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求情

西葫芦炒鸡 著    2597 字     发布

他在等,等杨贵妃为自己求情。

  李隆基平生最痛恨贤人被小人陷害,他立刻下诏,召回杨国忠。

  

  而此时的李林甫,已经病危了。回朝后,李隆基还在华清宫和贵妃玩耍,杨国忠只能去李林甫那里报到。见到杨国忠,李林甫哆哆嗦嗦地说:“我要死了,杨公以后入相,天下大事就都交给你了。”杨国忠还以为李林甫在坑他,跪在李林甫床前磕头流汗,一口一个不敢当。

  其实,李林甫说这么一句话,是怕杨国忠杀了他全家。

  

  李林甫真的咽气了,杨国忠拜右相,兼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崇贤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节度、采访等使,判度支。

  杨国忠大喜过望,立刻抓了李林甫全家,剥皮抽筋,酷刑用尽,把李林甫的宅院也砸成稀烂,然后上报,自己为国家除奸。李隆基以为杨国忠有大功,封魏国公。但杨国忠认为,魏这个封号太隆重了,李隆基表扬了杨国忠的谦虚,徙封卫国公。(封号重要程度,可依据诸侯国的强弱判断,最强的是秦,其次是齐,最差的一般都是几乎没见过的)

  

  李林甫的确是个坏蛋。

  李隆基深感自己糊涂了十八年,除去李林甫,国家才有希望,所以他很欣赏地赏赐了杨国忠一把。

  

  唐朝折冲府都有木契和铜鱼,府库和使者各持一半。

  朝廷发兵,双方都要拿出鱼符,双方契合,才能发兵。但一直以来,府库兵日益损坏,死亡和逃亡了,有司也不补缺,因为没人愿意服义务兵。后来六驮的马牛、器械、糗粮,也都没了。府库兵的社会地位也急速下降,以前入朝当侍卫的,都叫做“侍官”,和官员差不多,是天子的侍奉。可后来李隆基屡屡派侍卫去当权贵的奴仆,权贵指派捶打侍官,真就把府库精英当奴隶了。

  所以,当了宿卫的人特别不愿意启齿,因为这跟当走狗差不多。

  

  而不入城的,在边疆镇守,也没有多少好处。

  边将本就没什么约束,更是希望士兵死的越多越好,而自己隐瞒不报,空领军饷。到了现在,早已经无兵可交。李林甫在世的时候,上奏停止折冲府上下鱼书,让折冲、果毅历年不迁。这策略简直是牛到家了,原本百姓都不想入伍,现在连折冲、果毅这样的四品战将都不想当了。

  

  天宝年间,兵除了哥舒翰之类的边陲,中原地带的兵马征集不起,就下诏征收。由于正经人家都不愿意当兵,所以应征的全都是市井负贩、无赖子弟,从来就没练过武。

  李林甫等人上奏,说这是太平盛世,中原的兵马可以撤销了。李隆基本就是那无为而治的蠢,所以立刻下诏,废了民间私藏的武器。从此,中原没有了武备,也没有强兵猛士,所有有用的人才,都在西北镇守。

  

  杨国忠特别痛恨李林甫,灭了他亲人和所有亲信五十余人后,他决心采用攻打南诏的手段洗刷自己的耻辱。不过眼下有一个问题,河南、河北的百姓都听说云南(当时)多烟瘴戾气,人去了那里,还没怎么打仗,十个就能死八九个。所以,没人入伍也就情有可原。杨国忠大怒,派人下去抓人充丁。

  一伙强盗一样的官吏到民间抓人,送行的妇女和老人哭声震野,场面悲惨。但这些人不能不去,杨国忠是很忠诚的,他严令,不管怎样,这数万大军一定要给他凑够!

  

  打南诏的事,以后再说。

  先说说杨国忠此人,他当右相,陈希烈当左相,不敢多说话。杨国忠做事果决,满朝文武不敢和他辩论,只能服从。人都这样,一旦上了位,总以为其他人的遭遇不适用于他。杨国忠没有总结李林甫的经验,他当上了宰相,开始极力排挤其他人。

  他首先就盯上了最不该盯上的安禄山,肥波一样的范阳镇守。

  

  安禄山,以前和李林甫关系甚好。

  安禄山仗着皇帝恩宠,不把文武百官放在眼里,但就怕李林甫。至于为什么,安禄山说,每回他想什么事,李林甫都能一语道破,李林甫简直就是个神仙。安禄山称呼李林甫为神,所以,每回见到他,都吓得汗流浃背。别说大夏天,就是寒冬在外,碰见李林甫,安禄山都能流出好几斤汗水。

  李林甫觉得安禄山人不错,于是屡屡夸赞。

  

  安禄山称呼李林甫为“十郎”,属下每次去朝廷办事,他都会这么问:“十郎认为怎么样?”假若李林甫说安禄山的好,安禄山就欢喜得甩肚子。假若李林甫生了安禄山的小气,安禄山就反手扳着胡床,痛哭流涕:“我这是要死吗?”然后甩着一身赘肉,嚎啕大哭一场,场面甚为惊人。

  朝中侍奉李隆基的一个优人,曰李龟年者,曾在御前绘声绘色地表扬类似《安禄山的嚎啕》一类的戏,学得十分相像,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

  

  如今李林甫死了,杨国忠当权,朝廷的状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杨国忠以司勋员外郎崔圆为剑南留后,征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吉温升了职,没先想着拜谢杨国忠,倒先跑到范阳和安禄山告辞。安禄山很高兴,让儿子安庆绪送送吉温,给他牵马。吉温到了长安以后,朝廷有任何动静,都会为安禄山禀报,这就造就了杨国忠和安禄山两强的场面。

  而我们的杨国忠同志,为了收买人心,下令文部选官,不论贤德疏浅,都可得官,那些不学无术的棒槌对杨国忠的策略非常赞赏。

  

  因贤能的人毕竟比例较小,牺牲了这群人的利益,成就中间最平庸的大部分人,杨国忠一时间成了大家嘴里的好人。

  但安禄山瞧不起杨国忠,他只服李林甫,如今这杨国忠当权,他觉得唐朝已经差劲到了一定程度,于是起了歹心。因安禄山在范阳屯精兵无数,又俘虏契丹、回纥精锐无数,天下豪强都到了他的帐下,让杨国忠很着急,他屡屡对李隆基说安禄山必反,但李隆基似乎磕了药似的信任这个胖子。

  

  哥舒翰和安禄山也有矛盾,李隆基觉得这两个自己宠信的人不应该闹这么大的矛盾,于是让他们和解。

  安禄山为人圆滑,自然乐意,但哥舒翰为人刚猛,不愿和大胖子和好。李隆基决心让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三人结拜成兄弟,又让高力士在城东设置了酒宴,招待他们三个。酒席上,大家不疼不痒地执行皇帝交代的任务。安禄山呵呵笑着,对哥舒翰说:“我爹是胡人,我娘是突厥,哥舒公父亲是突厥,母亲是胡人,咱俩何不相亲?”

  哥舒翰正吃着饭,差点没恶心得吐出来:“古人云:‘狐向窟嗥不祥,为其忘本故也。’兄长要是真把我当弟弟待,翰敢不尽心吗?”

  

  安禄山怒了。

  为什么怒?

  因为他听到了一句让他气愤至极的话——狐向窟嗥不祥,为其忘本故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狐狸朝着窟窿叫是不祥之兆,因为他坑爹!

  

  安禄山怒了。

  他真的怒了,他知道哥舒翰讽刺自己呢,他是胡人,哥舒翰是突厥人,他哥舒翰把我安禄山比喻成狐狸……谁他妈是狐狸!

  

  安禄山勃然大怒,站起来,指着哥舒翰的鼻子破口大骂:“突厥贼,你他妈说什么!(突厥敢尔!)”

  哥舒翰坐着,也要站起来大骂,高力士见这场拜把子的会议马上就要发展成武斗,赶紧向哥舒翰使眼色。高力士的面子,哥舒翰还是给的,这一下安静下来,猛喝了两碗酒,便装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