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态度

西葫芦炒鸡 著    2589 字     发布

杨国忠见哥舒翰都有那么大的功勋,自己也要干出一番事业。

  他让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领着七万兵马继续打南诏,这群人,都是杨国忠选出来的“人才”,所以,打起仗来也很有才。

  

  合罗凤引诱他们深入,他们便深入,闭门不战,他们也就在城外头不战。几日下来,粮食就吃光了,士卒因烟瘴毒气致死和饿死的,真有十分七八。合罗凤大喜,杀了过来,杀得唐军全军覆没,李宓被生擒。

  杨国忠又上奏,隐瞒战况,上传捷报。

  李隆基大喜,又发兵数十万征讨,死在南诏的有二十余万人。

  

  李隆基还以为天下太平,战功赫赫。他问高力士:“朕老了,朝廷的事都交给宰相了。边事都交给了边塞将领,朕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听李隆基这么说,高力士也顾不上什么太监不能说国事的规则,他提醒李隆基:“臣听说云南那里死了三十万人了,再说边将拥兵无数,一旦发威,陛下如何处置?臣怕一旦起了祸乱,根本没办法补救,陛下如何说无忧?臣请陛下决断!”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卿快别说了,让朕再想想。”

  再想想的意思就是想也不用想了,以前怎么样,以后他还会怎么样。

  

  李隆基糊涂得厉害,杨国忠也不懂什么战略,除了恨安禄山,他着实想不出什么招数弄死他,更不懂军事上如何处置。如今,他正忙着琢磨如何办掉陈希烈,陈希烈屡屡上奏,要求辞掉相位,李隆基同意,还想让武部侍郎吉温取代(安禄山的主意)。杨国忠极力反对,这才没酿成大错。

  事实证明,歹人和歹人斗法,也是很有好处的。但这个国家,如果就只想着靠奸臣惩罚奸臣,那就等着亡国吧。

  

  关中闹了水灾,京兆尹李岘(李祎之之子)急得焦头烂额。

  杨国忠很高兴,他早就想弄死这个不肯跟自己的李岘。如今天公作美,淹死了百姓无数,毁了今年的收成,看他李岘还有什么话好说。于是,杨国忠上奏,参了李岘一本。九月,李岘贬长沙太守。忧国忧民的李隆基担心大雨会毁了庄稼,多次询问百姓生活状况。

  杨国忠让人拿了上好的禾黍给李隆基看,并进言:“大雨虽然厉害,却也不曾毁坏庄稼,老百姓好着呢!”

  

  扶风太守房琯上奏说闹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为杨国忠忌恨,下了他的大狱,从此,天下再无敢言有灾难的了。

  李隆基很担心,如今淫雨霏霏,已经下了一个多月,大雨滂沱,洪水泛滥,怎么会没有灾难呢?他也知道肯定有事,于是问高力士:“淫雨不绝,爱卿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高力士怒气冲天,却又压住火气,他告诉李隆基:“自从陛下把权柄都交给宰相,赏罚无度,阴阳失调,臣有什么话,敢说吗?”

  李隆基沉默了,他觉得自己跟受了什么大骗似的,到底是高力士不忠,还是杨国忠不忠,他也分不清白。

有人问,李隆基到底是相信安禄山多一点呢,还是杨国忠多一点呢?

  答案是,他两个人都相信,也都采取怀义的态度。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怕他入相,让人诬陷了他。这韦陟特别聪明,拿了钱财贿赂吉温,让吉温去找安禄山求救。哪知杨国忠发觉此事,上告了韦陟。这一下,韦陟可算惨了。韦陟被贬桂岭尉,吉温也成了澧阳长史。这件事,必然是杨国忠使了奸计,安禄山为了营救吉温,告了杨国忠,可李隆基却不予理会。

  事情闹成这样,怨得了谁呢?

  

  天宝十三年年底,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自隋文帝盛世以来,中人口又一次达到了巅峰。然而,人口再多,能从军的却并不多。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二月,安禄山上奏:

  臣认为汉人不勇猛,可使三十二个蕃将(胡人)代替!

  这种请求,只有脑残的君主才会答应。李隆基脑子还算清醒,所以没答应,只让人为他们作画像。此举刺激到了杨国忠,杨国忠找到韦见素(新任左相),韦见素对他说:“安禄山这就是要反了,明日我会在皇上面前告他。皇上不明白,杨公就接着告,咱一起告倒他!”杨国忠答应了韦见素的计划。

  

  次日,李隆基召见了二位。

  “你们认为禄山有情况?”

  韦见素说:“安禄山已经要反了,情况属实!”

  李隆基不悦,他瞪着杨国忠看,似乎是要看穿杨国忠的阴谋似的。

  

  两人悻悻而退,这两位还真是聪明,不久就商量出来一个完美的方案。他们上奏,说有策可消禄山之谋。请李隆基除安禄山平章事,召他进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如此,安禄山就完蛋了。李隆基这才觉出来事情好办又靠谱,点头同意了。

  制书已经写好,李隆基忽然后悔,他捏着制书不肯下发。

  他让中使辅璆琳以赐安禄山珍果的名义,偷偷观察安禄山的动静。

  

  这一招太烂了,所以,辅璆琳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朝禀奏,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鼻涕一把泪一把,把李隆基感动得想哭。李隆基对杨国忠说:“朕用真心待禄山,他必然没有异志。东北契丹、奚二虏,都是禄山镇住的。朕用自己这一把老骨头为他担保,他肯定是忠臣,你们以后不必担心了!”

  事情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半路上还得了风疾,病得起身不得,被迫留在京师,呆在家里不出门。

  四月,安禄山又立大功,大破奚、契丹两军。

  

  安禄山的居心日渐显现出来了,他回到范阳,李隆基想念得要命,派人去看,安禄山都不露面,说自己有病,只让下人去应付应付朝廷来的使者。杨国忠同志也没闲着,他每天惦记着如何让李隆基明白安禄山必反,日夜搜索安禄山罪状,还让京兆尹围住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宅,抓了门客,送到御史台拷问,拷问未果,全给杀了。杨国忠,正如安禄山所言,脑门儿确实不如李林甫好使。

  他只管抓捕安禄山的人,却没料到,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在京师供奉,还娶了李唐宗室的荣义郡主当老婆,消息灵通的很。

  所以,安禄山接到了儿子的密信,倍感压力。又听说杨国忠正撺掇李隆基召他入京觐见,安禄山更加恐惧。果不其然,大夏天的,李隆基的儿子要结婚,派人来请他了。安禄山又推脱自己有病,不能进京。七月,安禄山已经觉得大事不妙,表示愿意进奉骏马三千匹,每匹马都有两名控夫,所有战马都有专人护送(蕃将二十二人,领着他们的全部人马)。

  

  安禄山豁出去了。

  但李隆基还是没明白安禄山安的什么心,他琢磨了一琢磨,被安禄山的孝敬感动得老泪纵横。河南尹达奚珣(迁官了)却紧张得要命,上书论事曰:“陛下最好下令让安禄山的车马等冬天再来,朝廷自己派人护送,用不着他们自己麻烦。”李隆基这才明白过来,所有人都在担心一件事,安禄山要反了。

  他想起自己不让人说,后悔得要命。

  

  如今该怎么办?

  达奚珣献计:下圣旨,让安禄山自己来!

  

  李隆基觉得靠谱,于是给安禄山写了封御信:

  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