵哪一个不是在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有的人可能被砍了不下10刀,有的人可能临死的时候还握紧长矛。但是,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屈服,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勇士,真正的英雄。

  突厥士兵害怕了,是真正的害怕了,他们是从小就战斗的勇士,但是却被隋军的英勇无畏震住了。沙钵略也害怕了,他并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并不是一个没打过恶战的人,但是像这样的战斗,像这样的对手,他还是第一次遇见。一股凉意涌上他的心头,这位突厥的杰出首领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如果再打,自己非要栽在这里不可。于是他无奈的下达了命令:撤退。

  达奚长儒胜利了,他和他手下的战士们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以2000兵力打跑了10万突厥骑兵,而且是在野战的情况下。当时的战场,一定充满了肃杀的气氛:北风呼啸,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无数的尸体,几个长矛插在地上,不远处几匹战马发出长长的嘶叫;隋军战士们互相搀扶着,来到达奚长儒身边,他们迎着凛冽的北风,静静的望着远方。

  此役,隋军死伤了十分之八九,只剩下了不到300人。达奚长儒更是浑身五处重伤,两处伤及到了内脏,这些伤势最终击垮了这位隋朝名将的身体,三年后,病逝于任上。当然,他们也重创突厥士兵,杀死杀伤敌人近万。以2000换1万,值了。

  

  我一直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民族的脊梁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咱们汉民族在宋代以后就出了那么多的汉奸,到了近代更是严重到了可以组建汉奸军队的程度?为什么隋唐时期,我们的汉民族能那么善战,能那么的英勇无畏,他们依靠的是什么?

  从这2000士兵的表现中,我隐约看到了支持他们奋战的东西:精神,一种誓死抗御外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我们汉民族真正的脊梁。

  

  整个战斗历时三天,虞庆则却没有来救援,后人对其多有指责。但我相信,这是有他的理由的。当达奚长儒以2000士兵去迎敌时,他就已经明白这个搭档要传达的信息了,而他也清楚,这2000士兵已经不可能回来了。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立即调整兵力部署、列好军阵,从而与突厥主力决战,以战场上的胜利来为这2000士兵复仇。

  虞庆则绝不是孬种。在沙钵略撤退后,他迅速进军,在途中与突厥士兵打了两场遭遇战,均取得了胜利。

  

  战场上的胜利为实施外交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该长孙晟行动了。

  这位老兄先找到达头可汗,向他大肆渲染隋军的可怕。达头本来就对那场惨烈的大战有所耳闻,现在又加上长孙晟的添油加醋,心里不免犯起了嘀咕。为了以防万一,这个老大干脆率领部众跑回了塞外。

  紧接着,长孙晟又找到了沙钵略的儿子,向他传达了一个紧急军情:铁勒族(蒙草原上一个小族)要造反,正准备袭击你的老家。这个可汗的儿子心眼比较直,也没考虑消息的可靠程度,就立即向他父亲报告了这一消息。沙钵略一听,大吃一惊,赶紧回兵救援自己的老巢。

  大家都回去了,阿波可汗也就没什么心思待在人家地盘上了,也带领军队返回了草原。

  沿途的隋朝将领都知道突厥骑兵的厉害,没做实质性的拦截。三个可汗基本上没损失什么兵力,就都顺利的回到了大草原。

  

  但少数民族家里实在是太穷,而它的邻居又实在是太富有。为了补贴家用、改善改善生活,第二年的春天,突厥又出来劫掠了。这一次,他们学乖了,只在边境附近抢劫,不再深入隋朝腹地。

  

  面对突厥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友好串门,杨坚愤怒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

第二阶段

  

  愤怒的杨坚决定反击。

  汉朝反击匈奴,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的,当时已经建国60年了;经过60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已是兵精粮足,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一场持久战。

  杨坚反击突厥,是从他登基第三年开始的;换句话说,他反击突厥的时候,才刚刚建国3年。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也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一旦反击失败,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但杨坚还是下定了决心,奇迹不就是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的吗?宇文邕在不可能中诛灭了宇文护,尉迟迥在不可能中夺去了四川。

  创造奇迹,就在今日。杨坚,向历史证明你自己吧,你的成功绝不仅仅依靠运气,你还有着汉武帝一样的雄才大略。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骑兵数量不足。想要击败突厥,没有骑兵怎么能行呢?不过这些难不倒隋朝的将领们,他们在与突厥的数次交战中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战阵,我把它称为隋军方阵,这种方阵讲求协调与配合:最外围为战车,配有鹿角(专门对付战马);中间为步兵和弓箭手;最里边为骑兵。看似简单,却需要将领高超的指挥和训练有素的士兵精妙的配合。还好,隋军将士具备这种素质。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战阵很好的解决了骑兵数量不足的问题。不过,它本身也有很大的缺陷:机动性太差,或许能打赢战争,却不能彻底消灭敌人。后来有一个猛人彻底抛弃了这一打法,一举将敌人消灭,这个猛人就是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