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担忧

西葫芦炒鸡 著    2760 字     发布

 

  周挚回去以后,史思明也乐颠颠地还军邺南。此时最歹毒的人,当属安庆绪,这家伙得了史思明的援助,取了六七万石粮食,又与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商量出了闭门对抗史思明的策略。此策略,简直能把其余人雷得里焦外嫩,张通儒、高尚惊呼:“陛下,您又要背叛史王吗?”安庆绪一脸无辜,“史王远道而来,臣等应该过去迎接他啊!”安庆绪无奈:“你们愿意去,就去吧。”

  众人离开安庆绪,来到史思明这里拜见,这么祥和的场面,史思明不仅没有高兴,反倒哭了起来。

  

  他流的是感动的泪水,泪流得差不多了,戏份够了,他便送给高尚等人一大堆礼品,让他们先回去。史思明在等,他认为明日一大早,安庆绪就会跑过来见他。于是一口气等了三天,连安庆绪影子的毛都没有。史思明很恼怒,召来安太清,让他去跟安庆绪说。听完安太清的叙述,茫然的安庆绪茫然地看着安太清——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去?

  还是不去?

  去,是一定的。

  但就这么去,肯定不可以。

  安庆绪想清楚了,他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而又近乎疯狂的举动——退位给史思明。

  

  史思明等来了他想见的人,安太清来了,而且是带着安庆绪的“上”表来了。文曰:

  史王功勋赫赫,人心所归,我无才无德,甘愿退位称臣!请待解甲入城,奉上玺绶。

  史思明噗嗤笑了出来:何必如此?

  他随手把安庆绪给他写的信交给了属下,让部下传着看看,以显示自己的位置来得很正当。将士看罢,也很给史思明面子,欢喜鼓舞,山呼万岁。史思明这才以同等地位的身份给安庆绪写了一封回信:

  愿为兄弟之国,更作籓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我还是愿意当个兄弟之国的,以后就是邻居了。咱俩和唐朝鼎足而立,只是你给我称臣,我实在是不敢当啊!)

  

  安庆绪大喜,杀猪,结盟。

  

  安庆绪礼尚往来,带了三百骑兵跑到史思明的军营拜访,等走到营帐,看见史思明那一身打扮,他才忽然明白,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史思明的精锐披着铠甲,拿着刀枪,齐齐立在庭下。安庆绪和兄弟几个到了庭下,情绪激动,忽然给史思明跪下:“臣受不了了,臣丢了两都,久陷重围,不料大王还不念旧仇,搬兵来救。让臣死里逃生,臣摩顶至踵,无以报德!”

  史思明安静地看着稽首再拜的安庆绪,微微一笑,忽然震怒起来,指着安庆绪怒骂道:“丢了两都何足挂齿!可你是人子,弑君杀父,天地不容!你这奸佞小人,我岂能饶你!”

  左右听声奋起,将安庆绪和他四个兄弟,还有高尚、孙孝哲、崔乾祐拉抓死猪一样给扯了出去,操起刀统统杀死了,史思明给张通儒、李庭望等人授以官职。

  

  安禄山先前所有领地,依然还在叛军手里,只不过姓氏改成了“史”。

  和安禄山、安庆绪不一样的是,史思明打仗更有章法。他先让安太清领五千精兵拿了怀州(河南沁阳),就再也不往西扩张了。他考虑着根本未固,还是应该先稳住基础,于是留其子史朝义守相州(河北临漳),自己引大军回到了范阳。

  唐朝方面也正进行着休整,具体调整名单如下:

  以荔非元礼(复姓茄非,就是现在的茄姓)为怀州刺史,权知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又段秀实为节度判官。

  以兵部侍郎吕諲同平章事,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苗晋卿为太子太傅,王玙为刑部尚书,皆罢政事。

  以京兆尹李岘行吏部尚书,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李揆为中书侍郎,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姓第)并同平章事。

  以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

  以河西节度使来瑱为陕州刺史,充陕、虢、华州节度使。

  

  太监李辅国成了所有人都畏惧的角色,从灵武到长安,他专判元帅行军司马事,侍直帷幄,宣传诏命,四方文奏,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如今掌管禁兵,住在皇宫里头,皇帝每有敕书,一般都会让他押署,然后施行。就算宰相也不如他,有事禀奏,一律先告诉他,再行定夺。

  作为一名太监,李辅国自知不如李泌,也不敢自称先生,所以对国家、军事有利的事情,他决不会放心上。反倒是私底下结交众多,因为没有儿子,又认了很多干儿子一类的货色,那些人在朝廷能当官,反了法,在御史台、大理寺当了重囚,只要李辅国一句话,有司立马乖乖放人。

  

  太监李辅国很得意,同僚(也是太监)相伴,不敢直呼其官,只管他叫五郎。一般来说,只有爷们儿才能被称作郎,比方说李三郎(李隆基)、宋三郎(宋江)、武二郎(武松),李辅国先生无有性别,却被人称作“五郎”,这辈子值了。朝廷大员(比方说以前的宰相李揆)见了他,也开始奉承,由原来的“五郎”直接升级为“五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五爹”。

  

  李岘新为宰相,见太监兴风作浪,一脸不满,跑到李亨面前叩头,状告李辅国破坏纲纪,专权乱国。李亨见李岘如此诚恳地状告他们,感悟,对李辅国做了处分。这下算是惹恼了李辅国,他闹着转让自己的行军司马之职,好让别人瞧瞧他其实是一个很热爱生活,不喜欢争权夺利的人。李辅国的表演非常成功,李亨怜他,不许。

  可是,这却把李岘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些新安排的职位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元帅郭子仪就给鲁炅做出了榜样。九军溃败以后,鲁炅的大军在相州干起了烧杀抢掠的勾当,鲁炅打仗打得拼命,可眼下部众四散,他想管也管不了。听说郭子仪在河阳屯兵,李光弼也全军回到了太原,仰天长叹,喝了一包药自杀了。(鲁炅原是哥舒翰的手下,身高七尺有余,相貌威武,也通晓书史,他的死,也算唐朝的一个损失。)

  

  史思明还是很淡定的,他在范阳登基了,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立媳妇辛氏为皇后,儿子史朝义为怀王,以周挚为相,李归仁为将,改范阳为燕京。大燕皇帝在范阳整顿军队,不思进取,如果唐朝能正常一点的话,用郭子仪、李光弼杀过来,也能收复河南河北。

  可惜的是,朝廷里头有人专权,实在是嚣张。

  李亨认为,如今专权跋扈的,并不是太监李辅国,而是新任宰相李岘。李岘为什么如此跋扈呢?那是因为他仗着自己是宰相,结党营私,无恶不作。

  

  李辅国对李亨的判断很是赞赏,因为是他害了李岘。

  他是这么干的:

  凤翔的马坊,因监管不严,被一伙强人劫了,天兴县尉谢夷甫杀了那位押官。

  押司就是一个小官,没什么轰动,可他那老婆却并不好伺候。老婆闹起来,告谢夷甫滥杀无辜。这事原本没李辅国什么事,可偏偏这家伙原本就是个弼马温,于是很感兴趣,差监察御史孙蓥审判,审了一遭,结果无冤。于是媳妇又闹起来,又让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等人一起推究,还是无冤。

  媳妇不满,又闹起来,又让侍御史毛若虚接着审。于是毛若虚来了,跟五爷交代完,领悟到了上头的意思,便立了大案,将所有罪过都推到了谢夷甫身上。

  

  同僚御史中丞崔伯阳大怒,跑来问毛若虚,还打算上书弹劾他。崔伯阳来了,却没瞧见毛若虚,只看见皇上李亨坐在胡床上歇息。于是禀奏圣上,说毛若虚附会太监,阿谀奉承,扰乱纲纪。

  李亨大怒,将崔伯阳骂了一顿,贬为高要尉。

  其余不附会李辅国的,也都各自贬官、除名、流放,李亨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因为毛若虚说过,这帮人偏袒了朝廷官员,将罪责归在一名小吏身上,是国家之大不幸。所以李亨怒了,他为祖国的未来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