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要害

西葫芦炒鸡 著    2470 字     发布

  

  

  就在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对杨坚说到:“您与诸将都是国家贵臣,没有上下服从关系,现在正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办法来驾驭他们。如若怀疑前面派出的人,又怎么知道后面派出的人就是心腹呢?再说接受贿赂的事,实在难以查明;一旦替换他们,或许就会惧罪潜逃;如果要收捕他们,众将领就会人人自危。况且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依我之见,只要派遣一位有胆略、平素被诸将信服的心腹要员去做监军,让他观察军中动静,万一有将领有阴谋企图,也可将其制服。”真可谓有理有据,句句要害;对局势的把握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提出的应对之策又是如此简单、如此实用。说这些话的人,正是李德林。

  自从立誓跟着杨坚的那一天起,这位仁兄就已经决定与杨坚共进退了。出谋划策,尽心竭力,几乎所有方案的出台都有他的功劳。战争开始后,他更成了杨坚的左膀右臂,成了杨坚的一半大脑,如果把杨坚比喻成刘邦的话,那么李德林就是萧何。而杨坚也对这个贫苦人家出身的人极为倚重,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和他商议。

  

  听完李德林的话,杨坚恍然大悟,感叹的说道:“若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于是立刻命令自己的心腹郑绎、刘昉去监军。应该说,杨坚对这两个家伙是寄予了绝对的信任的,原因很简单,正是他们两个帮助自己登上了这个位子;没有他们两个,就没有杨坚的今天。于情于理,都应该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铁杆亲信。当然,这次去做监军,是有很大危险的,一旦真有将领背叛,首先被砍头的人就是监军,按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靠拍马屁生存的人,终究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这两个曾经把宇文家族出卖的人,再次表现出了佞臣的一面:只可同甘,不可共苦。郑绎推说家有老母在堂,搞得好像他母亲一天都离不开他一样。刘昉的理由更是无厘头,说他没干过这个职业;那你老兄都干过什么职业啊。

  杨坚很失望,非常的失望,见过恶搞的,没见过关键时刻还这么恶搞的。正郁闷时,一个人却主动请求前去。这个人就是高颎,此时的他已经39岁了,还只是杨坚手下一个不太重要的小参谋。

  也该我们的猛人登场了。

  这位仁兄已经在角落里生活了太长时间,默默无闻,毫无成就,就像一棵柔弱的小草。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大丈夫难道要这么平庸的活一辈子吗?39年的等待,39年的磨剑,已经太久了。(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我39岁的时候,我会在做什么呢?)有的人天生就是为创一番伟大事业而活的,比如开拓西域的班超,他们毫不犹豫的放弃舒适的生活,为了心中那个英雄的梦想而剖头颅、洒热血。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的就只是一个机会,或许来的有点晚,但终究会来。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此时不发,更待何时?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险,都要无畏的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去实现自己胸中的伟大抱负!高颎,属于你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杨坚没有犹豫,果断的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他完全相信自己的这个朋友。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

  接到任命的高颎,甚至没有来得及回家向自己的家人告别,就出发了。战场的形势已经不容许他再有丝毫磨蹭了。

  传奇,就此开始!

  大决战:沁水大战

  

  按常理来说,来到前线的高颎,首先要做的就应该是查明有没有受贿这回事。但高颎没有这么做,而是完全不去追究,不仅不追究,反而和众将领搞得跟亲兄弟一样。果然高明啊,高颎非常明白,一旦追查受贿这回事,必定搞得军中人心惶惶,势必会影响军心,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精诚合作、共同破敌。

  接着,天下第一名将和天下第一谋士联合起来了。尉迟惇啊尉迟惇,你也太点背了,竟然这么荣幸,能同时跟两大绝世高人对决。

  沁水还没有落下去的迹象。韦孝宽和高颎果断决定架起桥梁,渡河!

  尉迟惇一看,立即命令士兵从上游放火筏(木筏上点上火),预备一举烧掉桥梁,让韦孝宽军掉进水里喂鱼。高颎早料到敌人会有这么一手,预先在桥一侧设置土狗(在水中堆起的土堆,有点像坐着的狗)来阻拦火筏。

  看着即将过桥的韦孝宽军,尉迟惇突然想起了兵法上的一句话:击其半渡。于是,他果断命令军队稍稍向后退,预备趁对方半渡时发起猛烈进攻。计策是好计策,将领也不是泛泛之辈,可惜遇到的对手太强悍了。

  韦孝宽一看尉迟惇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于是立刻命令全军一齐前进。尉迟惇还没有明白过来怎么回事,韦孝宽的大军已经全部渡过沁水了。更狠的是,高颎竟然把桥梁烧毁了,导演了一出实实在在的破釜沉舟。高颎啊高颎,真的是一个太可怕的对手,无论做什么事,都把自己置于一个绝境,一个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死局。遇到这样的对手,也该着尉迟迥父子倒霉啊。

  沁水大战就此开始。

  毫无悬念,尉迟惇被杀的惨败,10万大军基本上被打残了。他倒是挺机灵,一个人骑马跑到了邺城。

  韦孝宽则率领大军乘胜向邺城逼来。这位71岁的老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时刻保持着绝对的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老朋友一定在路上给自己准备了厚礼。于是,他果断命令宇文忻率领500精锐骑兵前去探路。这个曾经与一代名将宇文宪并肩作战的猛人,不负重托,一举歼灭了尉迟迥埋伏的3000士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尉迟迥的士兵战斗力确实一般。

  韦孝宽的大军很快到达了邺城近郊,看到了早已在城外等候的尉迟迥的大军。

  真正的决战开始了。

最终决战

  

  尉迟迥明白,最后的成败就在此一战了,如果失败,等待着自己的就只有灭亡。但这并不会让他害怕,因为他有充分的自信赢得这场决战的胜利:对方刚刚进行了一场沁水大战,没有得到休息就赶来邺城,可以说是疲惫之师;而自己却是以逸待劳,再加上自己的“黄龙兵”,根本没有理由会失败。

  这位老将领集结了邺城附近的所有士兵共计13万,由自己的几个儿子率领,在城南摆开军阵,自己则亲自带领跟随自己多年的精锐“黄龙兵”。为确保不失,他还快马要求自己的弟弟尉迟勤前来援助。尉迟勤不敢怠慢,迅速率领五万大军往邺城赶来。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大决战。

  韦孝宽方面:10万大军,且都是当初跟随宇文邕东征的精锐士兵;有宇文忻、梁士彦、杨素、宇文述等猛将;有高颎这样的绝世谋士;

  尉迟迥方面:13万大军,战斗力一般,但有“黄龙兵”这支精锐;有自己的几个儿子压阵,所谓上阵父子兵,实力不可小觑;且尉迟勤正在赶来。

  真的是实力相平,旗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