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大起大落

西葫芦炒鸡 著    2768 字     发布

  经历过大起大落,风风雨雨的杜子美,这个未来叱咤国一千多年,并且必然会驰骋诗坛,一直到地球灭亡的伟大诗人,目前只能跟这帮孩子怄气。这里不常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感,因为此时此刻,正在大秋天的八月,人家杜甫刚刚给茅屋添上茅草,好预防寒流,寒流就来了。而且大风吹得格外带劲,一口气吹跑了他家房顶上所有的茅草,俗称“三重茅”。茅草飞的到处都是,有的挂在竹林上,有的在水边,还有的沉到了水里。南村的那帮小屁孩又出动了,大风降温也不怕呛着,抱起杜甫的草卷就往竹林里头跑,并以观看杜甫大呼小叫为乐。

  以上内容,有诗为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有个人,生活得并不好,却希望有一所大大的房子,让所有无家可归的人,永远安心地生活下去。如果能够有,他自己的茅草屋破掉、毁掉,他自己死掉,只要能有,他也甘愿。他是个诗人,一个真正忧国忧民的诗人,他是个好人,好人都是傻子。

  

  公元763年的春天,安史之乱结束了的捷报传到了剑南,在成都草堂躲避兵灾,并一直忧心忡忡的杜甫高兴得泪流满面。

  回家吧,回家,四年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故乡是什么?

  故乡就是那个你年少时候,日日夜夜都想逃离的枷锁和牢笼,离开以后,日日夜夜都想回去的地方,一个承载你童年欢乐和昔畴往事的地方。安史之乱结束了,还等什么呢?杜甫很久没那么狂放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然而这只是杜甫同志高兴疯了的表现而已,事实上蓟北收复后,他也没直接回河南老家,主要原因是,过了整整一夏,杜甫忽然觉得人生其实还是很美妙的,在离开成都和回家之间的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继续旅行的梦想嘛!

  在铁定了的历史当中,杜甫其实是一个习惯于心血来潮的人。玄宗皇帝驾崩那年,正好李白也死了,杜二甫一直在草堂,和老友严武唱和甚密。严武知道这家伙自尊心极强,从不喜欢开口借钱,但一看他老人家写的诗,就知道日子过得很不好。杜甫的朋友,严武、高适、岑参……,一个个都在有司上班,不时变着方法接济他,杜甫也是明白的。然而他有了钱财,第一想的不是造个更大更好的房子,而是直接搬家,762年,他旅行完毕,直接回成都草堂,把一家都接到了梓州(四川三台)。随后又旅行,去射洪县参观风景,吟咏作诗,主要目的就是看看陈子昂的“读书堂遗迹”,培养一下情操。当然了,子美同学是非常喜欢陈子昂的,不仅参观读书堂,还跑到县东北的山上去看陈子昂的故居,看完以后,旋即前往通泉县,去参观郭元振的故居。可见,这些有利于江山社稷的大人物,在杜甫心目中,地位是无比崇高的。

  官军收河南河北后,子美同志以五十二岁的高龄琢磨着去吴楚旅游,跑到阆州(四川阆中)耍了一番,估计是半路没钱了,就又回去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些让他非常伤心的事,九月,房琯死了,随后,女儿大病。但杜甫是很固执的,人都说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其实他和李白一样,在生活中,很浪漫很不着调。好在女儿大病痊愈,他立刻启程,跑到吴楚旅游去了,不到吴楚不死心。在旅行初期,李豫同志发布求贤令(那年头人少,有才的更少),杜甫因为有才,被朝廷召补为京兆功曹参军,官位不小,好歹能吃饱喝足衣食无忧且是在长安工作能有机会实现政治抱负。但杜甫同志正在兴头上,拒不赴任,继续东去。玩了一整个春天,他才回到了成都。

  是的,成都,不是梓州,因为好友严武大人(原京兆尹)上表,推荐他成了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杜甫欣然赴约,只是在幕府里头过得不舒坦,夏天过完,便写诗一首给严武兄弟,决心给自己放个长假,回归草堂。杜二甫自个儿在成都也不安宁,带着全家南下晃悠。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他老人家生病,必须留在云安(四川白帝城)看病。杜甫总算停下来了,他在云安老老实实待着,这是代宗皇帝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的春天,忽然听说人家岑参竟然成了嘉州刺史,他颇感高兴,写诗邮寄。

  病好后,杜先生又去了江陵等地旅游,我一直担心他老人家这么热爱大自然,旅行会不会没钱。然而我多虑了,当时的夔州都督柏茂琳没少资助这位喜欢旅游的大诗人。杜甫的晚年,过得还行,只是他最好的两个兄弟都不在身边。李十二(李白)死了,高适一直忙碌,只有他云游四海。都老了,高适也老了,他想死杜甫了,所以写了一首《人日(正月初七)寄杜二拾遗》。只是那年头比较混乱,这首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写的诗歌,在路上寄了个天荒地老。杜甫最后一次回到草堂,整理旧书旧文,忽然发现了这封高适同学寄给他的诗歌,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了啊,十年了啊,杜甫悲从中来,追酬一首,老友天各一边,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大历五年的暮春时节,安史之乱早就过去了很久很久,但动乱并没有过去。春天就快过了,江南的风景却没有过去,好风景,也许用这个最差劲的形容词就足以形容现在的景色了吧?杜甫偶然碰见了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的人,他叫李龟年,曾经在李隆基面前学安禄山哭爹,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的优伶,或者体面一点的话,应该叫他音乐家。是的,鼎鼎大名的李龟年,杜甫年轻的时候经常见他。要说明一点,李龟年音乐细胞极端发达,演奏十分美妙,所以当年的大户都爱请他演奏。杜甫当年才华横溢,虽然科举落榜,但还是有人愿意请他当幕僚,有一段时间,杜甫当的就是崔湜弟弟崔涤(崔九)的宾客,而崔涤又是个酷爱艺术的人,而音乐艺术的代表,除了董庭兰,就是李龟年。

  李龟年流落江南,靠为人演奏为生,听他演奏,触景伤情,座中听众往往落泪。繁华似锦,美妙如梦的大唐盛世,就在这倡优的指尖消失不见: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天下又开始乱了,杜甫告别李龟年后,逃入衡州(衡阳),在这要命的关头,他竟然还想着是不是该去岳庙旅旅游。然后他去了,外头正兵荒马乱,附近的龙王爷也不高兴,一怒之下下起了大雨,并且让岳庙下头的河水一夜暴涨。可怜的杜甫,在山上被困十几天,一粒米都没吃。等大水即将退去,他跑到大水边等救援,然而救援的人迟迟不来。大概是杜甫的粉丝太多了吧,有猛人(可能是游过去的,也不排除抱着木头漂下去的可能)通知耒阳令说大诗人杜甫被困山上,请速速营救。那县令大惊,可惜县府几乎没人,于是自己找了一条小船,呼哧呼哧地划过去,终于把诗圣同志给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