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速战速决

西葫芦炒鸡 著    2667 字     发布

这对李林甫是个不小的打击,以他和安禄山的交情,他绝不会为了安禄山而讲朋友义气,但一旦损害到他,他一定予以痛击。李林甫发威了,王忠嗣知道单凭自己绝对斗不过这个混蛋,于是辞了河东、朔方节度,李隆基许了。

  

  王忠嗣一身肝胆,自然能招来一身肝胆的朋友,大唐突厥族帅哥哥舒翰便是一例。哥舒翰本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的后裔,因为突厥人多用自己部落的名号当姓氏,所以,哥舒翰就从了哥舒,单名一个翰字。

  父亲哥舒道元,安西副都护,世居安西。

  哥舒翰家里有钱,自己风流倜傥,梦想当一名侠客,喜欢喝酒。到了四十岁的年头,父亲去世,哥舒翰客居长安,当上了长安尉。作为一名优秀的警察大队队长,哥舒翰不稀罕这来之不易的官职,一气之下,折了节,拿着剑跑到了河西,寻找自己的未来去了。他来到了河西节度使王倕这里,王倕攻新城,让哥舒翰经略,三军无不震慑。

  

  此时此刻,新任节度使王忠嗣来了。

  哥舒翰虽是胡人,但大爱中华,好读《左氏春秋传》和《汉书》,疏财重气,为人敬重。他读书慷慨豪侠,读到奸臣误国之处,仰天长啸;读到壮士去国,仗剑行侠之处,又佩服之至,引为榜样;读到受人陷害,不能昭雪时,他捶胸顿足,嗔怒切齿。

  哥舒翰的为人,被王忠嗣听说了,王忠嗣将其补为衙将,后来又为大斗军副使。

  

  但有人很不服气,一起攻吐蕃的时候,有人不听哥舒翰,哥舒翰嗔怒,抓了那人给揍死了,军中无不震悚。吐蕃一战,哥舒翰有功,迁左卫郎将。吐蕃又寇边,哥舒翰在苦拔海与之交战。吐蕃分成三个梯队杀来,哥舒翰一人,手持木棍(史书记载是个断了的长矛,只有一半,还没有头,还说是哥舒翰自己故意折断的,可见此哥威武),冲锋杀入,三梯队被哥舒翰杀得满地找牙。

  哥舒翰所向披靡,军势大振,摧枯拉朽地将吐蕃杀了回去。

  

  哥舒翰的名声更大了,天宝六年,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黑齿常之被酷吏害死后,娄师德接管河源镇守,附近一直太平。

  但后来,娄师德也死了,青海境便沦为了吐蕃的麦庄。何谓“麦庄”?麦庄就是粮仓,吐蕃学习黑齿常之的办法,一等积石军(青海贵德县)的麦子熟透收割完毕,便领着大军挥师东进,把麦米抢跑,所以,附近的人们称呼积石军为“吐蕃麦庄”。

  每年都是如此,让唐兵吃尽了苦头,吐蕃的进攻太猛,真要是打起来,打仗的功夫他们就把粮食全抢跑了。

  

  该怎么办?

  哥舒翰有办法。

  

  哥舒翰英气逼人地仰望25°的方向,那里是积石军经常被抢的地方。他让王难得、杨景晖等人领着部队在积石军两侧设下埋伏,专等吐蕃来抢。哥舒翰派的人马也不多,但因为之前抢东西都没人敢拦,所以吐蕃的仁兄们也意识到,派军队多了抢粮其实不划算,不如指派五千骑兵,速战速决。

  于是,五千骑兵卷着烟尘就来了。

  哥舒翰从城中率领骁勇精锐迎敌,杀得胳膊满天飞,所向披靡。吐蕃大惊,立刻回头就跑,正中了后尾早就藏好的埋伏,伏兵杀了下来,将撤退的吐蕃兵马拦住,奋力厮杀,吐蕃军无一生还。

  

  哥舒翰有一个小弟,名曰“左车”,时年十六岁,膂力非常。

  他俩打仗,经常是这么干的:

  哥舒翰把长矛(大槊)搭在敌兵骑士的肩膀上,敌兵惊慌扭头来看,哥舒翰顺势将矛头刺入喉咙,猛然挑起,敌兵被挑起三五尺(一米)后掉下马来,没有不死的。左车同学就跳下马,割下脑袋,用以报取军功。

  

  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除了重用哥舒翰外,还提拔一个名曰李光弼的人当河西兵马使,充赤水军使。但最近,李隆基对王忠嗣非常不满,主要原因在于,他想着武力扩张,一心拿下吐蕃石堡城(青海西宁),但王忠嗣极力反对。王忠嗣的理由,在李隆基看来,也纯属借口。

  王忠嗣说,石堡城异常险固,吐蕃派了大半兵力守在那里,如今突然进攻,不杀几万人绝对拿不下。王忠嗣害怕一旦进攻,首先吃亏的根本就不会是吐蕃,而是唐军。不如厉兵秣马,等吐蕃挑衅了再找机会攻取。

  李隆基怏怏不快,将军董延光,伟丈夫也,拍胸脯保证自己率领大军一定可以不日拿下石堡城,请王忠嗣支援便可。李隆基击掌称叹了董将军的忠勇,立刻下诏,出军吐蕃,以董延光为主将,以王忠嗣为副手。

  

  事故就要发生了,李光弼找到了对自己一向很好的上司王忠嗣。

  这位小将,虽说是契丹族,但懂得汉语,尤其热爱《汉书》,善于骑射,为人慷慨有大略,父亲死后,他居丧三年,未尝入妻室(就是没享受过任何娱乐)。他来到了王忠嗣面前:“大夫因为爱士卒,所以不想学延光,去拼数万兄弟的性命博取功名。可如今制书已下,如果那家伙没功,肯定会把所有原因都推到大夫身上。大夫军府经略得当,存储满满,为何不拿出数万段绢帛送给朝廷大员,防着董延光的谗言呢!”

  王忠嗣慨然长叹:“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忠嗣不欲为之。忠嗣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

  

  他看着李光弼:“李将军,你是真的关心我,可我志向已决,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光弼拜向王忠嗣:“之前是怕大夫被害,所以不敢不说。可如今知道,大夫既然能行古仁人之事,我李光弼如何能及!”

  于是退下。

  

  吐蕃,石堡城,董延光,屡攻不下,损失惨重。

  董延光郁闷苦逼,无计可施,上书一封,中心思想概括如下:

  臣诚然想要攻下此城,奈何王忠嗣阻挠军计,坏我大事!

  

  李隆基大怒,李林甫立刻得知,于是派济阳别驾魏林上告:“王忠嗣曾对别人说,我自小在宫中长大,和忠王关系好!”李林甫暗示李隆基,王忠嗣这是想要拥立忠王当太子。愤怒中的人,智商是负的。

  李隆基是负的,但李林甫是正的,所以李隆基不可能负负得正。

  

  他敕令王忠嗣入朝,让三司鞫审。

  于是,王忠嗣落入了李林甫的手里,李林甫扼腕叹息,他说他觉得董将军有这样一个副手,真的是命啊!

  

  李隆基对国家其实事务全不关心,但惟独有一样非常在意,那就是军事将领的任用,因为他喜欢打仗。

  所以,王忠嗣被罢后,他一直想找一个能人继续担任经略。李隆基听人说,哥舒翰名头不小,立刻把他叫到华清宫,和他聊天后,感觉此人的确不错。几日后,以哥舒翰判西平太守,充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判武威郡事,充河西节度使。

  王忠嗣完了,三司会审,少不了李林甫添油加醋。

  

  李隆基指示众人:“我那儿身居深宫,不可能跟外人往来通谋,这事肯定有假。但忠嗣肯定也阻挠军计了,你们就审他这个!”三司开始了辛勤的会审,王忠嗣只等惨死。但一个人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哥舒翰,你不是王忠嗣提拔重用的么?你不是也很有钱么?贿赂一下判官,可以吗?

  众人哪里知道,哥舒翰虽勇武有加,但对上司被害之事,却一分钱也不肯花。他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论:“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过他就是得死,我贿赂他们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轻身入朝,见到了李隆基。