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地位

西葫芦炒鸡 著    2531 字     发布

巩固地位

  

  新官上任的杨坚,马上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好像天生就是为这个位置而活的。这个世界上有搞体育的天才、搞音乐的天才、搞艺术的天才,毫无疑问,杨坚就是搞政治的天才。他下面的这些举动,简直可以列入夺权教科书。

  

  杨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控禁卫军。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从宇文泰时代起,禁卫军就是皇帝的私家卫队,到了宇文邕、宇文赟时代,就更是成了皇帝的私人武装,整个京城的防务都由他们来完成。掌控了禁卫军,就等于掌控了整个北周王朝的命脉。既然“遗诏”上说杨坚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那禁卫军也就自然而然的听杨坚的话了。

  

  杨坚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把宇文赟那个人人挨屁股的法律废除了,免除了大家的皮肉之苦。紧接着,他又废除了宇文邕的灭佛政策,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主要是佛教)。另外,他还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优良品质:节俭(成名绝技之一)。

  杨坚以非同一般的洞察力,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想争取到北周民众的支持,就要让他们看到好处,而这个好处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与自己的前任宇文赟不同就行了。可怜的宇文赟,死了还在帮着自己的敌人。

  

  杨坚做的第三件事,是控制百官和宇文家族的人。事实很明显,杨坚这个皇亲国戚掌握大权,很多人都不服,尤其是宇文家族的人。

  对付百官,杨坚用的方法很简单,先带领一批全副武装的士兵,然后把百官都喊来,对他们说:“想要大富大贵的,跟着我杨坚走”。看着杨坚后面那些凶神恶煞的士兵,百官们毫不犹豫的都跟着杨坚走了,虽然有些人很不情愿。在强权和公理面前,强权总是能够战胜公理。对付宇文家族的人,方法也很简单,全都调到京城来,直接软禁;自从宇文宪被杀之后,宇文家族确实是人才凋零了。

  

  杨坚做的第四件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选拔任用一批亲信。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先的部分官员已经不能再重用了,必须要提拔任用一批新人才行,作为自己的心腹。于是,两个猛人正式登场:一个是李德林,另一个是高颎(jiong音)。

  李德林,杨坚手下第二谋士,以孝顺和博学多才而闻名于世,北齐人。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三天两头揭不开锅;长大后,母亲又开始常年生病。穷人是生不起病的,偏偏李德林又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可想而知他经受着多大的煎熬,要是换做常人估计早就被逼疯了。但是生活的艰辛没有打垮这位年轻人,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除了养家糊口照顾母亲,余下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经史子集,无所不通。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孝顺、博学和刻苦精神慢慢传扬开来,被许多当朝权贵所知,为他后来顺利当官做了铺垫。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

  后来,母亲的病慢慢好转,他便凭借着自己的名声和才能在北齐政府谋得了一份公务员的职位,主要是做文职工作。文章写得相当牛,很多北齐的皇亲国戚都很器重他,连北周皇帝宇文邕都非常欣赏,成为一时的传奇人物。北周灭掉北齐后,他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北周的公务员,仍然做老本行。不过,这里的文职工作可不是打杂、整理文档,而是撰写诏书,是皇帝手中的一杆笔,首席秘书。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到顶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点成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后世的很多宰相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如果你这样想,那就说明你对那个时代的人才选拔机制不了解。(这部分放在后面说科举制时再讲)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或许李德林会安安稳稳、平平淡淡的渡过自己的余生。但是上天注定要他不平凡,注定要他承担更大的使命,因为一个人找到了他。这个人就是杨坚。李德林的回复非常干脆:“愿意以死相随。”

  再来说说第二个猛人。

  高颎,杨坚手下第一谋士,也是天下第一谋士。据说,他爷爷这一辈可能与北齐的皇室有点渊源(未加考证)。这位仁兄年轻的时候就非常聪明,有大志向,而且有很强的演讲天赋,是个小天才;17岁时曾在一代名将宇文宪手下当过记事员,后来还曾跟着宇文邕参加了东征伐齐的战争,估计也就是做做文职工作,没有什么很大的作为。东征回来后,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副省级)。他的家族和独孤家族颇有渊源,而杨坚又娶了独孤家的女儿独孤氏,所以,他能跟杨坚有不错的私人关系,对杨坚非常的了解。当然,杨坚对这个朋友也是极为熟悉。

  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能做个副省级的官已经相当不错了,但高颎可不这么认为。我可以肯定,高颎对自己的状态是非常不满意的,因为他绝不是一个满足现状的人,他需要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去证明自己。所以,当杨坚找到他时,他慨然应允:“愿受驱驰,即使最终失败,我高颎也不辞灭族的祸患。”有一种勇气,叫做破釜沉舟;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高颎,你做到了。

  为什么两大猛人会这么痛快的愿意为杨坚卖命呢?

  我简单做了一下分析。首先,杨坚已经通过伪造遗诏获得了“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是名副其实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不听话,谁就是不听从天子的,谁就有可能掉脑袋。再次,宇文家族的人已经被控制住了,很难再有什么大的作为。第三,杨坚的个人魅力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擅长搞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士为知己者死;英雄惜英雄,既然有人如此欣赏自己,那就豁出去,跟着你干吧;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杨坚做的第五件事,就是笼络领兵诸将。

  当年宇文邕领兵东征伐齐,有一部分铁杆亲信,他们是梁士彦、宇文忻等人;当然,还包括已经好久没有露面的韦孝宽、尉迟迥。这些人都手握兵权,属于军区司令级别的,随便哪一个人出来对抗自己,都会对自己极为不利。

  按照杨坚的资历和威望,想让这些人乖乖听话,那是相当有难度的,而且他们也理应维护宇文家族的利益。但是,他们都选择了服从,除了一个人之外。这是为什么呢?

  史书上没有说,但是我们可以推理一下。首先,杨坚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名正言顺。再次,宇文家族的人都被控制了,没有人号召来“清君侧、诛奸臣”。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我可以肯定,他们都得到了某种承诺;或许是高官厚禄,或许是加官进爵,不管是什么,肯定是某种很让人心动的东西;在这种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背弃宇文家族,选择了支持杨坚。

  宇文邕已经死了,宇文家族已经不再值得为它而战了。在利益与良心面前,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利益,就让宇文家族去见鬼吧。

  但是,依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向杨坚说出了那个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